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戀
摘要:“弦子歌舞”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是我國需要重點保護和傳承的對象,它是集“詩、歌、舞、樂”為一體的藏族民間歌舞藝術,漢語稱“弦子”,藏語稱“諧”。本文通過運用文獻收集法和田野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對其傳承方式及現狀進行分析與梳理,以期實現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關鍵詞: 弦子歌舞;傳承;現狀;梳理
“弦子歌舞”主要流行于四川巴塘、云南德欽、青海玉樹、西藏芒康一帶等,其中四川省甘孜州巴塘縣被學術界認定為弦子歌舞的起源地,這種歌舞形式是由鍋莊演變而來,距今約兩百年歷史,是集“詩、歌、舞、樂”為一體的優美抒情的藏族音樂舞蹈,在表演時一般由一名或數名男子手持藏弦胡(藏語為“畢旺”),在隊列前方演奏領舞,其余舞者跟在后面邊歌邊舞,時而向圈內聚攏,時而散開,男子動作猶如長龍翻浪,長袖偏偏;女子動作猶如蜻蜓點水,彩袖輕拂。弦子歌舞以“曲調優美、曲目豐富、舞姿舒展”等著稱。2006年5月20日,巴塘弦子舞經國務院批準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弦子歌舞傳承方式
(一)師徒傳承
師徒傳承是我國傳統的一種傳承方式,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傳承方式,幾百年來為各行各業所廣泛運用。筆者在巴塘地區采風了解到,目前對于弦子歌舞在當地仍然存在師徒傳授,知名民間藝人(包含專業藝術團表演者者和民間藝人)通過口傳心授將自己會表演的曲目傳授給徒弟,雖然這種口傳心授方式缺乏譜例及文字記錄,但在人與人交流過程中增添了新的元素,師徒傳承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保留近百年的傳統風格,不受外來因素影響,使之代代相傳。據筆者了解,師徒傳承方式在當地逐漸減少,傳承人數量不斷減少,在僅有的傳承人中,大多年事已高,而且現如今青年一代對傳統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并不高,更多的年輕人偏愛流行音樂,這對弦子歌舞的傳承是非常不利的。
(二)學校傳承
當今社會文化傳播中學校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弦子歌舞傳承中,學校起到了樞紐作用,而教師充當了弦子歌舞傳授者的角色。據弦子歌舞傳承人及藏弦胡制作者扎西老師描述,目前巴塘地區有幾所中小學,將弦子歌舞設定為中小學的課間操,大部分學生都能表演弦子歌舞甚至還能演奏藏弦胡,并且學校還會定期開展各種活動。筆者作為一名邊緣藏區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學校里主要教授二胡專業學生,近兩年通過自身對弦子歌舞的努力鉆研,目前在弦子舞表演及藏弦胡演奏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同時,今年向學院申請開設了藏弦胡這門選修課,主要是為了讓藏弦胡這件漢族人不熟知的樂器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同時有助于學生們更進一步了解弦子歌舞。
(三)節日傳承
在巴塘地區,每年農忙豐收過后,人們心情愉悅,恰逢季節氣候宜人,便會到縣城南郊巴曲河西岸的龍王塘舉行豐盛的節日,就是人們俗稱的“雅勒節”。“雅勒節”除了有藏戲表演外,弦子歌舞表演是其主要的娛樂項目。在弦子舞中,無論男女老少都會齊聚一堂,洋溢著幸福與歡樂,蔓延在整個龍王塘。如果來巴塘游玩的游客正好趕上此景,也可以加入到弦子舞的隊伍中,在優美的舞蹈中,柔情的弦胡聲中,人們歡樂地融合在一起。“雅勒節”這種少數民族特殊的節日對于弦子歌舞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商業演出
藏族人民的歌舞藝術形式豐富多彩,受到眾多人們的喜愛與關注,因而一波以商業運營為目的的表演團體如雨后春筍般地發展起來,例如著名的“金弦子藝術團”“美人谷藝術團”等。無論是婚喪嫁娶、開業慶典、朋友聚會以及各級政府組織的商業活動都會邀請藝術團演出,這不僅是一種對傳統歌舞的藝術表現形式,而且是對弦子歌舞最好的傳承與發展。
二、弦子歌舞傳承現狀
首先由于現代生活方式的逐漸改變,弦子歌舞的生存發展空間不斷變小,喜愛跳弦子的年輕人越來越少,現代年輕人更傾向于現代舞、流行舞等;其次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年輕人缺乏對藏族本土文化的了解,有的年輕人即使能夠跳簡單的弦子,卻不能真正地理解弦子歌詞的含義,跳弦子時感情表達不到位;再次弦子歌舞的傳承人越來越少,真正能夠全面了解弦子藝術,懂得弦子文化的傳承藝人在逐漸減少,而且在目前僅有的傳承人中,大多年事已高,隨著一個個弦子歌舞傳承人的去世,原本靠口傳心授的弦子歌舞藝術,面臨著傳承出現斷層的危機,一些優秀的弦子舞蹈技藝、藏弦胡的演奏方法慢慢消失。四是雖然弦子歌舞已經受到政府的關注和保護,但是傳承仍然迫在眉睫,應該在更高層面引起更廣泛、更高度的關注。
三、結語
弦子歌舞是一種富有藝術性和群眾性的藝術形式,也是一種在藏區流傳最為廣泛,最具代表性的民間歌舞藝術,弦子歌舞歷史悠久,形式獨特,富有特色、充滿民族氛圍,是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自娛自樂的歌舞形式。其流派較多,分布較廣,表演體系比較完整,弦子歌舞傳承彌足珍貴。作為藝術教育工作者,在傳承發展民族音樂文化上應該多做貢獻,真正讓弦子歌舞藝術走出藏區,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格勒.藏族早期歷史與文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
[2]馬郎吉、洛桑編著.巴塘弦子曲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年04月.
[3]米瑪洛桑.藏族拉弦樂器綜述[J].西藏研究,2003(02):62-67.
[4]中國音樂家協會四川分會.藏族民音歌曲選[G].四川民族出版社,19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