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玲
摘 要:小學數學學習對于小學生整體學習意義重大,應引起師生的高度重視。現有的數學教材可以很好地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求,但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于是,課堂提問教學應運而生。課堂提問可以很好地引發學生進行自主思考,通過各種問題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把握,這是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所不具備的。
關鍵詞: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引言
課堂提問作為教師與學生進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更是啟發學生發散思維的關鍵手段。而數學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關鍵學科,對學生思維能力要求較高,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重視提問的合理運用,確保學生思維得到激發。對此,圍繞課堂提問的有效調控策略展開分析。
1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問題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問的過程中,要充分注重提問的方法科學應用,而從實際的提問現狀能看到,提問還存在著不足之處,體現在提問的難度相對的偏低,常常在提問的時候采用對不對,好不好等,這樣的提問方式對學生而言不能起到積極作用,影響了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效率,也不利于數學課堂的效果良好呈現。再者,數學課堂的提問過程中只注重提問結果的現象也比較突出,主要是在進行提問的過程中,對知識發生過程沒有加強重視,而只注重結果,這就會對學生的思維培養有著諸多的不利之處。另外,數學課堂提問當中常常會出現冷場的現象。進行提問的時候沒有對問題精心的設計,和實際教學的內容聯系性不強,沒有從學生的認識角度出發,這樣就必然會影響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阻礙學生的良好發展。
2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問題原因分析
2.1問題設置過多,很難把握問題關鍵
現階段,部分教師片面地認為提問數量才是課堂提問的核心,因此盲目、多次地提問,學生未能深度思考便需要回答,導致其思維被持續的提問所禁錮。同時,部分教師在問題設置層面顯得較為淺顯,同時多設置“非此即彼”模式的問題,導致學生多是猜測或者是跟風作答。問題設置過多使得教師變成主角,依靠多次提問來聯系教學環節,這便很難契合新課標“以生為主”的理念。
2.2只注重教師提問,忽視學生提問
課堂提問不僅僅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學生也可以對教師進行提問,否則課堂提問就會失去平衡。小學教學中,數學教師多數占據主動地位,學生只能作為傾聽者被動接受教師的講解,完全沒有互動可言。這樣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會越來越低,不能很好地主動思考、發現問題。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視,對待不明白的問題不敢甚至不會提問,這會讓教師誤以為學生完全掌握了數學知識,導致教學效果不容樂觀。
3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多維策略實施
3.1選擇合理的提問方式
在課堂教學中多采取提問的方式,能夠有效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但過于單一的提問方式往往難以體現其預期效果,甚至會對整體的課堂教學效率有所制約。部分教師的課堂提問太過枯燥,也會降低學生的興趣度,導致回答問題不夠積極,難免會出現提問冷場的情況。所以,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選擇合理的提問方式,控制好提問數量與質量,避免太多無效提問的發出。同時,面對學生個體間存在差異性,教師的提問一定要有分層次的考慮,結合學生實際學情去提出不同難度的問題,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獲得進步。這樣不僅能夠激勵學生的學習自信,還能大大提升教學質量。比如,在講解《分數的加法與減法》相關內容時,教師便可結合學生的基礎能力與接受能力去進行不同問題的預設,面對能力偏弱的學生則可提出知識層面較淺的問題,如求出相同分母、不同分子的分數之和;而針對接受能力較好的學生,則提出不同分母、不同分子的加法與減法等問題,同時延伸到生活中的實踐應用進行提問,嘗試著讓學生用所學知識進行解答,有效幫助學生養成舉一反三的思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教師一定要深刻認識到課堂提問對啟發學生的思維、真正實現課堂教學優化的價值所在,在課堂高效互動中全面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性。
3.2明確提問目的,不斷優化提問環節、質量
對于問題設計來說,教師需要以新課標要求、學生實際為導向展開設計,需要從綜合層面出發明確課堂重、難點,從而確保提問更富有效性、針對性。首先,教師需要以學生能力為導向設置難度,問題設計應盡量做到難易較差,并且應有效對新舊知識進行聯合。其次,還應對提問數量進行把控。提問效果并非取決于提問數量,而是需要借助提問來對學生探知欲、興趣等加以調動。教師除了要對提問數量進行把控外,還應具體相應的提問時間。比如,對“兩位數的除法”進行講授時,教師便可先就“個位數除法”相應的運算法則加以提問,引導學生回顧知識,并為后續知識講授奠定基礎。
3.3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鼓勵自主提問
學生作為數學課堂的主人,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行提問,教師應激活學生的思維模式,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能夠提出問題便是發現問題的源頭所在,教師要善于設置引導性問題來啟發學生的思維,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學生提出問題時不要害怕與別人想法不一致,要敢于提出不同的問題,并嘗試解答。學生提問具有典型性,會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推動他們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在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時,教師不要一味拘泥于教材,而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并積極尋找答案,從而大大拓展其思維。
3.4注重給學生留有充足時間回答問題
數學教學當中的提問過程中,為能將提問的效果良好呈現,要為學生留有充足的思考空間和時間。提問的候答時間的控制,是保障提問效果的重要一環,通過相應的研究實驗證明了,教師的候答時間在提出問題到學生回答前增加到三秒以上,提問的效果就有著顯著的提升。在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下,就能為學生營造寬松的課堂氛圍,而在候答的時間從學生回到到教師對回答做出反應的時間調整到三秒以上的時候,這種從質問式向著對話式的轉變,就能集中學生注意力,也能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結束語
小學數學是小學教育階段尤為重要的一門科目,在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整體認知方面發揮著非常積極的作用。隨著近年來教育現代化水平的提升以及新課程改革的深化,越來越多新型的教學方法被應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其中就包括提問教學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由于受傳統教學思維及自身認知的影響,沒有充分發揮出提問教學法的優勢。只有正確認知提問教學法的作用及應用方法,并將合理化的策略方法應用其中,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郝艷芳.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策略淺談[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互聯網環境下的基礎教育改革與創新”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
[2]李玉蓮.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有效提問[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區域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研究研討會成果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1.
[3]陳永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策略[J].中國高新區,2017(11):92.
[4]韋孟嘉.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教學策略研究[A].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七卷)[C].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創信息技術研究院,2017:9.
[5]陳正國,王耀敏.淺談對小學數學課堂提問誤區的思考[J].數碼設計,2017,6(10):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