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霞 張明云

【摘 要】目的:探究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在搶救重癥顱腦外損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患者為例,患者的選取均為我院存在中毒顱腦損傷問題的患者,患者的選取時間在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研究共有研究人員100人,根據其意愿,將其分為兩組,每組有患者50人,分別給予其常規護理干預和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干預,對其護理效果進行觀察比較。結果: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并且其患者的不良情緒發生率為8.00%也相對較低,但是其對應的治療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則明顯較高,對其數據差異性進行比較,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針對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給予其搶救治療,需要將急診全程護理干預進行應用,其能夠在保證急診護理效果的基礎上,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提高重視程度,進行積極推廣。
【關鍵詞】急診全程優化護理;搶救;重癥顱腦外傷;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7--01
近些年來腦外傷在臨床中的發病率逐漸增加,人們逐漸加強了對此問題的重視程度。就腦外傷患者來說,如果不能給予其及時治療,則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功能性障礙問題[1]。從臨床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給予腦外傷患者治療,還需要給予有效的護理工作,避免護患糾紛的發生,并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從而保證治療質量。因此,本研究將以此為主要內容,通過對比不同的護理干預模式,探究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
1 患者一般研究資料和方法探究
1.1 患者資料 將我院患者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患者均為腦外傷患者,其對應的選取時間為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本研究共選取患者100例,本研究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給予其常規護理和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分別命名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50人。實驗組中,男性患者人數和女性患者人數為35人和15人,患者所對應的平均年齡為(44.54±2.35)歲。對照組患者中,其男性人數為33人,女性患者人數17人,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5.76±2.5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較小,統計學方法結果為P>0.05,差異能夠進行比較。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對患者的各項生命特征進行掌握,并保證患者的呼吸道通暢,做好術前準備工作,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監控等。
實驗組患者則采用常規護理方法進行干預,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首先需要給予患者基礎護理,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環境,保證患者有一個愉悅的心情。其次,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因為不同患者的受傷原因和受傷程度不同,因此需要護理工作人員在患者入院后,給予其相對詳細的病情評估工作,并對其病情的基本特征進行分析,使護理工作和治療工作都能夠從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出發,更加實現人性化[2]。同時,還需要對患者的病情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和記錄,以便于更加明確的了解患者的實際需求。為患者建立一定的護理檔案,主要由專職護士進行完成,每個星期與患者展開一次溝通交流,對每次的護理工作進行記錄,并總結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2]。其次,要給予患者一定的心理護理干預,與患者及其家屬展開積極交流,將患者病情的相關知識向其進行介紹,并將治療過程中的存在問題和注意事項等進行告知,提高其對疾病的認識程度,并保證不定期的與患者及其家屬展開交流,保證對其存在的心理問題進行明確,給予耐心引導,減少其焦慮,擔憂的心理情緒,并為患者樹立治療自信心。同時需要給予其用藥指導,根據常見用藥后遺癥,給予有效預防干預,并保證患者吸氧合理,增強患者抵抗力,針對存在排痰困難的患者,指導其采用人工輔助方法,保證患者體位的正確性,并對其背部進行輕拍等。最后,需要給予其健康鍛煉指導,并給予飲食護理,鼓勵患者多食入水果蔬菜,保證少食多餐,多飲水等[3]。對患者存在的疑問進行解答,并細心觀察患者所出現的不適,對其情緒進行有效疏導,從而保證幫助患者能夠以最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并采用音樂療法,對患者的緊張情緒進行緩解,拉近與患者的關系,用溫暖的態度對待每一位患者,從而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并給予出院后護理,對患者出院后的相關注意事項進行告知,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預后效果。
1.3 統計學方法 我院本次研究全部數據采用SPSS19.0.3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和t檢驗,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3 討論
隨著近些年來我國腦外傷患者人數的逐漸增多,其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影響相對較大,就腦外傷患者來說,其大部分患者都存在一定的不良情緒,很容易對患者造成不良影響[4]。隨著近些年來腦外傷在臨床中的發病率逐漸增加,人們逐漸加強了對此問題的重視程度。就腦外傷患者來說,如果不能給予其及時治療,則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功能性障礙問題[5]。從臨床的實際發展情況來看,給予腦外傷患者治療,還需要給予有效的護理工作,避免護患糾紛的發生,并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從而保證治療質量。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不斷推進,我國腦外傷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逐漸加強,其中離不開護理工作的支出,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急診全程護理干預護理方式的實施,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緒,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 從而保證治療效果,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就重型顱腦損傷患者來說,其在傷后的1個小時內會呈現出1個死亡高峰, 主要被稱之為“黃金1小時”,如果在患者傷后的5min之內給予其救命措施,并能夠在其受傷后的30min內給予其醫療急救措施,則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搶救成功率,挽救18%-25%患者的生命。因此,需要臨床能夠針對重癥顱腦外傷患者,為其構建急救綠色生命通道,將邊診斷,邊救治,在診斷,再救治的方法進行應用,將其黃金1小時進行充分的利用,保證急救成功率,將其傷殘率進行有效降低[6]。而全程優化護理,其能夠加強急診醫護人員的現場急救技術,通過培訓方式等,將急救人員的現場急救能力進行有效提高, 保證其對患者病情進行快速評估,將其患者的創傷情況進行掌握,同時根據具體的救治原則,給予患者為重病急救流程干預,保證急救技術的操作有效性,能夠進行安全的轉運,并為患者開通綠色生命通道,從而保證患者,醫護人員和各科室之間的有效協調,對接準運流程進行有效規范,保證將護士的責任心進行增強,從而促進轉運安全系數,將其急診護理路徑進行有效優化,讓患者感受到人文關懷,能夠積極的配合和參與急救護理工作,保證工作的開展有效性。
本研究主要將我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了不同護理干預模式對患者展開研究,其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并且其患者的不良情緒發生率為8.00%也相對較低,但是其對應的治療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則明顯較高,對其數據差異性進行比較,P<0.05,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其結果表明,急診全程護理干預對患者的應用效果較為顯著,能夠有效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減少不良情緒的發生率,同時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針對重癥顱腦損傷患者,給予其搶救治療,需要將急診全程護理干預進行應用,其能夠在保證急診護理效果的基礎上,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提高重視程度,進行積極推廣。
參考文獻
房麗.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在搶救重癥顱腦外傷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0):35-36.
尤靜,焦海燕,石詠梅.急診全程優化護理在搶救重癥顱腦外傷患者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5,1(4):68-70.郭培培.全程優化護理在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效果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4,(10):17-17,39.
劉美娥.院前急救全程優化護理在顱腦損傷患者急救中的應用效果[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4):51.
夏瑩,關柏秋,王翠麗, 等.全程優化護理在顱腦損傷患者急救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26):140-142.
李秀容.早期護理干預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功能康復的優化作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