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關鍵詞:初中物理,核心素養;策略
物理是一門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要求極高的學科。物理中的許多概念不是單靠簡單的記憶就可以領悟的,而是需要將抽象復雜的定義在大腦中轉化為簡單的語句進行理解和學習。因此,抽象思維成了物理學習中最重要的思維能力,而思維能力是物理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
一、加大對學生科學態度地培養
在初中的物理教材中,由于考慮到初中學生剛剛基礎物理,因此,物理知識和內容也比較簡單。在初中物理中,很多的知識都是理想實驗條件下所得出的結果。然而,即便是這樣,學生在實際的物理實驗過程中,很多的學生依舊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和目的,從而產生一種挫敗的心理,削弱了學生進行物理實驗探究的積極性。同時,在實驗過程中,一些教師也沒有重視學生實驗過程中出現偏差的情況,經常用實驗誤差來應付教學,從而影響了學生科學態度的養成。因此,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在進行物理實驗期間,應該對學生實驗產生的誤差進行分析,然后引導學生找到誤差出現的原因,然后再鼓勵學生進行二次實驗,一直到結果不會出現任何問題為止,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態度,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還可以促進初中物理高效課堂地構建。現階段,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和制約,使得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對學生物理水平地提升造成了很大影響。因此,為了可以有效避免問題的出現,在具體的物理教學過程中,應該以核心素養培養作為基礎,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引導學生理解物理知識的含義,提升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物理教學活動中,從而進一步提升初中物理教學的高效眭。核心素養培養是初中物理教學的核心,在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構建中,必須予以認真把握,并在實際教學中進行有效滲透,以滿足當下物理教學實際需要。
二、教師要適當轉變教學方式
“教師授課一學生聽課”的傳統教學模式嚴重阻礙了學生對于物理課程學習的主動性。在以前的教學中,學生知識的獲得多是死記硬背來的,并不能真正地理解,這不但無法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而且還可能使學生越發失去學習物理的樂趣。更重要的是,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是不同的。教師在講某一節課的內容時,有的學生用半節課就“消化吸收”了,而有的學生情況則相反。因此,對于因物理思維不足而導致物理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應予以更多的鼓勵和耐心,讓他們在鼓勵中得以前進,慢慢地得到物理思維的培養。教師必須改變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去實踐。例如,在教學《加速度——小車實驗》一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實驗,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來學習。學生在實驗中推理出來的結論是通過形象的實驗獲取到的。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能夠得到快速的提升。
三、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有效結合在一起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物理是其剛剛接觸的一門的新學科,因此,對于物理知識的認識程度并不高。因此,在進行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地進行學習,對物理知識進行更好地理解和認知,然后引導學生利用自己學過的物理知識,科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保證學生可以通過處理問題,加深對物理知識學習的印象,不斷提升自身的物理水平,從而進一步促進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同時,在初中物理教學期間,教師還可以將物理知識與學生的生活有效銜接,鼓勵和引導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物理知識,加大對學生物理學科素養的培養,保證的學生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物理現象或者問題時,可以利用自己學過的知識進行解釋和解決,促進學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知識,讓學生能夠熟練的運用物理知識,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確保學生提升自身核心素養,拓寬自身視野的同時,還可以進一步促進初中物理高效課堂地構建。
例如,教師在對初中物理中“聲現象”相關內容進行教學時,就可以將一些生活中的實際案例拿到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聲音”,認識“聲音”,然后通過引入鋼琴的聲音、小鳥嗚叫的聲音等,適當的展開教學工作,當課堂教學結束以后,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適當的對學生進行提問,包括聲音是怎樣產生的?聲音是如何被我們聽到的?通過引入問題,引導學生進行過思考,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共同探討。在探討結束以后,教師可以利用橡皮筋會出現聲響等實例,告訴學生主要是橡皮筋在動的過程中就可以發出聲音,這就說明聲音是有固體振動產生的。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有一定的理解,還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對構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總之,在初中這樣一個絕佳的時間段中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是明智的,這不僅能夠促進我國物理教育事業的發展,也為祖國的未來培養了高技術人才。初中物理教育學科要求學生在學習知識時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必須從多方面人手。教師和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兩大主體,在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在教的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地教學,做到因材施教。學生在學的時候要有目的、有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