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強化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我國教育改革的新目標和要求。小學數學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與發散思維能力,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本文主要從四個方面闡述了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有效策略,立足于學生能力的發展,創新教學內容與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教學氛圍,進而使學生在對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鍛煉各項思維能力,為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教學效率
引言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與各項思維能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能夠得到充分的培養和鍛煉。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缺乏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視程度,導致學生的學習過程相對被動,不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師需要依據學生能力發展的實際情況,結合教材內容,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將知識點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進而有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果。
1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
要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消化與理解程度,需要學生通過真實的體驗產生對問題的有效認知。以往教師在講解知識點與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消化和理解的過程中,都主要依賴于教材和書本,學生只能憑借自己的邏輯想象與創造思維能力對問題進行思考與分析,增加了學生學習的難度,難以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因此,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開展生活化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深化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程度。例如:在學習《多邊形的面積》一課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計算校園綠地面積”的活動,首先通過多媒體課件,將校園綠地的形狀展示出來,為學生提供解題思路,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思考該如何得出校園綠地的面積,同時鼓勵他們通過思考找到更多的計算方法,在學生充分思考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真正到校園內親自測量綠地各邊長的長度,并計算出綠地的面積。還可以通過小組比賽的形式,比一比哪個小組計算的既快又準確,在比賽結束后引導學生對多邊形面積的解題思路進行總結,引導學生在思考與游戲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有效培養與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2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課堂提問是數學教學的必要環節,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普遍存在著教學內容過于泛化的特點,同時,課堂活動的開展存在預設生成的沖突,出現了不負責任的沒有預設的課堂和沒有生成的不精彩的課堂,教師受傳統“講授——接受”思維模式的影響,忽略了課堂提問的重要性,使得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學生的能力、素質得不到充分的發展,難以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需要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上,根據學生現階段的認知發展水平,結合課程教學的知識點制造認知沖突,能夠有效激發學生提問的主動性。例如:在《小數除法》一課時,學生已經學習過整數的除法的知識,教師可以提出幾道整數的除法算術題,并在其中穿插幾道小數的除法算術題,由于小數在相除時,需要關注小數點兒的進位問題,因此與整數除法的算法存在不同之處,當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提問,為什么用整數除法的方法算小數的乘除法不正確?并根據這些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進而幫助學生對小數除法進行深層的理解。通過學生自主的提出問題而不是教師主動提問,能夠充分培養與鍛煉學生自主思考的能力,養成在生活與學習中善于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習慣,活化他們的思維,進而有效提升數學教學的效果。
3借助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
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展,當今時代的教學形式發生了不斷的創新與轉變,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豐富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的感受,以更加直觀、生動的方式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對知識進行學習和理解。因此,教師需要將教材內容與多媒體技術相結合,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程度。例如:在學習《軸對稱和平移》一課時,由于學生的方向感和對單位概念的理解上存在偏差,教師可以借助Flash動畫軟件,引導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踐操作使不同圖形發生平移,如要求將長方形向左平移4個單位,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在多媒體設備上對長方形進行平移操作。再比如:在學習過這節課的相關知識后,教師在多媒體設備上呈現出不同圖形,要求學生找出軸對稱圖形,并畫出該圖形的對稱軸。通過直觀的操作感受,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平移”的含義,并增強學生的方位感,為學生營造了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以多媒體技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效提升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4發揮“錯題本”的優勢作用
錯題本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幫助學生善于發現與總結自身在解題思路和過程中的不足,并吸取教師和其他同學的解題經驗,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對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隨時將錯題進行記錄和整理,并根據不同題型進行分類。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簡單運算”、“混合運算”、“分數計算”、“小數計算”、“圖形相關問題”等幾大模塊,將錯題進行分類整理。依據題型進行分類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自身針對不同題型問題解決方式方法的漏洞和缺陷,從而針對不同題型的問題進行查缺補漏。同時,幫助學生分析錯誤問題是由于公式運用錯誤、沒有正確掌握運算規律還是由于學生自己的粗心大意導致數字看錯等產生的,進而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對知識點進行深度的理解與分析,自主進行錯題的修改并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例如:學生在學習小數的計算過程中,出現錯題的頻率較高,如在解答“4.3×2.6”一題中,大多數學生會將結果計算為111.8,出現這一錯誤結果的原因是由于學生沒有正確理解小數點的進位原則,因此,教師首先需要引導學生在習題解答后進行反復檢查,確認無誤后,由教師再次對小數點的進位相關知識點進行講解,之后引導學生自主發現計算結果是錯誤的,并指出錯誤的原因進行改正。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錯題本”中的問題進行舉一反三的練習,進而起到對知識點的復習與鞏固,同時,避免錯誤再次發生,有效提高數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結語
由于數學知識點的理論性和邏輯性較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較大的畏難情緒,進而缺乏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內容,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創設輕松的學習氛圍,開展生活化、體驗式的教學活動,并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激活小學數學課堂,引導學生在對問題的分析與解答過程中,鍛煉他們的各項思維能力,進而有效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 趙玉群.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2(14).
[2] 李亞東.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做法[J]. 速讀(上旬),2017,(11).
[3] 劉娟. “互聯網+”背景下,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模式教學[J]. 中國農村教育. 2019(29)
[4] 宦麗娟.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探究[J]. 名師在線. 2019(31)
作者簡介:李新妹(1976.12)女,漢族,廣西賀州市人,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小學教育專業專科畢業。研究方向:小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