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李克強總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口號提出后,我國進入了創新創業研究的新階段。提高創業能力,需要針對商科類創業能力的培育進行系統研究,本文旨在解決當前我國存在的創業培育結合專業度不足、培育方法空泛等問題,以“商科類本科生創業能力體系構建”為方向,討論了商科類本科生創業能力的必備條件以及體系構建的措施路徑,為全面構建商科類本科生創業能力體系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創業能力;商科類學生;路徑
1.商科類本科生創業能力體系
1.1基礎能力
商科類本科生創業能力體系的構建對于學生的基礎能力水平提出了要求。商科類專業課程與創業息息相關,學生應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包括本專業的學科理論、經濟理論,具備相應的知識儲備。用專業知識完成創業,將創新創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為將來創業奠定夯實的基礎。同時在企業管理、運營管理、戰略管理等方面進行培訓,積累相關管理理論,才能在未來創業的關鍵階段做出正確決策,規避潛在風險,保證創業的成功實現。了解創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思政建設,樹立正確的三觀意識,提高自身的責任感,培養創業精神。
1.2學習能力
只有養成不斷學習的習慣,才能應對未來創業市場的更迭,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和創造力。創業商科類學生應注重自身的知識積累,增強自主學習能力,多渠道獲取信息并進行信息分析,定時地進行經驗總結,吸取教訓,在技能上進行優化,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緊隨時代前進的步伐,嗅到發展的機遇,始終走在創新創業的前列。學習能力同時還體現在對經濟理論的學習上,拓寬知識面,培養創新創業思維;以及對政策的熟知程度上,了解政策可以更好地把握政策扶持優勢,同時應保持自身的職業操守,加強自覺意識。
1.3創業能力
商科類學生應掌握相應的創業知識,如創業理論、融資理論以及風險管理、成本管理、危機管理等管理知識,同時培養自身的創業創新力,準確地洞察市場,把握創業時機;提升溝通能力、創新能力、人際能力,幫助學生加強創業團隊的建設,善于溝通,促進團隊間的互動;提高對信息的搜索能力、整合能力和表達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為創業所用;鍛煉商科類學生的市場營銷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戰略決策能力、分析問題能力等創業所要必備的能力,培養勇于拼搏的品格,能夠幫助自身應對未來多變的環境。
2.商科類本科生創業能力培養路徑
2.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革新創業教育理念
商科類本科生能力培育應從師資力量出發,重視高校創業理念的進步,真正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提高師資素質水平。
(1)注重創業精神培育,重視創業態度錘煉。通過教學指導活躍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自主創新、大膽實踐,培養艱苦奮斗的品格,重視學生的創業意識的養成。加深學生對創業的理解,提高學生風險防范意識,讓學生正視創業過程中的障礙,迎難而上。重視創業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強烈的創業熱情,并以實現自我價值為目標自發地積極地創業。加強校園文化內涵建設,注重引導學生表達個人的創業想法,減輕學生不必要的緊張感,大膽實踐。
(2)優化師資梯隊,調整隊伍設置。招攬有思想有能力青年教師,為隊伍不斷注入新鮮血液,重視骨干教師的培養,確保隊伍中兼具創新思維的青年教師和得力骨干,維持教師資質的動態平衡。調整專業課程、公共課程、創業課程的師資隊伍的設置,合理配備教師。另外根據商科類學科特點,鼓勵教師積極開展相關學術交流,加強師資團隊中的思想建設,便于改進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實驗教學,培養創業型人才。
(3)完善教師資質管理機制,提高創業教學質量。一要根據創業知識、專業知識、基礎知識的教授特點分別安排教學重點,區別教學目標。二要完善高校招聘制度,不能只看重教師資格證書,更要注重考察教師的專業素養、實踐經驗以及科研能力,還要保證招聘制度的公平合理。定期對創業教師開展培訓,提高教學水平,建立教師綜合能力審查制度,避免教師消極教學,提高教學積極性。高校要出臺相應的獎勵措施激勵教師自主研究,讓教師扮演催化劑的角色,真正提升創業教學質量。
2.2變革教學方式,豐富培養內容
商科類本科生創業能力的提高需要從根本上對培養方式進行改革,從培養內容上進行完善,豐富內涵。
(1)優化知識與技能水平。深入專業課程的教育,奠定專業基礎,增加創業課程的課時,豐富學生企業生產運作管理、相關法律等知識,并根據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情況,適當增添或刪減部分內容,帶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真正讓學生產生創業意識,而不是為了教學而教學,忽略了教學初衷。高校要密切關注政府出臺的本科生創業的政策方針,及時根據政策作出調整,邀請具備豐富經驗的創業導師和企業家舉辦座談會,交流創業經驗與方法,方便商科類本科生進行借鑒學習,提升自身的創業能力。
(2)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教學。若想做好創業人才孵化教育,就要在專業理論課程的基礎上增加實驗實踐課程,安排具有實踐經驗的導師指導教學。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挑戰杯”等創新創業競賽,以此提高自己團隊合作能力,向導師學習同時增加實踐經驗。加強校企間的合作,合力打造創業基地,充分利用創業平臺,使學生在模擬創辦企業,實地體驗創業過程中,積累創業經驗,提高實踐能力,增強創業信心。
(3)提高線上平臺教學占比。打破傳統的線下教學模式,增添線上課程,根據學生需要增設網課,補充線下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學生由此解除學習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可以及時對教訓內容進行回顧復習,根據學習狀況自行制定學習計劃,做出合理安排。此外學生能夠線上討論,產生思維的碰撞,強化教學效果。老師也能夠線上為學生答疑解惑,布置線上作業并批注修改,提高學生操作能力,提升教學效率。
2.3創業主體積極參與,健全創業教育運行機制
創業能力體系的培育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各創業主體的積極參與,合力健全體系運行機制,具體有以下幾方面:
(1)實現政、企、校、師、生各主體的充分參與。發揮高校和政府在創業能力培育體系中的決策和保障作用。政府要出臺相關積極的政策法規,推動校企之間的合作。建立師資優化的激勵機制,將科研成果、教學成果統一納入績效考核當中,作為職稱評審的標準。對在創業教育中中有優異表現的教師給予合理獎勵,提高教師研究與教學的積極性。高校要運用管理能力,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與企業的往來,及時向政府提供反饋信息,利于政府的進一步決策。
(2)打造教育資源共享平臺。政府、企業、高校應聯合起來,創建一套創業教育資源共享機制。高校之間也要建立共享平臺,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將彼此紙質資源課程轉化為電子檔或視頻,便于存儲和數據保護和資源的傳遞。企業應積極提供實習和培訓機會,增加教師和學生的實踐經驗,為高校的科研提供資金支持并利用其成果,推進企業的創新進步,提高技術優勢。政府集思廣益,收集反饋信息進行數據分析,總結以往經驗教訓作出相應調整,保證運作效率高效。
參考文獻:
[1]李珊珊.淺談我國高校會計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措施[J].現代經濟信息,2018(04):468.
[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J].中國大學教學,2015,(05):4-6.
[3]徐劍,姚冠新.基于大學生創業技能的評價分析與對策建議[J].中國成人教育,2016(19):53-57.
[4]溫治,馬明.“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業政策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8(33):18-20
[5]王庚.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當下困境與路徑選擇[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6):140-144.
作者簡介:
李懂晴(1999.3-)女,漢族,山東人,本科在讀,學生,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