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鳳
摘要:作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師,在近年來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對政治課的興趣逐漸減小,參與度也越來越小。本文主要淺談如何引起學生的注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對政治課的參與度,以達到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政治 課堂教學 學生參與度
新課程背景下,師生關系、教學模式都在發(fā)生著變化,教師教學方法也應該做相應的改變。在政治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不僅具有提高教學質量的近期作用,而且有提高學生素質的遠期功效。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談幾點策略。
一、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
新課程提倡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這是創(chuàng)造輕松和諧課堂氛圍形成的基礎。首先要做到心理相容,教師和學生在心理上是協(xié)調一致的。教師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應該是和藹親切的,而不是拒絕學生于千里之外。其次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即教師理解學生,一視同仁的與學生交往,善于傾聽不同的意見。老師如果老是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學生必然會與其越來越疏遠。學生覺得老師是用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他們,課堂氛圍很自然的也會變得輕松愉悅。再者教師幽默風趣的語言也會令人回味和神往。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恰到好處地使用風趣幽默、生動形象的語言,如使用一個生動的起到畫龍點睛的比喻。所以只有這樣,課堂氣氛才回輕松、融治、友好和活躍,也才能將學生引入更高的學習意境。
二、提高課堂導入的有效性
課堂導入,即教師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拉開課堂教學的序幕,隨之進人課堂教學主題的過程,旨在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為此,教師在課堂中要基于學生的已有知識與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設情境,以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政治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更持久地關注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政治課中常用的方法有時政熱點導入法、情境材料導入法、開門見山法等等。如在教學《新時代的勞動者》這一課時,一位教師進行了這樣的嘗試,對教材中的原有素材進行優(yōu)化組合,用“李師傅的煩惱”串聯(lián)素材,成為連貫教學情境,引出一系列問題。整個教學過程如行云流水輕松自然,且能夠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成功的課堂導入,學生就愿意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當中,學生的參與度越高,教師就會覺得輕松自然了,課堂的教學質量就會顯著提高。
三、改變教學模式,發(fā)揮學生主體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們思想;解放學生的雙手……”陶行知先生關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充分體現(xiàn)當前課程改革的真正意義。如果我們否定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師生共同活動的雙向過程,那么學生就變成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在這種情況下再用“一言堂和滿堂灌”教學模式,不僅會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會助長了學習依賴性,阻礙了學生的素質的提高。反之,我們?nèi)裟芾脦熒樱龑W生善于把知識串聯(lián)組合解決問題,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分析問題,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際上應是一種“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模式,其實質是讓學生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師生合作的方式去探索問題的解決方式。這可以將書本的知識讓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后變成自己的知識,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及記憶。既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強了教學效果。
四、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增強政治課吸引力
在政治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就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
1.應采用直觀教學方式化難為易
政治學科的很多教材知識理論性很強,也比較抽象難懂,學生不易理解接受。教學中,教師如能引用一些學生熟悉、比較直觀的事例作比喻,這樣學生就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例如在講授《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這一課題中,關于“一個中心”與“兩個基本點”之間的關系時,如果能用這樣一個比喻,效果就會不一樣了:經(jīng)濟建設好比部大車,四項基本原則就是它的方向盤,改革開放就是它的發(fā)動機,大車要安全快速行駛就少不了方向盤和發(fā)動機。如此深人淺出的描述,學生便會更容易接受。
2.采用趣味性教學
初中政治的教材改革之一是在課文中穿插了“想一想”“談一談”“試一試”等欄目,知識性和趣味性并重。比如在教學《讓我們選擇堅強》這課題時,我們教師可以穿插并用好教材中的“查找有關張海迪和保爾的資料,想想他們在意志品質方面有哪些相同之處”活動,讓學生“動”起來。穿插這樣的一些趣味性活動,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閱讀、動腦、觀察等思維能力。
3.多媒體引進課堂,是初中政治課保持活力的一種有效手段
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給學生展示一些和課程相關的圖片或視頻,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感覺器官,觸動學生的興奮點,使學生參與課堂的欲望得到提升。
五、重視作業(yè)質量,注重課后反饋
課后作業(yè)是課堂教學反饋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要重視作業(yè)的質量,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批改記錄、講評計劃等。作業(yè)講評還需要及時性,可使學生及時更正錯誤,再次思考,加深掌握程度。同時要求學生積極配合不少學生對發(fā)下去的作業(yè)只看批語,不檢查錯誤的原因。或雖然留心檢查錯誤的地方,但往往不做深究。因此,講評作業(yè)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注意教給學生解題的方法。有爭議的問題,可以讓學生一起討論,各抒己見,再由教師歸納、總結。在討論過程中加深對新舊知識的理解,加強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補缺補漏。
總而言之,要上好政治課,提升學生課堂有效的參與度,必須注重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心理。同時作為教師,不僅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還要重視對學生心靈的照顧。只要用心思考,找到合適有效的方法,就能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