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彥霖
摘 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的建立,信用體系在民商法中的重要性還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因此建立以信用為前提的民商法勢在必行。本文從民商法的概念入手,總結出當前民商法在信用體系所面臨的問題,闡述了信用體系在民商法形成的意義,之后針對其問題提出構建信用體系的民商法。
關鍵詞:民商法;信用體系;構建;思考
一、民商法對應用概念的界定
在民商法中評價國民信用的依據是義務的履行,履行好自己的義務是信用最基本的問題,主要內容有兩點。首先,當事人如若有口頭協議或者簽訂了書面合同,之后就要履行協議中應注意的事項,一旦涉及到違約或者償還債務的問題,也要一一遵守協議上的內容。另外,當事人也應該在了解并清楚對方彼此的信用情況,之后再去簽訂協議或者合同。了解對方的信用狀況,主要是摸清對方的償還能力。目前,國內對于信用并沒有確切的定義,一些學者認為“信用”則是民事主體償還負債的能力,另外一些學者則認為信用是在民事主體在經濟實力允許的基礎上所得到的社會信任。
二、當前構建民商法信用體系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從目前來講,信用原則的定義還沒有得到統一的界定,很多學者會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但并沒有給出一個達成共識的定義,另外,民商法中的信用也沒有一定確定的規定,使得信用的構建得到了一定的延緩。在我國民商法中的信用有明確的規定,且將其作為首要原則。但在社會主義發展的初期階段,在信用這方面上海市有著很多的缺陷,有的市場則是一片混亂,比如三聚氰胺等信用危機使得信用體系的構建不夠完善。
三、民商法體系形成的意義
以誠信為前提,構建信用體系的民商法可以促進經濟環境的透明化。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個體需要有穩定的收入,才會有良好的信用。在有穩定的工作之后承擔一定的信貸,可以實現繳費,從而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對于企業來說,只有具有良好的信用額度,才會實現更多的業務發展。從政府的角度來看,只有構建出完善的信用體系才能夠很好地去培養政府的形象,今兒降低政府的腐敗發生的概率。因此構建出具有規范性和有序性的經濟體系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民商法中設立較為嚴格的信用體系,才是對公平交易的一大保證。
四、對構建民商法信用系統的策略分析
1、加強針對企業的信用體系建設
企業信用最關鍵的部分是信用體系,它會制約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信用體系一旦缺失就會使得整個經濟體系的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可以看出企業發展中信用的重要性,同時也要加大企業公司中信用的建設。從法律的角度考慮,首先市場主體需要履行好自身的義務,也要清楚地了解到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是信用體系中的基本問題,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需要提升公司信用的力度,這種現象主要是由信用短缺決定的。公司中的信用度和債權人的利益有著很大的關系,且公司信用度的大小也會直接影響到社會經濟的發展。另外,判斷公司有信用的依據包括公司的償債能力,主要有兩個因素,其一是資本的因素,也具有一定的決定性。資本主要分為靜態資本和動態資本,信用基礎則是指對資產保護的程度,在法律的角度上也是一個基礎的問題,企業必須自覺承擔履行自身的義務。其二是認為的因素,領導的決定一般都會對其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執行者需要去平衡和判斷公司企業中的決策。
2、提高政府在信用體系建設中的引導作用
政府在信用體系的建設中也具有良好的引導作用,因此有必要去建立科學有效的信用體系。在社會信用中政府信用的比例較大,可以聘請專業人員來評判政府的信用程度,進而正確地引導市場主體的經濟活動。另外,政府的工作人員加大對企業信用中遵紀守法意識的力度,政府的相關工作人員也要提高自身的工作素養。衡量事物的標準不僅僅是依靠社會道德,更需要法律的限制,只有通過法律的手段才能維持社會的穩定和和諧。另外,政府部門也要積極地開展相關的工作,鼓勵企業要誠實守信,對于有違背誠信的企業,可以采取相應的懲戒措施,使得市場的經濟得到穩定的發展。政府中所建立的信用問題會很好的去發揮引導作用。政府部門在企業的貪污現象需要有較強的辦事能力,起到良好的監督作用,同時也要制定出合理的決策措施。
3、形成市場主體條件下的信用體系
目前,我國的經濟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去健全相關體制的建設。缺乏信用則會出現違規和欺騙的現象。經濟活動中企業是一個重要的主體內容,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企業公司的發展。企業如若想建設良好的信用體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促進企業整體的信用。作為市場經濟活動的主體,需要承擔相應的義務。一旦企業有信用問題,則會制約企業公司的發展。如果企業有一定的償還能力,則企業對信用體系有一定的決定性作用。償債能力一般是由兩個方面所影響的,主要是領導的決策能力和員工的執行能力,另外也有一些其他的認為因素。
4、強調和提高誠信在民商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誠實守信是民商法的基本原則,因此需要構建城市的信用體系,探索出相關的原則性問題,提升法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第一:需將當事人的各種權利和義務明確化,第二:政府不要過多干預經濟的行為,使得市場能夠擴大化,使得市場引導可以發揮最大的效應,促進企業的穩定發展,第三:不斷地去完善司法救濟體系,使得政府對其政策的公開可以透明化。為了鞏固信用在民商法的地位和作用,我們需要將信用這一原則作為基礎原則,另外,相關法律的規定和制度需要進一步貫徹和落實,比如:物權,債權以及人格權。之后可以將判斷標準重新確立,并且嚴格執行。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對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民商法已經充分的建立起來。信用在一定程度上會有效地約束商品的買賣和交易行為,在交易的過程中實現買賣雙方的信用守約。另外,在信用的前提下,會逐漸形成良好的法律關系和經濟關系,以信用為前提的民商法會有利于社會的穩定,且能提高經濟的有效的發展。信用是人類發展文明的結果,也是在當代社會中道德理念和法律體系所應遵守的行為。信用可以將商品的交易行為約束起來,長久以往會有助于社會的穩定發展,為社會的和諧發展做出一大貢獻。
參考文獻
[1]柳經緯.改革開放以來民法學的理論轉型—百年中國民法學之考察之二.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0(3).
[2]葛晨毅.市場經濟體系下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及完善路徑.法制與社會.2014(8).
(作者單位:中共南充市順慶區紀律檢查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