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席
摘 要:林業想要生存和發展就必須要強化森林資源管理與保護,這是林業發展生存基礎,更是關鍵,是林業工作者的重點工作內容,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本文將對森林資源保護提出幾點思考,期望能夠幫助重建生態文明,共同鑄就適合人類生存的綠水青山。
關鍵詞:森林;資源保護;思考
強化森林資源保護必須要做到有法可依,加大林業法律宣傳力度,對與涉林違法行為加大打擊力度,同時需要林業工作者有針對性的建立完善的機構體系,強化自身工作能力,以法律手段打擊涉林違法犯罪行為,持續鞏固造林綠化的工作效果,讓育林工作能夠得到順利的開展,確保森林資源的能夠得到可持續發展,為地球、為人類發展生態文明做出貢獻。
一、加強完善林業立法力度,加大法制宣傳
良好的林業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的建立,是實現依法治理保護森林的重要前提。我國對于生態文明建設一直十分重視,從退耕還林等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的決心。全國人大、國務院等有關立法部門對于森林保護法律不斷的完善,讓森林資源的保護實現了有法可依的狀態,是進一步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1992年6月14日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通過的《關于森林問題的原則申明》中,以林業問主題,提出了林業可持續發展的話題,并對森林管理、保存和可持續開發做出一系列規定,通過這一聲明對于森林的開發、保護、發展等作出一系列指導工作,強化了森林資源的保護以及可持續發展。我國森林立法也在不斷完善,于2009年8月27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讓我國森林立法進一步完善,是我國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
同時,近期為提升我國森林保護現狀及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6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修訂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成為會第十一次會議提審,該次提審被眾多專家關注,提出了“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森林碳匯管理和碳匯交易”兩項內容,可以看出我國對于森林保護的重視程度。我國森林立法的進一步完善,強化法治治理林業的戰略發展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入新時期的重要標準。依法治林是全球各個國家都普遍采取的有效性保護森林發展手段,就針對我國最近一次森林立法的完善和修改而言,信息公開和參與,能夠讓我國森林立法擁有更強的實踐性,通過信息公開能夠讓公眾共同參與森林保護是目前能夠行之有效的其中一種強化森林立法的手段。森林碳匯管理和碳匯教育內容更是專家共同關注的問題,通過森林發揮的碳匯功能轉變二氧化碳存在形式,讓其固定在植被與土壤中能夠直接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能夠應對未來全球氣候的變化,是森林對于地球環境發展做出的重大貢獻,再次基礎上必須要極大涉林違法的懲罰力度,防止濫砍濫伐影響森林資源生態發展。目前經過我國立法不斷完善,強化資源保護,強化依法管理,已經開始初見成效,讓我國林業建設發生重大改變,實現了“雙增長的目標”。
依法治理是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必須要各省級、市、縣、區、鄉鎮政府進行深入的學習并在區域內展開宣傳,讓全國80%以上的人口強化全社會林業及法律意識,同時地區可根據情況的不同,針對性的制定地方林業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讓各地區的森林保護都能夠更加完善,適用于地區林業發展。讓林木采伐、木材運輸、木材經營、木材加工、林地管理以及野生動植物保護、森林防病害、檢疫、防火等工作在不斷的森林普法宣傳過程中更加有效執行。
二、堅持全黨動員、全民動手,加快造林綠化步伐
各級地方政府需要組織地方領導進行造林綠化,落實森林資源保護工作責任,不斷地強化地區綠化情況,限制林木采伐,實現森林資源生態經濟全面發展。堅持全黨動員、全民參與,司法部門需要打好配合,對違反森林立法、亂砍濫伐現象進行專項打擊活動,強化森林資源保護決心。對于部分地區想要毀林開荒的地區要加強管理,避免其急功近利的心態,破壞我國造林發展生態文明計劃。為避免想要提升經濟發展而毀林的現象,國家政府需要制定辦綠化點活動,強化每年的林業驗收活動,對其進行評比考核,并制定有效的獎懲制度,將森林資源保護、造林綠化等任務壓在各級主要領導肩上,才能讓個地方政府加快人工造林速度,實現有效的森林資源保護。為提升地區經濟發展,國家可撥專項資金用于林業發展,彌補林業資金發展不足地區的經濟損失。
三、堅持以林促農,帶動地區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實現森林資源經濟化
我國對于山區的建設一直致力于發展林產業,這是我國山區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優勢所在,將森林保護與經濟建設和山村脫貧緊密聯合,讓森林資源保護經濟化是森林保護最佳手段。根據統計以森林資源保護及發展林業實現經濟脫貧的貧困縣有512個,其中有496個來自山區。以經濟實現森林資源保護的手段已經初步解決了我國人均占有量少、森林覆蓋率低、結構不合理、治理有待提高等問題。但是初見成效后仍然需要不斷努力,就目前看來我國森林資源減少的趨勢還處于加強控制階段,并且一些地方的野生動物濫殺情況還是十分嚴重。雖然取得成果,但部分問題卻還是依然存在,且具有普遍性,必須要加快解決腳步,為森林資源提供持續發展的腳步。
四、穩定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林業政策,強化森林資源保護
穩定山權林權是林業發展保障,是強化森林資源保護的基礎,山權林權制度必須要嚴格加強執行力度。在穩定林權的基礎上,實現資源的有償流轉,以森林資源經濟化的方式,解決森林資源因分散難以保護的問題。同時需要基層農、林、水等部門多與農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森林資源的聯合保護,堅持誰建設、誰保護,誰受益的政策,以多經濟補充林業發展格局,實現森林資源保護目的。要對以“四荒”為名,破壞森林資源的情況,依法追究,加大打擊力度。同時為加強林業經濟的穩定發展,還需要將森林資源進行有效的劃分工作,對依法劃定的自然保護區和大江大河的水源涵養林、水土保持林、防風固沙林等社會公益林,要依法嚴格保護。對劃定為森林公園以作旅游、休憩之用的森林,要嚴格禁止采伐。對為數不多的天然林,要作出長期禁伐的規定。通過社會公益林業的政府調控,讓商品林能夠走入市場,并實現森林資源保護政策的有效實施。
五、建立長期穩定的林業經濟扶持發展政策,實現森林資源的良性發展
為了讓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將“重取輕予”變為“重予輕取”,減少對森林資源的破壞,加強林業的發展水平。國家政府需要對林業投資水平的提升加以重視,在國家預算之內進行基礎建設,讓林業經濟增長速度與國家財政支出增長速度處于持平狀態。國務院需要盡快制定生態公益林補償基金征收辦法,建立林業生態社會效益補償制度,減少因效益不足引起的森林資源損壞。對于森林保護這一問題需要采取長期解決問題的戰略發展計劃,才能根本實現國家森林資源保護,建設生態經濟文明。
結語:
森林資源保護是實現生態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各級人大必須要進一步強化森林立法及執法檢查監督,不斷完善林業執法的監督機制。不斷強化林業法制宣傳,進一步提升全社會林業意識及法制觀念,實現以森林資源保護為目的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劉連波.森林資源保護管理現狀與可持續發展對策[J].農家謀,2019(16):125.
[2]王曉彪.健全森林資源保護機制,促進市場經濟有續發展[J].吉林農業,2019(16):97.
[3]歐陽國強,李巍巍,黃寫怡,喻鵬飛,陸玖英.森林資源保護對生態環境建設的影響[J].農家參謀,2019(1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