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洪
摘 要:高考是高中階段學生所要面臨的最終考驗,為了完成高考這一目標,必要的復習是不可缺少的。而在實際的復習工作開展中,由于老師教學方法選擇的不當和學生基礎總結能力的缺乏,就造成了復習效果的不佳。基于這一情況,本文針對高中政治的復習,進行了分析探究,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高中政治;有效復習;教學策略
對于高中政治的復習來說,其是讓學生對我們的社會發展常識、基本國情、國策的統一認識。所以在指定相應的復習計劃時,老師要能著眼于整個高中階段的政治學習,使學生能以一個更為清晰的主線來進行政治知識內容的復習。在其過程中,中心知識與復習重點的確認,是老師應該能輔助學生完成的重要內容。除此之外,復習教學方法的使用,也會對復習教學的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在實際的高中政治復習中,高中政治老師就要能結合教學實際,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開展復習教學。
一、突出復習重點
知識復習不等同于新知學習,在學生進行復習之前,學生已經通過過去對相應知識的學習掌握了基本的概念知識內容。所以在復習課的教學中,老師的教學重點應該是幫助學生從瑣碎的政治知識中找到復習中的重點知識,發現不同知識點間的關聯,并將其綜合起來。若老師還是像授課階段一樣面面俱到,就不僅不能有效的使學生掌握復習內容的重點,還會浪費大量寶貴的時間。所以政治老師在進行復習課教學時就要能從重點知識和中心出發,給學生設置合理的復習計劃,使學生可以通過復習課學習的過程,達成對相關知識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對必修二中“為人民服務的政府”這一單元的內容進行復習時,老師就要能對這兩課的知識進行深入的研究,從中找到這一單元的關鍵內容,即對政府的認識,使學生從此出發,對相應的知識進行羅列整理,達成對相關政府知識的掌握記憶。又比如,在進行“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這一課的教學時,老師要能先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進行定性,使學生明確人民代表大會不同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使學生掌握其中容易混淆的部分,加深學生的掌握理解。
二、思維導圖教學
思維導圖教學是新課標推行以來被人們所熟知的一種教學工具,其是對一課或者一部分知識的邏輯化、系統化的梳理。通過思維導圖的應用,可以幫助學生對相應的政治知識進行有效的系統化分析,找到其中關鍵知識之間的連接問題,明確相關知識內容的架構體系。在進行思維導圖的應用時,老師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應用。第一個方面即是老師提供一個相對完整的思維導圖,讓學生結合思維導圖進行相應知識內容的記憶,達成對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填充。第二個方面是老師給予學生一個主題,讓學生根據其主題對一部分知識進行總結分析,將其中各個知識點整理起來,制作一個思維導圖,這時是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整理的過程達成對學生知識的梳理。
例如,在進行必修三“文化與生活”這一單元的教學時,在學生完成對瑣碎知識點的復習之后,為了達成學生系統化知識體系的構建,老師就要能依據本課的相應內容,給予學生一份相應的思維導圖,使學生借助思維導圖來完成對相應內容的理解與掌握,理清知識的結構,達成有效運用,明確文化對于人與社會的影響。又比如,在進行完文化這一部分的基礎復習之后,老師就可以讓學生針對文化這一個大主題進行相應的知識系統化整理。這樣學生就可以將文化相關的知識進行層層羅列,連接整理,使學生更清晰的了解何為文化,文化對我們的生活與民族的發展有何意義,為何我們要繼承和發展文化。
三、提升練習效果
練習的過程貫穿了政治復習的始終,相應的,對于政治復習來說,大量的練習也是非常必要的。在進行政治練習時,老師也應該能將練習設計的質量提上來,若讓學生進行練習的題目本身就較為死板,那么學生通過其所掌握的知識也就顯得較為僵硬。基于這一情況,老師在進行復習教學時應該能給學生設立靈活多變的練習,使學生能通過練習的過程達成對能力的有效發展,提升練習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實際中,老師就可以通過課堂提問、當堂練習、當堂講解、書面解題等形式來進行實際的教學練習。在進行相應的題目設計時,老師可以通過調查歷年高考試卷的方式來探究高考在相應知識點上的出題方向,然后再依據此方向設置一些高考題或者模擬題讓學生進行練習。在此過程中,老師可以給學生講一下高考中的有效解題思維,使學生從中體會一下如何解決高考題目。在學生解題完成后,老師要能趁著學生還對自己的解題思路有著清晰的印象,及時進行講解,使學生從老師的講解中找出自己解題思路的不足之處,及時進行改正。
綜上所述,為了達成有效的高中政治復習,老師在教學中要能明確開展有效政治復習的方法和理念,對自己的復習教學過程進行有效的調整。在教學實際中,老師要能從知識中心出發,突出相應知識的重點,幫助學生進行復習。老師也要能有效的運用思維導圖,達成對相應知識的系統整理。老師還要能采用合適的課堂、課后練習,通過講解的過程幫助學生進行糾錯講解。
參考文獻:
[1]張金枝.如何有效復習高中政治[J].華夏教師,2018(32):76.
[2]郭自青.高中政治復習課教學策略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8(3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