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善巧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競爭壓力也在不斷增大,而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新課改政策也得到了全面的落實,其中強調了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同時也要促進他們文化修養及能力的全方面發展。在此期間,它要求教師要采用豐富、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對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行激發,在核心素養的影響下,學生的人文精神面貌才能得到有效的形成。基于此,本文圍繞初中英語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方式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核心素養;培養
引言:
在開展傳統初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有很多問題存在。在教學期間,教師更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至于學生自身能力的培養及素養的發展并沒有進行高度重視。正因為初中英語課堂受到這種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才使得學生只會一味的做題,至于該如何將英語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他們并不了解。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對于初中的英語教學也有了更嚴格的要求。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將學生的英語成績進行有效的提高,同時也要對他們的英語核心素養進行高效培養,其中就包括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語言及文化能力等,教師只有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學生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一、在開展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核心素養進行培養的重要性
(一)社會層面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與其他國家也建立了友好關系并進行了緊密聯系。英語屬于一門國際通用的語言,它對于各國之間的交際往來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目前,為了順應社會的發展,對于英語人才也有了新的要求,他們不但要擁有外國文化的背景,同時也要具備較強的表達能力。對于傳統的英語教學觀念而言,它所培養出來的英語人才過于片面,而且早已無法滿足當代社會發展的需求,所以在開展初中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大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對英語知識進行掌握,同時也要教會學生英語學習的方法,只有這樣,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學科層面
作為一門語言,學生在學習英語時不但要對英語的語法進行掌握,同時也要對其中的文化背景進行了解。相較于我國的中文,英語與其有著很大的差異,學生在學習英語期間,對于自身的思維方式需要重新塑造,同時也要形成一定的英語思維能力。而原有的死記硬背學習法,它僅僅只能應對各種考試,根本無法使學生將英語語言以口語的形式表達出來。對于此,教師只有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學生才能成為符合社會發展的綜合型英語人才。
二、核心素養的培養方式
(一)注重聽力教學
對于英語教學而言,聽力是極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在開展傳統的聽力教學過程中,都是由教師播放聽力磁帶并帶學生進行做題。然而這種教學方法不但極為無趣,而且十分單一,在該方法的作用下學生很難會產生學習的興趣。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才是學生最好的教師”。教師要想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那么他們首先就需要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目前,隨著我國科技的不斷發展,多媒體設備已融入到了我國教育領域之中,通過這些設備,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英文視頻,如電影《Jane Eyre》,這樣學生通過觀看電影也可對他們的聽力進行鍛煉,至于歐洲的文化及生活他們也能進行更好的了解。當學生可以了解這些文化生活時,教師再引導他們對英語進行學習也會使英語教學變得更加容易和輕松。除此之外,在英語課堂上,教師也可借助中文、英文結合的形式開展教學工作,針對教學重點,教師可以用英文進行講解,之后再用中文進行說明,這樣學生也可更好的接觸英語聽力,久而久之,在他們習慣聽英文之后,在他們日后的交流及互動中,他們也能對英文進行靈活運用[1]。
(二)對對話環境進行合理創設
在開展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英語聽力之外,口語也是極為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口語,學生可以對自己的想法進行表達,而他們所處的學習環境對于他們的學習也有著極大的影響。對于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合理創設一個口語對話的學習環境,這樣學生也能更高效的進行口語學習。與此同時,作為一門語言,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對學生語言意識的培養。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教師需要要求學生在講臺上進行英語的演講。在上課期間,教師也要和學生進行良好的英語對話,而在學生提出問題時,他們也要鼓勵學生以英語的形式進行提問。這樣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培養[2]。
結束語:
總而言之,英語聽力及口語教學都是極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想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培養,那么他們就必須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合理采用,這樣不僅可以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進行激發,同時借助這些方法也可將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提高,而他們自身的英語核心素養也會得到有效加強。
參考文獻:
[1]李芳郁.淺析初中英語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方式[J].數碼設計(下),2019,(11):64.
[2]陳韜略.初中英語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方式探索[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3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