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慧敏
【內(nèi)容摘要】上了初中之后,很多學生不由自主地養(yǎng)成“金口難開”的習慣,即使是在課堂上被點名發(fā)言,也常顯得局促不安,表意不明,詞不達意,更別說讓其把握機會參與各種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了。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了書本知識上的積累,卻忽視了口語表達和語言的運用。再者,隨著信息技術(shù)的普及應用,越來越多的學生課余時間在家看電視、上電腦、玩手機,“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口頭交流甚少,久而久之,嚴重束縛了學生們口語表達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勢在必行。
【關(guān)鍵詞】探索方法 提高 口語能力
一、激發(fā)興趣,讓學生有“說”的自信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要想使學生上好課,就得千方百計點燃學生心靈上的興趣之火。”每個學生的內(nèi)心都有不同程度的求知和表達的訴求,我們?nèi)粢运麄兿矚g的方式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教起來自然得心應手。在教學中,教師要采取多種形式,千方百計激發(fā)學生興趣,喚起學生的表達欲望。例如:語文課堂上,教師可采用“成語接龍”、“繞口令”、“即興表演”、“即時辯論”等方式,鼓勵人人參與,展開小組競賽,營造口語交際氛圍小組之間比賽。如此實施,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團隊精神,又能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到語言的趣味性,增加“說”的興趣,增進“說”的自信。
二、方法指導,讓學生有“說”的方向
在口語交際教學上,應進行必要的方法指導,讓學生懂得怎樣去“說”。
首先,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聽說態(tài)度。做一名文明的聽眾,認真聽別人說話,聽對方的語音是否清晰,表意是否明確,感情是否到位,內(nèi)容是否有感染力,看對方的儀態(tài)是否自然,動作是否合理等。在聽的過程中,想想對方的優(yōu)點和缺點,自己能從中學習到什么,或者得到哪些啟示。經(jīng)過長時間的耳濡目染,他們的表達能力就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其次,教師宜對朗讀、演講、采訪、編故事等專題進行指導,因為有法可依了,才能“說”得有底氣。例如,在上《春》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時,我就將朗讀貫穿于上課的始終,指導學生,要讀出春天到來時的那種愉悅、欣喜之情,語調(diào)歡快,語速平緩,語勢多揚少抑,用聲多輕少重,對那些能生動體現(xiàn)作者感情的詞,像“盼望”“朗潤”“漲”“紅”“鉆”“趕趟”等宜念重音。同時注意句與句,段與段之間停頓的長短。整個過程有范讀,有齊讀,有個別朗讀,朗讀時配上抒情的音樂。上完這篇課文時,已有好幾個學生能聲情并茂地背通全文了。
最后,教師也應重視語文教材中安排的口語交際訓練的專題。語文教材的每一單元后面都有一個口語交際專題,這些專題都是根據(jù)學生的學情以及課文內(nèi)容的需要來安排的,如果能長期堅持上下來,效果自然不言而喻。比如,七年級上冊的第二單元就有一個“采訪任課教師”的專題,這個專題的設置,對于那些剛上初中,與老師不熟悉的學生來說是很有幫助的。于是我就給學生們分組,分配采訪的老師,布置采訪前的問題,明確采訪的目的和要求,強調(diào)采訪應有的禮儀,最后還在班里進行小組之間的反饋。整個活動下來,不僅看到了學生之間的協(xié)作精神,還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最重要的是,讓他們的口語能力得到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實踐。
三、營造氛圍,讓學生有“說”的熱情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因地制宜地給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的環(huán)境,營造和諧的交際氣氛,能讓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交流欲望,使之樂于交際,善于交流。有位教育家說過:“言語的發(fā)源地是具體的語境,在一定情境中產(chǎn)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的發(fā)展。”在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表達的氣氛,可以不斷變換形式:或誘發(fā)思考,或引起爭議,或陳述觀點,或細致描繪,讓學生常練常新,并時常感到不吐不快,提高他們的發(fā)表欲望和爭辯意識。
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的安排:
(1)聽錄音,練習朗讀,學習表達。
(2)課前三分鐘。每天請兩個學生發(fā)表演講,全班按順序上臺,一個學期下來,每個學生都有三四次登臺的機會,由于人人上臺,學生基本沒什么心理壓力,這種輕松的環(huán)境,對那些會臨陣怯場的學生是一種有力支持。
(3)各抒己見的辯論會。比如,上了《愚公移山》,可以引導學生現(xiàn)場辯論:如果你是愚公,你會怎么做?你對智叟怎么看?
這樣,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產(chǎn)生積極的思維情勢,對口語表達的訓練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注重積累,讓學生有“說”的內(nèi)容
我們發(fā)現(xiàn),有時候?qū)W生說話單調(diào),底蘊不夠,表述蒼白無力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知識不夠豐富,沒有擁有多方面闡述問題的材料。正所謂“天才在于勤奮,知識在于積累”,豐富的知識儲備是出眾口才的前提和基礎(chǔ),它決定了語言表達內(nèi)容的深度和廣度。一個人,不管它天資如何,都要努力學習,主動積累,成為知識淵博的人,為自己的語言表達養(yǎng)精蓄銳。如何促使學生積累?
首先,要求學生多讀,多記,多寫,多說。通過積極努力的積累,豐富詞匯,增強語感和記憶力,在反復通讀的過程中增加知識儲備,使文章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教師在這過程中應給學生布置適當任務,并充當監(jiān)督和評價的角色,使學生時時積累,時時奮進。其次,鼓勵學生走出課堂,深入生活。學生走出課堂,接觸到的事物會很多,不僅能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培養(yǎng)能力,而且還能給他們提供更多說話的素材。只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才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才能讓他們有“說”的內(nèi)容。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的養(yǎng)成需要學生的刻苦努力和教師堅持不懈地指導和鼓勵,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業(yè)。我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創(chuàng)造一切機會,讓學生想說、敢說、愛說,每個孩子都將是“能說會道”之人。
(作者單位:蘭州市第四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