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聰
摘 要:伴隨著21世紀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開展,小學課堂的科學高效踐行也逐漸成為發展的目標之一,本校因此提出(借鑒)了“三步二序六步”的教學理念,以不斷提高小學教學課堂的實效性,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本文首先闡述了“三步二序六步”的相關概念,然后分析了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幾個問題,最后結合該教學理念提出了筆者的幾點看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校課堂;教學
小學階段是整個學習階段重要的奠基時期,小學數學更是關乎以后階段數學學習乃至其他學科計算的重要學科,我們的生活也離不開數學,因此,小學數學的教學任務極為重要,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時效性更是相關教育工作者重點關注的課題。為有效優化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本校提出了“三動兩序六步”的教學理念,可以更好的促進數學教學課堂效率的提高,本文圍繞該理念繼續了詳細的探討。
一、“三動二序六步”概念
“三動二序六步”是在對小學教學課堂的高效性研究過程中衍生的教學理念,以簡潔的概括對小學教學中的一些方式作出了指導,更好的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的教學效率的提高。并且有效推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全面發展。
1.1三動
“三動”是指“頓”、“悟”和“練”。
1.2二序
“二序”研究中,一序活動包括生議、師撥和反饋三方面內容,二序活動包括生練、展示和師評三方面內容。
1.3六步
“六步”是課堂教學的幾個具體的實施步驟,可以體現為一下幾點:1)新知預習,生成問題;2)設計情景,激發沖突;3)自主探究,展示交流;4)抓住時機,適時點拔;5)當堂達標,遷移訓練;6)課后反思;自我監控六步教學活動流程,詳細的展示了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具體流程,為教師教學提供思路。
二、“三動二序六步”教學應用案例對比分析
實踐教學案例的實施是檢驗教學方式及策略是否合理的一種驗證,過程中教學案例的設定要符合學情的發展規律,當然要發揮好案例導學的作用,以輔助性教學為主,通過課堂教學的預先鋪墊及設定,采取一種或幾種教學策略進行實驗性教學,幫助學生更好理解、消化和吸收,從教學案例分析中取得有效性的教學成果,進而應用于課堂教學中,“三動二序六步”教學理念的實驗性嘗試對比中,為更好的顯示“三動二序六步”教學理念帶來的教學效果,本校在三年級的“兄弟班級”進行了實踐教學試驗,分別選取兩個班級同時進行不同的教學方式進行對比分析,選定三年級(1)班(2)班踐行了新的教學理念,(3)班(4)班仍然使用原先的教學方式。以同樣的教學課例進行開展,教學案例以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千克、克、噸”的講授為例進行課堂教學。
研究內容:教案和學案兩種方式在教學效果上的展現;
測評方式:以課間提問及互動的方式進行測評;
實驗目的:解決目前的學情困境,拓展教學新思維,提升課堂實效;
對比教學過程:
1)問題的提出:
A.說一說你對千克、克、噸在概念上的基礎認知,你還知道哪些常見的關于質量的單位并列舉。
B.列舉幾個你知道的物體所對應的質量單位。
C.你知道的關于測量質量的工具有哪些并列舉。
D.說一說千克、克、噸之間的換算關系,并在課堂上進行簡單的換算。
E.給生活中常見物體加上單位,進行課堂互動。
F.同一物體的不同單位表示,進行課堂互動。
2)課堂效果呈現:
A.常規班表現:三(3)班,三(4)班使用以往的教育模式,課堂教學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在沒有提前預習和準備的情況下,學生的課堂學習完全按照教師的教案思路進行,自主意識較差,互動頻率少,概念及應用只停留在模糊的狀態,思維敏捷的同學接受能力較好,課堂內容可以實時吸收,但卻近一半的學生都處于跟風的狀態,幾乎沒有課堂互動的意識,課堂結束后對知識點仍處在基礎的認知層面,完全需要二次鞏固和提升。
B.實驗班表現:三(1)班,三(2)班使用了新的教學理念,“三動二序六步”的教學活動流程詳細的為學生的學習指明了方向,學生的知識點提前預習和了解,使得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被逆轉,學生課堂表現變得越發活躍,因為有了基礎上的認知,加上教師的點撥,學生對知識的吸收信息很快被反饋回來,課堂互動變得主動起來,此時教師的教已經逐漸轉變為學生的學,學生的探索欲望逐漸增強,教師的課堂職能將側重于對學生的評測和糾錯上,如此學生的課堂學習變得輕松愉悅,課程結束前也便于教師及時進行教學評價和反思,總結學生當節課的所得。試驗后發現,使用六步教學法的班級教學節奏更明顯,并且教師可以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進行解決,并且可以很好的完成完成教學任務。因此,“三動二序六步”教學理念具有很好的教學效果,可以付諸實踐。
案例效果分析:我們教師常用的教案與學案在用途上區分于前者是教師用的,后者是學生用的,從內容上來看,教案的撰寫是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發展而產生的對教學內容和目標的詮釋,體現教學的思維羅列過程,形式上單一性較強,主要以教師的教為主導;而學案的引用考慮了學生學情的發展,“三動二序六步”就是對學案內容的最好的體現,教學內容和學習目標明了化,學生有了對學習內容知識的提前預知,且過程中方法明確,思路清晰,其可以更好的輔助學生對知識的內化和吸收,學習效果顯著,學生對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毫無壓力,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學習積極性明顯提升。這一過程多以互動討論為主,學習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明顯,學習氛圍濃郁。
三、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課堂實效性的措施對策
3.1改進預習方式
現階段,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都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學生的教材內容已經更多的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更具有趣味性,因此,老師在督促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時候不能按照傳統的預習方式,簡單的對知識點進行理解,還應該結合課本的實例自己進行例子的演算,或者由教師選擇合適的導學案分發給學生進行預習,提高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3.2設置學習情境
教師要善于根據不同的教材和時代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的情況,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更快的進入課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小數除法發學習中,課本上采用的案例為打掃衛生,教師可以設置一個具體的生活情境或者另外選擇合適的情景,例如買東西,讓學生參與到其中,更加深入的體會小數除法是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3.3小組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習效果的提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成績和平時表現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小組之內要有成績較好的、課堂表現積極活躍的,帶動那些較為落后的不愛發言的同學積極發表自己的看法,另外,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要比師生之間的對話存在的信息更多,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的時候善于表達自己的意見,逐漸提高自己在課堂上發言的信心,促進課堂效率的提高。
3.4促進課后反思
為有效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教師還應該培養學生課后反思的習慣,在課后總結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進行歸納梳理,發現課堂上的問題是否解決,或者發現新的問題進行思考,課后反思也是教學過程重要的一個環節,不能被忽視。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中,要想實現真正高效的教學課堂,就必須從師生的方方面面入手,不斷完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融入課堂,促進學生自主性和創造性的發展,才能最終實現教學師生的雙贏。
參考文獻:
[1] 景菲榮.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展示意義及方法指導的思考與實踐[J].學周刊,2019(35):23.
[2] 陳國華.淺談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課程教育研究,2019(48):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