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希
摘 要 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作為高校實踐育人的重要載體,在高校的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科學研究方面承擔著重要的角色和內容。河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多年來扎實開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工作,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特色工作模式。
關鍵詞 高校 大學生 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7.002
Exploration?and?Practice?of?Social?Practice?Innovation?of?"Bringing?Scientific?and?Literacy?Knowledge?and?Offering?Medical?Service?to?Rural?Areas"?for?College?Students?in?Summer?Vacation
——Take?College?of?Animal?Science?&?Technology,?Henan?University?of
Science?and?Technology?as?an?example
CHENG?Xi
(College?of?Animal?Science?&?Technology,?He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Luoyang,?Henan?471000)
Abstract As?an?important?carrier?of?practical?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college?students'?summer?social?practice?of?"bringing?scientific?and?literacy?knowledge?and?offering?medical?service?to?rural?areas"?plays?an?important?role?and?content?in?personnel?training,?social?service?and?scientific?research?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Over?the?years,?the?College?of?Animal?Science?&?Technology?of?He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has?carried?out?the?social?practice?of?"bringing?scientific?and?literacy?knowledge?and?offering?medical?service?to?rural?areas"?for?college?students?in?summer?vacation,?and?formed?a?set?of?fruitful?and?characteristic?work?mode.
Keywords college;?college?students;?the?social?practice?of?"bringing?scientific?and?literacy?knowledge?and?offering?medical?service?to?rural?areas"?in?summer?vacation
1?工作成效顯著——“四好一無”
1.1?組織領導好
我院領導高度重視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工作,親切關懷,大力支持,親身參與。近年來逐漸形成了院黨委—院團委—學生會—指導老師—各團隊負責人的綜合管理體系,以及活動籌備(確定主題、思路、內容、實施方案)——典型宣傳(PPT展、圖片展、研討會、交流會、優秀團隊和個人展示等)——全體動員(動員會)——項目考察(指導老師、項目負責人與實踐地聯系、踩點)——評審答辯——團隊立項——技能培訓——安全教育等一整套完整的暑期實踐準備流程,為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1.2?活動開展好
我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以一帶一路、科研創新、科技支農、美麗中國、精準扶貧為重點,每年組建近10支國家級、校級、院級多層次團隊,涉及團中央一帶一路專項行動、全國農科學子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專項、校級扶貧專項、科技支農、國情社情觀察、探訪傳統文化、美麗中國環保調研等多個方面,并注重志愿服務與實地調研相結合、短期實踐與長期合作相結合,依托社會實踐和建立實踐基地,充分發揮學院專業特色,在繼承傳統實踐活動的基礎上,突出特色和創新,指導學生深入實踐地點,鍛煉學生能力的同時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1.3?工作保障好
我院制定《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指導手冊》用于指導各團隊的實踐活動,團隊指導老師也親赴實踐地與隊員共同參與,相關企業、社會組織和政府單位也大力支持,從而保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順利實施。
1.4?活動成效好
近年來,我院暑期社會實踐在活動范圍、形式、受益人群、實踐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活動范圍逐年地擴大,參與人數明顯上升,實踐隊伍形成了由黨員、學生干部、積極分子為主體的團隊結構;從實效上看,近年暑期實踐的創新成果明顯增多,團隊完成的項目成果的數量和質量都有明顯提高,每年可完成調研論文及報告10余篇;服務群眾超過1.5萬人次,服務村莊10余個,舉辦知識宣傳、講座等30多場;完成有效調研問卷近千份;發放養殖技術等書籍、資料千余份。同時,我院在宣傳上形成了新舊媒體交叉宣傳、紙質媒體和網絡媒體互相補充的宣傳體系。在自媒體平臺方面大力拓展以學院微博、微信、QQ平臺為中心,各團隊微博、QQ為分站點的綜合宣傳網絡。每年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也受到社會媒體的廣泛關注,實踐團隊每年被省市級報紙、電視臺報道10余次,被國家級省級網站報道500余篇,被青春三下鄉等官方新媒體平臺報道百余次。每年均有團隊獲得國家級省級優秀團隊獎。
1.5?沒有安全責任事故
我院每年均組織召開暑期社會實踐專項培訓會和安全教育會,要求各團隊在實踐過程中務必將安全問題放在首位。學院和每一位隊員簽訂了《暑期社會實踐安全責任書》,并為其購買人身保險,切實保障實踐隊員安全。多年來未發生任何安全事故。
2?工作模式創新——“12345”模式
1個宗旨——以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為宗旨:社會實踐作為高校育人的重要手段,是學生走向社會,了解國情,關注民生的重要渠道,我院始終將“在實踐中熏陶思想感情、充實精神生活、提高專業技能,增長知識才干”做為核心指導思想,通過實踐活動切實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為他們的成長成才服務,因此每個實踐項目的立項都是以此為宗旨展開的。
2種方式——項目化運作,矩陣式管理:我院暑期實踐團隊的醞釀、組建和運行采用項目化管理模式,在確定了當年暑期實踐的主題和重點方向后,由學院公開組織項目申報,項目方案通過學院和指導老師的初步審核后,由項目負責人在院內公開招募選拔具有一定的技能且符合項目要求的成員,在團隊組建后參加全院組織的項目評審會,通過評審的項目即可立項,在隨后的籌備和實施階段所有工作都是以項目為單位開展,項目負責人全權負責。
在項目管理上,分為縱向和橫向兩個層面。在縱向上建立起院黨委——院團委——學生會——指導老師——各團隊負責人的綜合工作體系,各層級分工明確,指導有效跟進,同時在學生會層面由不同的部門專門管理各團隊的新媒體宣傳、網絡報道、視頻攝像、調研報告等專項工作。在橫向上由項目負責人對實踐活動的全程進行全面組織和管理,同時團隊中每個成員各自負責具體的分工,并同時接受院團委、學生會對應部門的指導和監督。
3項機制——多方聯動,資源整合,過程反饋:社會實踐活動離不開當地政府、單位、企業及社會各界組織的大力支持。在實踐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實踐隊員們逐漸學會了主動爭取多方支持,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有力的促進了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同時,我院對各實踐團隊的工作實行過程監控機制,嚴格做好過程監督和成果匯報,保證實踐團隊能夠把握好工作進程,活動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4個結合——社會實踐與專業特色相結合,與創新創業相結合,與地方發展要求相結合,與分散實踐相結合:我院多年來,一直致力于發揮支農興農的責任和使命,深度挖掘專業特色,將專業知識技能傳播至基層養殖戶和企業,為他們帶去實際效益,因此,每年我們組建多支科技支農團隊深入基層進行幫扶,并得到了當地的歡迎和好評。近年,我院還加大了暑期實踐與創新創業相結合的力度,積極鼓勵結合科研課題、創新創業競賽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學院的有效引導激發了各團隊的熱情與靈感,產生了多支以專業特色為基礎的調研服務隊伍。這些隊伍通過問卷調查、走訪調研、企業參觀、采集數據、實驗室分析、提供解決方案、撰寫論文等各個環節,以專業特色為切入點,對社會畜牧業生產和發展等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為當地提供了科技支持,同時也擴展了相關課題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同時,暑期實踐除了學院組織的集體形式,還有許多同學結合自己的專業方向和未來計劃,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個人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很好的補充了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體系。
5化建設——基地化、專業化、制度化、項目化、品牌化:多年來,我院不斷的探索社會實踐的新思路、新途徑,不斷努力推行社會實踐的基地化、專業化、制度化、項目化、品牌化建設。
基地化建設,我院結合專業實習、科研實際、志愿服務等工作建立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暑期社會實踐基地,且每年都增建新的基地,與其簽訂協議并舉行掛牌儀式。這些基地不僅為學生社會實踐提供了廣泛的場所,更為他們進行深入的科研和專業實習提供了方便。
專業化建設,我們針對不同的社會實踐項目,有針對性的加強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訓,著力打造專業化的社會實踐隊伍,持續增強我院學生自身的素質能力及服務基層的質量和水平。
制度化建設,我院針對暑期社會實踐制定了下發了《暑期社會實踐指導手冊》,對暑期社會實踐的全程工作進行了制度化的規定,并建立了詳細的獎懲措施,為實踐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項目化建設,我院的暑期社會實踐以項目化運行,先進行項目申報、評審,隨后面向全院本科生、研究生及其他學院征集成員參與項目。院團委對實踐項目進行考評督導,并對優秀項目予以扶持。
品牌化建設,我院堅持將社會實踐活動中的一些涉及面廣、影響大、堅持時間長的活動項目予以命名,打造出一批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精品。例如,我院的國家級一帶一路調研團已經連續開展四年,成效顯著,已逐漸成為了我院的特色品牌。
多年來,河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的實踐隊員們懷揣著解民生之多艱的使命感,踏遍千山萬水,走進千家萬戶,飽覽社會千姿百態,服務基層農業生產。始終秉承著心懷國家,心系社稷,學農愛農為農服務的優良傳統,走進社區、村莊、企業,用不同的方式,為每一份土地帶去文化與科技,帶去關愛與希望,并在實踐的歷練中收獲成長,用實際行動譜寫出一篇篇華美的樂章。
參考文獻
[1] 王玉,王雪.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問題分析與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13(10).
[2] 范曉蓮,唐煥韶.開展大學生研究性學習與暑期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探索和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9(21).
[3] 王左丹.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構建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3).
[4] 云龍,汪元平,田侃.構建高校暑期社會實踐新模式的探索[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1.24(1).
[5] 李志兵.社會實踐促進大學生就業能力提高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