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熊慧
摘 要:隨著我國藝術院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生違法違紀現象不斷增多,學生法律素養失缺的成因既有社會、家庭、學校教育與管理等方面的客觀因素,也有學生個性心理主觀因素。在目前的大環境中,當代大學生應該不僅僅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更應該注重專業相關的法律知識,為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礎,特別是藝術類大學生更應該提高自身的法律素養,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的藝術創作、專利等。本文首先對我國藝術類大學生法律素養失缺的成因進行了三個方面分析,高校對藝術類大學生法律素養的缺位,社會環境對藝術類大學生法律素養培育的缺位及學生法律意識的淡薄;其次,在此基礎上對藝術類大學生法律素養實施路徑進行了詳細的探討。
關鍵詞:藝術類大學生;法律素養;成因;探討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5-4379-(2019)26-0041-02
作者簡介:李雪(1990-),女,漢族,湖北荊州人,碩士研究生,武漢商學院,助教,研究方向:交互設計、產品設計;熊慧(1989-),女,漢族,湖北武漢人,碩士研究生,湖北科技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產品設計。
大學生群體中比較獨特的而閃亮的一個群體那就是藝術類大學生,大家對他們的評價也大多是褒貶不一,他們大部分都具有獨特的個性和思維模式,并能創作出獨特的藝術作品、藝術創作、設計作品等,但是這些創作作品都會涉及到法律的問題,藝術類大學生只有對這些法律知識達到一定程度的熟知,才能對自身的創作進行有效的保護措施,從而不會導致作品隨便被“復制粘貼”、“再改良創作”等問題。唯有高校加強對藝術類大學生的法律素養的培養,才能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本文首先科學的分析藝術類大學生法律素養失缺的成因,其次探討有效預防和減少藝術類大學生違法違紀行為的發生的解決辦法,并是大學生學習“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權利與利益。
隨著國家不斷地穩固發展,在各個方面都有著不可小覷的進步,而在法律素養上從個人、家庭、高校、社會、國家更是獲得了飛躍式的進步與重視。法治日益得到人們的認可和踐行,但是在看到發展的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法治的發展并不盡如人意,藝術類大學生在經過高校的一系列法律教育和培養之后,還是存在很多不容樂觀的問題。
(一)高校對藝術類大學生法律素養培育的缺位
法律課程教學內容、形式不合理。目前我國藝術院校的法律教育嚴重缺乏實效性,學生也還未形成一定的法律意識,何談養成其法律素養,造成這個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還是教師在課堂理論教學時,理論聯系實踐教育還很欠缺,從而導致大部分學生的法律素養不盡人意。
師資隊伍水平參差不齊,教學手段單一。在藝術院校中思想政治課教師即是從事學生法律教育的主要人,教師的專業基本上都不對口,教學手段較死板、單一,從而導致藝術學生法律意識難以達到形成,從而也難以達到教育目標。
缺乏校園法制的宣傳和傳播設施的有效建設。文化的傳遞往往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質載體,法治也是如此。增強藝術學生的法能力、提高藝術學生的法律素養,建設校園一定的物質傳播工具必不可少。在這個信息內容爆炸、信息傳播高速的時代,有針對性的蹄選法律內容在校園內進行大容量、多渠道、高頻率的宣傳,不斷的交替與更新,使法治教育在高校校園宣傳傳播中占有其應有的一席之地。校園文化傳播設施是校園文化的外在表征,在這些內容里適當的加入法律的內容,改善傳播法治知識的條件,有利于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完善綜合素質。
(二)社會環境對藝術類大學生法律素養培育的束縛
競爭環境使大學生價值觀念產生變化。隨著各種多元化的文化、知識、“心靈雞湯”等在當代網絡中快速傳播,使得學生們汲取了多元素的“不良消化的知識”,從而驅使他們的價值觀也發生了改變或扭曲。在這個激烈變化的競爭時代,當代學生們面臨著許多現實的人生問題,在人生的道路上充滿著各種誘惑、選擇及不可避免的考驗,一不小心就會掉入坑或更大的深淵,使得自身無法自拔的不斷身陷其中。如:獎學金、助學金、三好學生等,不僅給大學生在金錢上有一定的獲得感,而且在榮譽上也獲得了一定的滿足感,而在此評選期間,就會出現各種不正當的手段來獲取獎勵或榮譽,從而導致班風不良氣息的形成。雖然目前我國貧富懸殊現象雖然正在逐漸減少,但是存在部分的此現象,由于部分人攀比、嫉妒心理較重,這些不好的心理因素,也潛移默化的在影響著他們的下一代心理,使得他們產生了心理失衡、自暴自棄的不健康心理現象,隨之由于嫉妒、恨而不得而誤入歧途,甚至鋌而走險,從而導致盜竊、搶劫等犯罪現象急劇增多。
大學生的思想受社會風氣的慢慢影響。在這個科技、文化不斷發展的信息新時代下,日益頻繁的東西方文化交流為大學生接受新生事物提供了便捷的條件。部分學生出現了嚴重的拜金主義,以金錢至上;還有的出現了極端個人主義,只在乎自己,以自我為中心,其他的人和事都不是他的事;甚至還有部分人是嚴重的享樂主義思想,深陷及時行樂的泥潭,但大學生面對著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所帶來的不良誘惑又抵擋、把持不住誘惑,最終被物欲的沖擊所淹沒了心理的防線,從而導致大學生盜竊、搶劫等侵財型犯罪案件激增。
(三)藝術類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
其一,藝術類大學生整體掌握的法律知識較少,水平較低。高校一般在學生入學后,開設了法律相關的基礎課程,但還存在著老師只能選擇部分內容講解、法律內容課時量明顯不足等各種問題,基本課后學生對法律知識的內容還是迷惑不解,覺得對于法律知識可有可無,對自身并無影響,體現出為學生構建明確完善的法律體系還需改善、提升。其二,藝術類大學生法治觀念較為淡漠。他們在遇到法律實際問題時,更愿意用更加簡單直觀的方式來解決,而沒有將法律知識運用出來,法律意識還只是停留在法律心理的程度,法律思想和法律意識遠沒有形成。
(一)藝術高校法律素養培育“硬件”建設要發展
藝術類院校只有先重視高校自身的法律素養教育“硬件”設施的發展,藝術類大學生才能提升他們的法律素養。
1.校園法律宣傳實施路徑
加強校園法律建設的同時,根據各高校的特色建設一些教學設施或校園文化建筑上適當的增加法律元素在內的專門的法律生活、活動場所。在涉及到大眾傳媒方式的設置上,應該加強法制宣傳的場所和舞臺,加大專門法律宣傳欄的設置,廣播等傳媒增加專門的法治宣傳欄目。
2.師資條件實施路徑
藝術類高校法律專業教師欠缺。藝術類高校一是未設置法律類專業課程;二是若有法律類專業課程,卻不具有藝術類學生的法律針對性;三是法律知識與德育教育知識混淆教育,法律培育與德育是兩種差別較大的模式,長期混合在一起教學會讓學生產生疑惑,所以加大力度建設專業法律教學師資尤為重要。在把德育、法治教育分開的基礎上增加法律專業教師培育,使高校的法律知識教育普及壯大,同時也要對高校工作者加強法治宣傳和教育。唯有全面提升高校教師和工作人員的法律素養,使教師行業真正的提升法律素養才能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和素質。
3.課程合理化實施路徑
針對藝術高校學生的特殊性,應該更加合理化設置法律課程;應有選擇地讓他們學習一些有關藝術專業方面的部門法,從而提高他們守法、用法的能力,并培養他們的法律意識。對于藝術專業大學生而言,他們經常創作出一些藝術作品,那他們就必須了解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知識產權法》、《專利法》等法律規范,了解藝術作品在創作、生產、傳播、使用與權利移轉過程中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法律問題。
(二)高校法律教育回歸重在理念及提升自我培育能力
提高藝術類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促進法制教育的自覺性。藝術類大學生如何正確認識自己在社會發展中歷史使命,那就需要教師在教育中發揮其獨特的作用,那就需要教師循循善誘的進行引導教育,讓藝術與法律碰撞出激情的火花,促使他們自覺地學習法律和運用法律,形成知法、學法和用法的法律意識。
引導藝術院校學生自我法律教育。藝術類大學生應該通過各種渠道、平臺去自覺的學習法律知識,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自覺學習法律知識并通過日常生活事物循序漸進的去領悟法律內涵,從而潛移默化的增強法律意識,在日常生活中將法律知識的“學與用”達到“知與行”的統一,唯有如此,才是將學生的自覺學習和應用法律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了。
藝術類大學生的法制教育一直是一個具有一定難度且任重而道遠的教育工程。藝術類大學生只有基于專業學科的知識上,加強對法律有科學的認識、深刻的理解和全面的掌握,才能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保護自身的切實利益,才能促使自身成為一名合格的德藝兼備的藝術人才,從而組成一系列強大的國家文化工作者隊伍,不斷地創造、創新藝術產品,并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的繁榮昌盛局面。
[ 參 考 文 獻 ]
[1]劉慶華,等.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與對策研究[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9(5):36-38.
[2]張竹箐.藝術院校法律教育現狀及成因探析[J].赤子(上中旬),2016(03):213-214.
[3]張冰.淺析藝術類大學生法律知識的欠缺[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1,24(09):100-101.
[4]趙明龍.依法治國背景下提升大學生法律素養研究[D].沈陽農業大學,2016.
[5]許平.大學生法律素養培育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