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富國
【摘 ?要】 隨著近幾年課程改革速度的不斷深化,學校各項工作的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在進行學校管理的過程中,相關人員要不斷加大對班級管理的重視度,對現在學校的管理理念進行更新,提高管理者自身的專業素質和管理意識,對現有的班級管理方式進行創新,結合班級管理的實際情況對管理手段進行創新,班級管理的水平才能得到提升。本文就新時期背景下小學班級管理的創新管理進行研究,希望能夠提高我國小學教育的水平。
【關鍵詞】 關系 ?小學 ?班級管理 ?創新
作為學生學習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小學階段對學生思想、性格、習慣等的養成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生本身的學習能力非常強,對外界環境的回應能力非常強,因此相關人員要不斷加大對小學生習慣養成的重視度。在對小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相關人員要加大對其價值觀、世界觀養成的重視,小學生的性格和思想養成效果才能得到提高;教師要不斷對自身的專業素養進行更新,學生的綜合素質才能得到提高。
一、教師更新自身教育理念,讓每一位學生平等地接受教育
“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宗旨和核心理念。不同于以往的學校教育,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而以往的學校教育則只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長期以來,課堂模式便是教師“一言堂”,導致有些學生無法平等地接受教育,本身的個性發展被嚴重忽略,對學生以后的健康發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
教師在對班級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不斷加大對自身教育理念更新的重視度,重點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成長提供適合的班級環境,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加大對學生生活情況、學習情況了解的重視,對學生的進步進行鼓勵,對心理和生活方面出現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學生的身心才能得到健康發展。
教師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鼓勵學生多參加課堂互動,摒棄以往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自身實際的學習情況對教學方式進行調整,鼓勵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作用,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才能得到激發。教育本身就有著平等的特點,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加大對學生周圍受教育環境的重視度,保證學生自身學習和生活環境能夠滿足學生的需求。
二、建立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人格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中,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家長和學生的觀念中,與教師之間是無法進行平等對話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嚴格遵照教師的教導進行學習,對教師的安排和吩咐不能進行反駁,要無條件服從教師的吩咐,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存在著非常嚴重不平等的情況,這種情況給班級管理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
在新課改的過程中,教師完全顛覆了以往的教學觀念,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不再處于被動地位,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更傾向于平等、信任和關心,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地位。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學生主動參與到管理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作用,積極、主動地為班級管理進言獻策。
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人需求,尊重學生自身的獨立性,不能對學生進行體罰,加大對學生自尊心的重視度。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積極地引導學生和教師進行溝通,采納學生的意見,對現有的班級管理方式進行優化,小學生自身個性化發展的需求才能得到滿足,小學教學才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三、創新管理制度
1. 學生管理班級。
新課改要求學生不再是管理的被動接受者,而應當是管理的執行者。即班級管理不再是以老師為主,而是以學生為主,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借助學生的積極參與與支持,來完善班級管理制度。如教師和學生共同制定班規班級,針對班級實際情況,將班長、學習委員、文娛委員、體育委員、勞動委員等班級委員讓學生自行選擇,揚長避短,合理分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管理。
2. 班級管理應以服務學生為主,關注學生發展。
管理并不是單純地為了管理而管理,應當是為了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服務學生,促進學生健康發展而進行班級管理。強力控制和命令式的班級管理早已成為過去,這種管理只會增加小學生內心的恐慌感,而這一時期小學生的心理本身就很脆弱,超過其界限的壓力會給小學生的心理造成永久性的傷害,而這就違反了教育的目的。
在班級管理中,應當是以服務學生為主,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管理宗旨。班級管理的內容也應當以符合小學生健康發展作為前提,更加關注小學生的未來和個性發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增強小學生的自信心,從學生的長遠發展來考慮班級管理問題。教師應摒棄傳統的管理觀念,放棄刻板的管理印象,定位自身的服務者角色,通過班級管理制度更好地為學生服務,推動學生的健康發展。
四、建立科學的班級管理評價體系
如果說以前的小學班級管理評價是以成績為主,而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的小學班級管理評價則是重視小學生生長發展的過程,以發展過程評價為主,發展結果評價為輔,綜合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
五、總結
綜上所述,在對小學班級管理進行創新的時候,相關人員要不斷加大對管理方法創新的重視度,在對班級進行管理的時候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占據的不再是主體地位,教師的作用主要是為學生和班級提供服務。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應摒棄傳統的班級管理理念,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還要加大對學生成長的重視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
參考文獻
[1] 張健.淺談網絡環境下小學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電子制作, 2016(14):61.
[2] 鄧寶進.新課標背景下小學班級管理的改革與創新[J].課程教育研究, 2016(5):202.
[3] 劉晶.網絡環境下小學班級管理的優化及相關問題研究[J].新課程(小學), 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