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展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有利于將理論知識和生活相結合,減少教條僵化的理論說教,有利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相對應的問題,在生活實踐中鞏固課堂所學,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認識與理解。但是目前初中政治課教學有理論脫離學生生活、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本文通過詳細介紹開展生活化教學的策略,幫助教師更好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
關鍵詞: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由于當前的課堂教學內容比較抽象,脫離了實際生活,有逐漸走向空洞教條的傾向,加上教學方法比較單一缺乏活力,無法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相應的能力也沒有得到切實培養和提高。本文作者試采用生活化教學方法改進初中政治課教學的現狀,加大學生對課堂的參與,使得課堂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
一、轉變教學觀念,精心設計課堂導入
教學活動是從導入環節開始的,導入環節設計的好,能夠充分吸引學生到課本學習中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使課堂導入生動有趣。初中生的思維以抽象思維為主,對社會生活有了自己的觀察和認識,其獨立性和批判性有了很大的發展,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學生這一階段的特點,從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出發,精心設計導入環節,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問題和社會現象發表自己的獨到見解。
例如,在學習“親情之愛”這節課時,教師可以搜集一些父母不愛護保護子女的案例,如遺棄子女,虐待子女,或者過分溺愛子女等,通過這些案例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家庭保護的內容。也可以搜集一些子女不贍養父母的案例,例如將老母親趕出家門;子女拿到征地補償款后,父母成了“空巢老人”;不肯為父母花錢治病等,培養學生熱愛自己的家庭、熱愛父母的情感,表達對父母長輩的孝敬之情。面對子女不孝順父母的案例,學生都感到很不滿,說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都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孝順父母的內涵,也就順理成章地歸納出“親情之愛”的核心:明確家的內涵,在家庭生活中用實際行動表達自己對家庭和父母的熱愛之情,主動地為家庭做貢獻、為父母分憂。
表面上看,學生都理解了“親情之愛”的內涵,可是學生的情感并未得到滿足,其人生觀和價值觀也未得到升華。教師可以從學生生活入手首先調動起探究本節教學內容的興趣。教師可以先從最近熱播的親子類節目《爸爸去哪兒》激發學生興趣,“同學們都很喜歡收看《爸爸去哪兒》這檔節目,那哪個學生能給我們介紹下該節目產生的背景和創作宗旨呢?”學生們一下子就討論開了。教師接著問學生:“大家有沒有幫爸爸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請同學們把父母疼愛自己的經歷和自己為爸爸媽媽做過的一些事情跟你們的小伙伴們分享一下吧。”通過設置這樣的問題,學生都回憶起了父母對自己的辛苦付出,同時意識到自己為家庭、父母做的太少了,他們的熾熱的感情急于找到宣泄口,也深刻認識到了“親情之愛”的內涵。
二、聯系學生生活,教學內容生活化
當前的初中政治課教學有脫離學生實際生活、演變成教條僵化的理論說教的傾向,因此對初中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作用有限。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將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相結合,讓政治課教育真正融入學生的生活中去。初中生已經具備了獨立觀察生活和對特定事件進行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突破教材的限制,進行適當的拓展延伸,引發學生深入思考。
例如,當學生在課堂上看到水資源因為受到污染而變色和我國北方霧霾嚴重的圖片時,教師適當提問學生:“什么原因造成了現在污染問題如此嚴峻?”學生下意識地就會回答:“由于人們長期不合理地開發使用地球母親提供給我們的賴以生存的資源,而忽視了保護環境造成的?!苯又處熍e例說明哪些物品會污染自然環境,比如以人們去超市購物時經常使用的塑料袋為例,我們知道塑料袋埋在地下甚至經過上千年仍不腐爛,因此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應該減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由此進行延伸,我們生活中有哪些行為會造成環境的污染,真正體會到日常生活和保護環境的關系。
三、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當前初中政治課教學中的一個弊端是重視課堂教學,輕視學生實踐活動。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所以初中政治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接受理論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自覺地依照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實踐中鞏固課堂所學。
例如,現在全國都在進行“垃圾分類”活動,在學習了“保護環境”的相關知識點后,教師專門挑出一節課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垃圾分類”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學習如何對垃圾進行分類。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明白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又能懂得垃圾分類的意義,從而以切身行動來踐行環境保護工作。
總之,在開展生活化教學是在充分分析初中政治課堂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提出的,它旨在改變人們對初中政治課教學教條僵化呆板的印象,加大學生課堂參與和學習興趣,提高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的有機結合,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通過生活實踐鞏固課堂所學,加深對課本知識的認識與感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張富強.回歸生活,打造初中政治高效課堂[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6(08):121-122.
[2]張黎紅.創設生活情景 激發課堂活力——試論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法[J].名師在線,2018(29):7-8.
作者簡介:文應發,1965年3月,男,四川宣漢,四川省宣漢縣土黃中學,一級教師,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