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代教育的更新,現代教育更注重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和人文素養。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滲透親情教育,也就是在教學中要把情感教育放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學生能夠正確的理解漢字的力量,能夠徹底發揮出語言文字的能量,將親情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本文主要圍繞著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親情教育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滲透;親情教育
小學生語文教材中蘊含著很多情感豐富的文章,這不僅能夠展示人間美好的情感,還能夠展示出課文中主人公的高尚品德和思想。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要合理的應用教材,以此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并使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親情教育,以此來提升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一、滲透親情教育的重要性
數據顯示,約有百分之七十的家長感覺與孩子存在距離感,存在代溝,甚至根本就無法和孩子進行溝通;有很多百分之五十的家庭與孩子之間出現了“親情淡化”的現象。調查研究發現,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約百分之四十左右的孩子根據就不知道父母的真實年齡,甚至還有的孩子不能準確的寫出自己父母的真實姓名;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孩子從未給自己父母慶祝生日,而父母給自己過生日高達百分之九十多;還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孩子根本就不了解父母的興趣愛好以及生活習慣等,而且很多家庭中的學生都不會幫父母做家務,也不會整理自己的物品。但是,若是說起自己的偶像,則是滔滔不絕,能夠準確說出偶像的星座、年齡、愛好以及血型等,可謂是無微不至。這樣的現象并不是只在報紙或電視上,也是真真實實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雖說出現這樣的現象,責任不能完全在孩子們身上,但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現代教育存在不足之處。作為小學生的語文老師,我們要從小抓起,在開展文化教育的同時,也要注重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使學生能夠重視情感和情感教育中成長,使家庭不再缺失親情。
二、小學語文教學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親情的理解
人在成長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感情,但是最長久的情感就是有著血緣關系的親情,而且它不會因外部環境發生改變,更加不會消失不見。隨著時代在不斷的發展,人們對家庭意識和親情的理解逐漸發生了一些變化,一部分家庭出現家庭暴力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給孩子們帶來了影響,甚至開始恐懼家庭的任何問題,出現該問題的原因就是因為對家庭觀念和親情教育的理解不夠深,才會給孩子的發展帶來陰影。
因小學生正處于身心智力和心理健康發展的最佳時期,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將親情教育作為學生現代教育的基礎課程,積極引導小學生認識親情的重要性,并發揮出語文教材的重要性。例如,在《奶奶的白發》這篇課文中,要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親情的理解,使其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情感意識。還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課文內容進行改編,讓每名同學都能進行角色體會,之后了解學生對親情的理解程度,并對其進行延伸性教育。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到時間的流逝以及親情的寶貴,并將親情與感恩體現在實際生活之中。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一步激發學生的真實情感
小學語文老師在實際教學中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實際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出引路人的作用,充分利用語文教材中對親情的教育,以此能夠更好的激發出學生的真是情感。例如,在《第一次抱母親》這篇課文中,語文教師要帶領小學生對作者的心理活動和行為進行分析,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母親的操勞與辛苦,更要體現出文中針對母親的感激之情與愧疚之情。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身的情感,讓學生體會父母的艱辛與辛苦,體會父母對自己無私的愛護,進一步加深小學生對親情的理解,還可以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讓小學生處于濃濃的情感之中,以此來激發小學生內心情感,與課文內容產生強烈的感情共鳴,同時還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再者,如《陳毅探母》這篇課文,文章對陳毅孝敬母親的行為進行了詳細的描述。還有陳毅并不嫌棄母親癱瘓,還十分有耐心給母親擦洗、講故事。要將這種傳統美德傳達給學生,讓孩子們知道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也是借助課文中主人公高尚的品質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讓學生知道親情的可貴之處,鼓勵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努力,不斷進步。
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一步對親情教育的延伸
要知道人們的生活與發展都離不開國家和社會,因此,小學語文老師在對學生進行親情教育時要適當的將情感進行延伸,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并學會團結友愛的品德。而且儒家思想提倡的就是修身、治國、平天下,也就是說,首先要能夠愛護自己的家庭、治理好自己的家庭、才能夠對國家盡忠,為國家做出更多的貢獻。在一定程度上來說,熱愛國家也是情感升華的一種表現,而且對于國家的熱情和情感就是來源于親情。一個人若是不能做到對自己父母盡孝,不能對家庭負責,那么他就更不可能對他人負責,更不能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若是這種人成為了國家的干部,那么他是絕對不會對國家和社會奉獻自己的力量,更不會為社會群體的發展做出貢獻,甚至還會為了個人利益出賣自己的人格,最終迷失自我,成為社會的敗類。再者,孟子曾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只有重視親情的人,才會對國家和社會無私奉獻,才會忠心耿耿。例如,在《高爾基和他的兒子》這一篇課文中,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帶領學生探究文章中兒子對父親存在感恩的心,還要學會奉獻,學會分享,將美好帶給他人,從而在親情教育中延伸出良好的思想品德。
學校也要重視該活動的開展并給予一定的支持,如將校園文化板報作為該活動的宣傳場地,充分發揮校園墻壁文化的作用,還可以在樓道墻壁上懸掛有關親情的宣傳標語、畫報等。將有關親情的詩句展現給學生,如“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等等,給學生營造一種良好的環境氛圍,這樣能夠有效加深小學生對親情的理解,同時還能夠有效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在學校與學習中深深的感受到親情,學會對家人感恩,讓親情之花永遠綻放。
綜上所述:
孩子是祖國未來的發展,是未來的希望,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質對國家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小學語文實際教學中滲透親情教育小學生的成長來說有著非常積極性作用。再者,現在大部分孩子都缺少與父母的溝通,缺少一定的親情意識。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將親情教育融入到課堂中,以此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親情意識。
參考文獻:
[1] 楊勤琴. 親情,讓人性更加閃光!——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親情教育[J]. 新課程導學, 2014(24):46-46.
[2]張衍紅.親情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初探[J].中國農村教育,2019(20):225.
[3] 唐正順.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有效滲透親情教育[J]. 科普童話, 2015(35).
[4] 許娜[1]. 淺談在語文教學中實施親情教育的策略[J]. 小學教學參考, 2016(12).
作者簡介:
(黃亮),性別:女,出生年(1991-08),籍貫(靖西),民族(壯),職稱(小學一級教師),學歷(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