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濤
【摘 要】脾、腎、肺等器官之所以被稱為人體的根本,主要是因為肺是正氣之先、諸氣之本,全身的氣血循環主要依賴肺部吐故納新,器官的免疫弄功能可以抵抗侵入體內的外邪。本文主要通過對中醫肺脾腎三臟理論研究,對其臨床應用進行簡單闡述。
【關鍵詞】中醫;肺脾腎;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R5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7--01
1 中醫肺脾腎三臟理論研究
中醫中關于脾肺腎三大臟器的相關研究和理論的基礎是中醫經典理論中的五行學說,經歷代醫家不斷完善發揮,而形成的學說性理論,對中醫病因病機學說、臟腑辨證理論、現代各家學說的發展以及臨床實踐指導與應用具有深遠的影響。中醫脾肺腎相關的研究和理論不僅是充實、細化、完善中醫五臟學說,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內容。
1.1 肺脾腎三臟的生理聯系
從生理角度來看,肺脾腎作為人體的三大大系統,都是重要的結構,三者在人體生理活動中即各司其職,又相互聯系。
肺主宣發肅降,肺主氣,有助于把脾所運化的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臟腑、組織、器官,保證人體所需水谷精微和津液的供給;肺主通調水道,將水液向下傳送,水液由肺經三焦下行與腎,從而分清泌濁,同時“肺為水之上源”,對腎與膀胱生成和排泄尿液有重要的作用。
脾為后天之本。脾主運化水谷精微,是人體五臟系統營養的源頭所在,故有“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說。
腎為先天之本。元氣可以促進并激發人體各臟器的功能,而腎是人體中生產元氣的根源,腎藏先天精,主要依賴脾的供養。腎主水,生理狀況下與肺、脾、胃、大腸、膀胱共同調節人體水液代謝;腎主納氣,攝納肺吸入的清氣,防止呼吸表淺,與肺共同維持正常的呼吸。
1.2 肺脾腎三臟的病理聯系
從病理角度來看,三臟既屬于人體中負責平衡的調節系統,但是三臟自身卻是不平衡的,正是因為這種不平衡才出現了制化與生克的相互調節。中醫中通常用五行生克乘侮規律來闡述三臟之間正常的協調關系及協調關系被破壞之后產生的影響作用。生理狀況下,三臟之間由脾(土)為肺(金)之母;肺(金)為腎(水)之母;
脾(土)克腎(水)的正常生克關系維持平衡,病理情況下,則三者之間存在著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土(脾)乘水(腎)、水(腎)侮土(脾)的相互影響。鄧老總結了以下見證:脾虛以及肺虛時會有很多痰,主要表現是氣短、氣虛,更嚴重的就是痰多、不能經常臥、心慌、咳嗽以及心悸等癥狀,脾虛、肺虛的病人容易受外邪侵襲,出現心悸、氣喘、發熱等不良癥狀。肺虛病人氣不化精而化水,可能會導致腎部積水,更有甚者出現水腫。
腎是先天之本,與其它臟器之間有或多或少的關系,腎臟出現嚴重疾病或者長時間有病癥時可能會傷害人體的元陽元陰,最嚴重的就是危害到生命。肺部和腎臟如果是陰虛時,主要表現是咳嗽咽干、潮熱盜汗、大便秘結、小便短、虛煩不眠、腰酸背痛等癥狀。腎臟如果是陽虛則會因為脾也呈現陽虛,而出現脾腎兩虛。
肺部和脾都比較虛弱的主要癥狀是善太息、氣短、納減以及困倦等,肺部容易受到外邪入侵,所以肺部的疾病如果長時間不能治愈就會導致痰多稀白、咳嗽無力。脾虛時不能制水,腎水上泛,主要表現是畏寒、尿少、水腫、便塘、腰腹冷痛以及肢冷等癥狀,也就是說土本克水,脾虛反引腎水上泛,脾虛也會引發心肺疾病,以虛證為多。
2 中醫肺脾腎臨床應用
2.1 肺虛證治 肺者,諸氣之本,免疫御邪的臟器,補給精氣,如果肺部受到損害就會直接影響呼吸循壞過程,則正虛邪侵,容易導致疾病。肺虛之因,主要是因為內傷或者外感兩種原因。內傷引起的肺病,可能是因為過度思慮,心火傷及肺部;可能是因為治療外感引起的肺病方法不得當,長時間的咳嗽損傷肺部;也可能因為受到驚嚇損傷了腎臟,陰精受損導致肺津受爍。內傷引起的肺病會引起頻繁的咳嗽,可能沒有痰也可能有痰,甚至會伴隨胸部疼痛。這時候如果服用了苦寒的滋補用品,就會傷害脾,脾乃生化之源,氣以日衰導致痼疾。這種癥狀主要在青年人中比較常見,因為年輕人比較容易急躁,貪圖一時的快感,卻沒有注意傷到了身體的根本,比如:盡情的大喊會傷害氣,貪飲涼會受害肺,情緒激動、憤怒會傷害肝臟,過度的娛樂會傷神,暴飲暴食會傷脾,縱欲會傷腎等。這些在青年階段都是比較頻繁發作的疾病,相火內傷肺,寄予肝腎,以上所述的疾病都會傷害肺氣。
2.2 脾虛證治 脾胃乃后天之本,是生化氣血的根本,也是運化精微的源頭,如果脾虛就會導致精血營養不足,腎臟失去庇佑,肺部失去生化源頭,可能會出現身體消瘦、腸鳴、身體倦怠、精神萎靡、腰酸夢遺以及面色顯白等不同癥狀,這些癥狀都是因為肺腎虛或者脾虛導致的。治療這些癥狀可以依靠補其虛、調其氣,可以修復脾虛。筆者經常根據癥狀配置適量的白術、參苓來治療脾虛,效果非常好,因為這一藥方比較平和,有保肺、健脾的功效,也不存在偏熱、偏寒等弊端,但是需要長期服用才可以看到緩解病癥的效果。
2.3 腎虛證治 腎是先天之本,精血之海,人身之本,五臟之陽,依靠元陽來生發,五臟之陰,靠元陰以滋養,所以腎臟是五臟的根本,也是生命的根本。
腎虛也可以分為陰陽兩種,腎陰虛的患者比較多,尤其是青年、中年患者最多,因為青年人喜怒無常、情緒易激動,容易逞強好勝,這樣都會傷到精血。腎陰虛的主要癥狀就是腰酸、心中煩悶、健忘、咽痛、夢遺、驚悸、失眠等,想要治療腎陰虛必須從心出發,心陰充心火也就會減少,心火減少肺部也就比較安全,腎陰也比較充足,對應的就會治療各種癥狀。筆者以茯神、人參、柏子仁、玉竹、五味子、麥冬、女貞子、丹皮、山藥等入藥可以治療腎陰虛,效果比較好。因為這一藥方可以健脾潤肺,滋補陰神、養心益腎的功效,最大的優點在于滋補腎陰的同時也不傷害脾,清除心火的同時不傷害腎,但是腎陰虛不是一時就可以滋補好的,只有堅持才可以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余舒鵬.沈其霖教授從肺脾腎論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定期臨床經驗研究[D].成都中醫藥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