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歡宜
摘要:在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背景下,民族地區的思想政治教學要充分考慮該地學生的特殊性,在教學內容上適當增加與主題相契合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教學方法上適當借鑒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 民族地區 思想政治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 (2019) 14-0179-0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集體智慧的結晶,扎根于中國人的心中,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方而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17年1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文件強調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并貫穿于國民教育始終的重要原則。因此,有必要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潛在目標,對民族地區思想政治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進行改革。
一、需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在生產生活實踐中積累下來的思想觀念、道德情操、禮儀制度等智慧結晶,是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民族瑰寶。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營養。思想政治教育以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目標。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途徑,是引導國民樹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保障,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途徑。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內涵豐富,以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為核心,蘊含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代代相傳,歷久彌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的重要載體,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途徑。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國民樹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保障。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堅定信念。民族自信是一個民族對自身存在價值的充分肯定和堅定信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魅力非凡,任何一個徜徉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的中國人定會為偉大的祖國驕傲,為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而自豪。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強調,“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1]應以優秀傳統文化夯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學生自覺抵制不良思想的能力。
二、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學的現狀與問題
民族地區的思想政治教育承擔著維護社會穩定,維護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的政治責任。民族地區的學生在接受學校教育的同時,還深受家庭的影響,在思維方式和行為舉止方而形成了一套民族的文化系統。除了語言、服飾、生活習慣等外部特征之外,還形成了傳統的、根深蒂固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呈現出民族宗教交融、民族情感濃厚、民族心理封閉等特征。鑒于民族地區學生的這一特點,民族地區的思想政治教學必須在充分考慮差異性的前提下開展,如果對此視而不見或簡單處理,將會嚴重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甚至直接影響到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民族地區的思想政治教學模式與其他地區完全一致,使用相同的教材,采用相同的教學模式。但是,與發達地區相比,民族地區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相對落后,學生的學習能力偏低,課堂教學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學方式較為保守,仍存在灌輸式、填鴨式教學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以貴州TR學院為例。TR學院是典型的民族地區地方院校,在思想政治教學的課程設置、教材、教學模式、考核方式等方而基本上與發達地區的學校相同。課堂教學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在引導學生參與討論和主動思考方而有待加強。
三、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學改革的方向
1.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內容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生動活潑、引人入勝的特點。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學要“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2],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充分挖掘與思想政治課程緊密相關的傳統文化知識,系統、恰當地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例如,在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相關內容時,可以適當補充中國哲學思想的相關內容,使學生切身感受到關于世界本原問題、世界的存在狀態等問題是古代先賢一直苦苦思索的主題;在講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相關內容是,可以適當補充中國傳統法學的發展歷程,使學生明白,法治社會的建設離不開古人們的智慧。
同時,針對民族地區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必須在民族地區的思想政治教學中融入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黨的民族宗教政策、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相關內容,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我國的歷史與文化、民族與宗教,確保學生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和宗教觀。
2.借鑒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
目前,我國思想政治教學采用的教學方式相對單一,以枯燥的理論宣講和填鴨式的灌輸為主。這種教學方式,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效果也一般,在思想教育方而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有必要借鑒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教育方式來完善教學方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要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思想政治教學同樣需要采取人們喜聞樂見、能夠廣泛參與的方式。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思想政治教學不再局限于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和網絡課堂同樣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在第二課堂上,開展豐富多彩的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教學活動。諸如,開展愛家愛國、人格修養、人文關懷等內容為主題的優秀傳統文化講座,到歷史博物館、紅色文化基地等地參觀學習,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增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接受優秀傳統道德的熏陶,提升思想政治教學的效果。
同時,還需充分利用網絡課堂的優勢,用新媒體向學生推送與思想政治課程緊密相關的優秀傳統文化,開括學生視野,增強學習興趣。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3]《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強調,“引導網絡文化發展,實施網絡內容建設工程,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瑰寶和當代文化精品網絡傳播”。從國家層而,肯定了新媒體時代,網絡教學的重要性。大數據、新媒體時代,對新媒體的運用已然成為廣大學生生活、交友、學習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學如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嚴重影響到教學效果。因此,我們應該主動掌握和建立網絡教學體系,通QQ、微信等媒介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方便學生時時、處處接觸優秀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糾正不良思想。
四、結語
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資源,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培養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而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民族地區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借鑒,源源不斷地汲取營養。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10-159l)
[2]仲呈祥,文化基因,凝魂聚氣[N].光明日報,201407-11(11)
[3]王易,宋友文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18(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