付美
摘 要:新課改后,小學教育提出核心素養概念,改變了原有教學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方式,促進單一化教學向素質教學轉變,實現能力與品格并重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水平,教師紛紛開展對核心素養的研究和探索,力求結合教學實際,突出核心素養的特征與價值,進而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最終目的。對此,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探究小學數學課堂核心素養的實踐與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那么,以下就對核心素養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談談自己的理解。
關鍵詞:核心素養;創新;小學數學
一、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發現問題,抓住問題本質,滲透核心素養
在課堂中學生要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也要擁有提問題的能力。無論學生提什么樣的問題,不管學生提的問題是否有價值,只要是學生自己真實的想法,教師都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對問題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引導和解決。對于有創新意識的問題和見解,不僅要給予鼓勵,而且要表揚學生能夠善于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進而引導大家一起去深層次地思考交流。例如:教學《乘法交換律》,這節課主要是探究和發現規律,在探索新知的環節,采用競賽的形式進行教學。在講清競賽的內容和規則后出示題目:32×25 、47×15、25×32、15×47…兩小組輪流答題,答到第4題時,先答題的小組的同學馬上提出了問題:“老師,其他組的同學做的是我們小組做過的題目,不公平!”這時老師問:“為什么不公平,你來說說。”接著學生就順其自然地說到問題的本質:“雖然乘數的位置相反,但是乘數是相同的,所以結果也是相同的。”通過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抓住本質,進一步讓學生明確乘法交換律的內涵。
又如:“生活中的比”,導入時提出問題:你在生活中有遇到哪些比?從學生的回答中可以將“糖水中的糖和水的比”與“籃球比賽中的比“提出來,并問“這兩個比相同嗎?如果不同,不同之處在哪里?”學生通過交流和討論給出了不同的想法:比賽中的比主要是要比大小比輸贏,而糖水中糖和水的比雖然也有可能發生變化但是更注重糖和水之間的關系。從而抓住問題的本質,突破難點。
二、 讓學生大膽合理提出自己的猜想,鍛煉自己的數學思維,滲透核心素養
在數學教學重,我經常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讓其每個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鍛煉自己的數學思維。如:在教學“3的倍數特征”時,大部分學生受前面學習的2和5的倍數的特征的影響,會有個位是3的倍數的數的猜想。這時,教師出示一些數據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和驗證。第1列中“73、86、193、199、163、419、763、176、599”中9個數的個位都是3的倍數,它們能否被3整除?通過驗證,學生發現先前的猜想是錯誤的,于是就會產生疑惑,并有了探求新知的欲望。這時教師利用錯誤,引導學生觀察第2列數“9、21、105、237、27、78、42、591、843、534”。第二列的數能否被3整除?再觀察觀察,你想到什么?接著指出:看來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不能只看個位,也與數的排列順序無關,那么,究竟與什么有關,具有什么特征呢?在教師的啟發下,學生又能重新作出如下猜想:1、可能與各位數的乘積有關2、可能與各位數的差有關3、可能與各位數的和有關等等這些猜想,這時教師放手讓學生自探主究驗證,將大錯化小錯,小錯化了。
三、 重視數形結合在學習中的作用,滲透核心素養
數形結合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有效手段之一,它能促進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理解。在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就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動手操作的積極性,通過畫圖的方式初步感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在新課的教學中,再次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并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引導學生借助“畫圖”的方法來理解數學問題,得到解決數學問題的策略的方法,滲透了數形結合思想,讓學生通過實踐得出“畫圖”是一種很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學習數學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滲透核心素養
學數學就是為了能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數學是人們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數學問題就產生在生活中。所以課堂教學中應加強數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的聯系。例如:“估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種常見的計算方法,許多問題有的只需要得到大致的結果,有的很難算出準確的數據,這就需要用估算的方法來幫我們解決問題。因此增強學生的估算意識,掌握一些簡單的估算方法,對于學生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實際的問題,以及培養他們的數感及數學應用意識都有著積極意義。比如估算到超市買東西大概需要帶多少錢?估算一個房間的面積大約有多少?估計一個操場大約可以容納多少人?……學生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需要教師平時課堂教學中堅持不懈的潛移默化,這樣學生才能將估算內化,學生的估算能力也才能真正的提高。又如:三角形具有穩定性,四邊形具有不穩定性,是這樣的例子在生活到處可見,這就是數學問題產生于生活,解決人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
五、通過教學反思,滲透核心素養。
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概念較為抽象而難以理解,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先通過實際問題或者是探究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基礎認知,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解和探究,進而提高教學效果。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學生數學思維,培養學生對已有知識的運用意識。同時,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然后組織學生合作探究,檢驗教學效果,提高學生數學素養,進而落實核心素養。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關注具體的知識技能的同時,更應當關注這些知識技能中所蘊含的核心素養,所需要的核心素養,以及可以培養的核心素養。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具體的數學知識學習的質量,體現數學內容的本質特征和真正價值。對這項工作的落實,我們應該從小學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我們的日常工作做起。
參考文獻:
[1]張純平. 核心素養下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探索[J]. 中國校外教育, 654(34):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