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愈輝
摘 要:對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進行分析認識到教學效率提升的必要性。結合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現狀,總結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旨在通過問題的分析構建解決策略,以實現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推動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提升
在新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高效率的小學教學成為教育關注的焦點,通過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及創新,可以將小學生作為課堂上的主體,以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教訓的方法單一、學生主體性缺乏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影響學生能力的提升,同時也影響課程就小學的有效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認識到上述問題,通過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以實現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激發學生的自主興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率,以滿足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需求,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提供支持。
一、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提升的必要性
結合教學語文教學狀況,為了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率,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主體,通過課程教學的整合以及語文教學方法的運用,進行課程教學方法的完善,以全面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通常狀況下,小學語文效率提升的必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展現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價值。第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問題教學方法的創新,可以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敢于質疑,而且,在學生與教師溝通中,可以逐漸提升學生的主體性,結合學生的基本需求,進行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以滿足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需求[1]。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缺少對學生主體性的認識
通過對小學語文教學狀況的分析,在語文課程教學中存在著學生主體性缺乏的問題,無法實現小學生語言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的提升。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的教學觀念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帶來限制,無法實現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通過教學實踐才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但是由于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難以激發,無法全面掌握語文知識學習的方法,影響學生的創造能力[2]。
2.語文課程形態相對模糊
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現狀,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會根據教學的任務進行課程講解,并通過講、讀的形式完成課程目標,在這種課程背景下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而且也可以完成人才培養的目的。但是,在這種教學背景下,學生難以正確的掌握學習方法,影響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及認識,降低學生的學習素養,同時也為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以及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帶了限制[3]。
3.課堂教學的缺少創新觀念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教學內容缺少創新的問題。通過對新課程教學觀念的分析,教師需要將傳統教育作為重點,通過和諧性、民主性課程教學觀念的運用,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并在課程教學中將學生作為主體,通過對學生課堂表現以及學生意見的分析,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以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由于一些教師仍然受到傳統觀念的限制,在課程教學中沒有實現創新理念與課程教學的融合,影響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降低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競爭力[4]。
三、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相關措施
1.強調學生主體,展現課程價值
通過對小學語文教學狀況的分析,在語文教學效率提升中,應該將學生能力的提升作為重點,通過學生主體性的強調,進行課程教學方法的整合,以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實現小學語文教學價值的提升。一般情況下,在小學語文教學創新中,應該做到以下內容:第一,強化學生對主體性的認識。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認識到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課程教學中無論是在教學方式還是在教學方法中,都應該與學生進行融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主體性強調中,教師應該加深對學生主體性的認識,通過學生能力的轉變,實現課程教學的有效性以及操作性,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率。第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強調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對學生主管想法的思考,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然后進行課程教學方法的調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對學生的變化有規律性的認識,明確自身的引導職能,為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提供參考。例如,在小學語文湘教版小學語文 《有趣的班會》課程教學中,當講解到愛迪生的故事時,可以為學生講述真實的故事,學生通過故事學習可以提升自身的主體性,強調課程教學創設中的直接性、有效性價值,以強化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率,為課程教學的創新以及教學方法的整合提供支持。
2.積累課程素材,完善教學形態
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狀況,為了提升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該明確課程教學形態,通過多種教學素材的運用,進行教學的方法的整合,以滿足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需求,推動教育體系的穩步發展。通常狀況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了完善教學形態應該做到以下內容:第一,由于小學語文教學的特殊性,通過各種素材積累及運用,可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強化對教材的積累及運用,實現小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對小學生進行寫作指導中,可以要求學生在日常學習中進行文章內容的積累、加強對相關內容的理解,以提高學生對素材的掌握,避免學生在寫作中出現恐懼的心理,為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第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認識到現代化教學的優勢性,逐漸轉變以往單一性的教學模式,通過應試教學內容的分析,進行課程教學方法的完善,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個性化教學模式的設計,保證教學的形態性,以滿足小學語文教學的高效率需求。第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個性化教學模式的構建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引導,通過教材的多樣化運用,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5]。
3.豐富教學手段,實現教學創新
伴隨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在課程教學中為了實現對學生學習型興趣的激發,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主體,通過豐富性教學手段的運用,為學生營造創新性的課堂,以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通常狀況下,在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及時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針對小學的學習狀況、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特點等,進行課程教學的安排。由于小學的特殊性,他們在課堂上難以長時間保持高度的專注力,所以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差異性,進行課程教學方法以及課程教學手段的運用,通過多樣化課程教學方法的選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湘教版小學語文《桂林山水》課程及教學中,教師可以此阿勇提問的方法,課程開始之前播放桂林山水的美景,之后引導學生進行桂林山水美景的討論,學生通過多媒體的觀看可以激發學習熱情,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認識,掌握桂林山水的相關內容,體會到景色描寫的基本方法。通過這種多樣化的課程教學,可以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綜合提升[6]。
結束語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將學生作為主體,通過課程教學方法的整合以及教學方法的創新,進行課程教學的整合,以展現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充分滿足小學語文教學的需求,強化語文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應該認識到語文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性,通過課程教學方法的整合以及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充分滿足小學語文教學的需求,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提供參考。通過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可以積極強調學生的主體性,通過課程教學方法的整合以及課程教學模式的完善,提升小學教學的有效性,提升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高曉倩.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621(01):102.
[2]吳堃.論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理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2):153-154.
[3]鄧娜.試論構建自主學習模式,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8(9):139-140.
[4]胡玲.基于語文小班化教學的小組合作學習效率提升策略[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8(01):132-135.
[5]李雙寅.淺談新課改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J].學周刊:上旬,2018(17):73-74.
[6]孟丹.加強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傳統文化教育與文化傳承[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No.586(05):14.
(作者單位:湖南省隆回縣高平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