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良師
摘 要:新課程改革以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生活化教學已經成為一種比較常見的教學手段,許多老師經常在課堂上運用生活中一些真實的事件案例,并結合課堂知識,將一些比較晦澀難懂的知識點,更簡易更清晰地表達出來,便于學生學習接收和消化吸收。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確立生活化的教學目標,從生活中選取教學素材,并結合生活中所發生的事件進行課堂教學,實現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目的,從而培養學生學會觀察和思考生活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由于小學生這一群體的特殊性,使得在教學方法上也存在著特殊性。相對于中學生而言,小學生玩心更重,因此也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所以在課堂上要提高小學生的注意力也就更有難度。面對此種情況,不少老師都表示很難采取有效的措施能提升小學生的注意力。本文通過講述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策略作用,提升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相關知識,切實有效的實現高素質教學。
一、確立生活化的教學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確立一個教學目標,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工作的施行都是圍繞著教學目標在開展的。有了一個教學目標就相當于有了一個教學方向,教學工作的開展也會更加有序,這樣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教學工作才不會感到迷惘,才能更好的找到更有效、更適合的教學方法。
例如,在《落花生》一文的學習中,通過父親對于花生的講解,讓孩子學習到了花生身上默默無聞的品質,向花生學習,成為一個有用之人。這篇課文通過生活中收花生這樣的一件小事,講述了做人的道理,可謂是以小見大。因此,語文教學對于生活化教學的教學目標的確立,可以從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入手,將生活中的事件與課堂教學聯系起來。比如在學習完這篇課文之后,老師可以這樣詢問學生:“在生活中,你們的父母有沒有說過類似的話或者是你們聽過類似的一些故事,來講給你們一些人生的道理呢?”有的學生可能會回答道:“媽媽給我講過守株待兔的故事,是告訴我做人應當學會勤勞?!薄斑€有狼來了的故事,是在告訴我們,做人要誠實”……通過確立生活化教學目標的方式,聯系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從而開展教學工作,來有效的提升教學效率。
二、轉變教學方法,將生活“搬”進課堂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當中,一個適合這個班集體的教學方法會讓教學過程變得輕松而且有效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轉變過去“統一”教學的教學方法,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教學環境、教學內容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一個學科的課堂教學,不可能只講講課,刷刷題就可以的,一旦形成了固定的講課模式,一方面老師在講課能力的提升上難有寸進,另一方面是學生在課堂學習上容易形成學習疲勞心理,不利于學生成績的提升。因此在小學語文階段,生活化教學手段就很適合這一課程的教學,將課程“搬”入生活,在生活中學習,會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的知識點,同時也有助于教師提高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在最近一部熱播的電影《銀河補習班》中有這樣一個橋段,馬皓文的兒子馬飛在古詩學習上不明白“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所描述的場景,馬皓文帶著馬飛來到了一處草地上,讓馬飛結合這兩句古詩,細細觀察他眼前所看到的春草,來幫助馬飛學習。因此,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不應該把課堂變成呆板、死氣沉沉的板書式教學,更應該多一些生活中的事件來幫助學生學習。
三、生活中取材,豐富教學內容
藝術來源于生活,同樣教學也離不開生活,小學語文教學更是如此,因此語文教學需要結合生活實際。語文這一學科因為與生活有很大的相關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教學,會極大程度的減少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距離感,在學習過程中也會更加專注。所以為了便于學生們更加直觀、簡單的理解相關的學科知識,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可以適當結合生活中的例子進行教學,從而降低小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接收難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口語交際“講民間故事”環節,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所聽到的,或者知道的民間故事,并說出其中所蘊含的一些道理。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豐富了課堂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由不同的學生講出不同的故事,對于其他學生而言又多了一個學習的機會,豐富了知識。
綜上而言,對于小學語文的生活化教學,需要教師確立一個以生活化為教學手段的教學目標,并以此為教學方向,通過結合生活實例,積極引導學生,運用知識思考和解決生活當中出現的問題,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生活和思考生活的能力。在教學過程當中,需要教師從生活當中摘取教學素材,不斷豐富教學內容,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所以對于生活化教學的運用,需要廣大教師帶領學生真正的融入生活,從生活的角度看待和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張平. 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策略淺談[J].學周刊,2015(07):83.
[2]李雪珍. 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16(0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