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愛春
引導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在學習中走出困境,是一項十分艱巨、復雜的工作。該如何優待學困生,讓他們昂首闊步,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下面是自己在教學工作中引導學困生走出困境的幾點具體做法:
一、關愛和賞識并重,重拾他們失落的自信
學困生在集體中,往往受到冷落,不被重視,大都存在自卑感,失落感,缺乏自信。他們更加渴望得到關懷、同情、理解和尊重。如果對他們冷眼相待,甚至挖苦諷刺,只會傷害他們已經脆弱的自尊和自信、損傷他們稚嫩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困”上加困。因此,引導小學數學學困生在學習中走出困境首要的工作是尊重他們,幫助他們樹立學習自信心。
二、培養數學核心素養,提升他們的數學意識
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邏輯性,這就對小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提出了一定的挑戰,要想引導他們學好數學,教師就要在課堂教學中努力提升學生的數學意識。據心理學研究發現,如果兒童在很小的時候就具備良好的數學意識,那么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就能對數字及運算保持敏銳的觀察力,能有意識地利用數學知識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善于發現生活中存在的數學現象,從而對數學知識形成親近感。那么,小學數學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現實生活開展數學教學活動,使小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生活性,從而使他們在良好的氛圍中逐漸形成數學意識。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提出過生活教育理論,認為學校教育應從學生的生活入手。現在的小學數學教材中有著很多反映小學生現實生活的案例,教師要巧妙運用這些案例,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結合,使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三、找準切入點,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常言道,“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知樂知者”。可見,學習的興趣對于學生掌握知識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要我學與我要學,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在教學工作中,我用以下方法激發他們的興趣。(一)創造悅目,悅耳,悅心的情境
意美以感興,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比如利用圖片。實物展示,幻燈片,錄音,音樂烘托,語言描述等都是創造悅目,悅耳,悅心的情境。
(二)創造激發情感共鳴的情境
教育家王夫之認為,學習的進程有知學,好學和樂學三個境界,教育家陶行知也多次強調寓教于樂的原則。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既要有教育性,知識性,又要有趣味性,愉悅性。比如教師利用猜謎語,角色扮演,或游戲,或講述身邊的小故事等等來能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不但能主動拉近師生距離,更是能把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動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樂的愉悅性表現得盡善盡美。
四、落實輔導工作,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對學困生的輔導是轉化學困生的重要途徑之一。我提倡“笨鳥先飛”。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達到同樣的目的。利用課余時間,針對學困生作業當中存在的錯誤及時給予輔導,重點在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上的指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專門為他們設計一個糾錯本,將錯誤的作業再做一遍,學會對知識方法的歸納整理,不讓新知識再累積疑點,提倡當天問題當天清,決不留下后遺癥。
我在班級里成立了一個“手拉手,向前走” 學困生幫扶小組,給每個學困生安排一個優秀生作為幫扶聯系人,即為每位學困生找一位小老師。首先,教師根據學困生的具體情況與學困生一起整理自己知識的斷層,形成若干個細化的小問題,羅列在一個表格中,讓小老師為其輔導,每解決一個問題,就注明時間和日期,由教師出題檢驗后寫上評語,及時評價和鼓勵,啟發他們學習的動力,使問題由多到少,逐個解決。讓優生與學困生呆在一起的時間多了,有利于學困生有更多的機會得到相應的輔導和幫助,讓他們盡快地走出困境。
五、實施“優惠”政策,強化他們的成功體驗
(一)作業上的“優惠”
學困生由于負擔過重,基本上只能完成最基本的作業。為了更好地實施轉化,在作業難度上宜淺不宜深,作業量上宜少不宜多,對學困生的作業批改上力爭采用優先批改,當面批改,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二)課堂上的“優惠”
學困生課堂參與程度不高,作為教師應創造條件以給他們展示的機會和平臺,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這樣,鍛煉他們積極參與的膽量,既鞏固了知識又增強了自信,強化學困生的成功體驗。
(三)評價上的“優惠”
無論是課堂上還是作業上都以積極的評價為主,鼓勵學困生戰勝自我,只要與以前的我相比有進步,就給“優”并給予相應的物質鼓勵,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學習上就更有動力。
六、降低作業難度,鞏固他們的數學基礎
對于優等生,可以做一些提高練習題,對于中等生可以做一些綜合運用題;對于學困生來說,他們能順利地完成基礎練習題就算過關了。其中最關鍵的是要做好知識的復習與鞏固。有些知識在短時間內學生是掌握了,但在日后如果不加以復習,可能老師在前面付出的勞動就白費了。常常聽到孩子會說:“我忘了”或是“這道題我上一次考試都對”,等等諸如此類的話,就證明我們的后續工作不到位。所以,知識在于鞏固。“三年要荒一個秀才不就正說明了這一點嗎?”
七、面批面改,及時糾錯
對于學困生來說,錯誤出現率較高,因此他們的作業要及時面批,不能讓錯誤擱置的機會,一旦錯誤存在學生的腦海中根深蒂固,就等于雪上加霜,讓學生再去糾正,那就是難上加難。總之,我堅信只要持之以恒,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并加以鼓勵。處處以真誠相待,時時耐心幫助,不打擊,不諷刺,不歧視。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優點,只是或多或少的問題,”因此,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當中,做到多一份耐心與愛心,少一分挖苦與斥責,花開固然很美,但等待花開會更美,相信自己:你等的花兒總會開的。
總之,只要教師耐心細致地工作,持之以恒,讓每個學困生都有成功的體驗,增強他們的信心,鍛煉他們的意志,相信他們就會很快地走出困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