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繪畫的觀念使繪畫作品的形式結構越來越平面化和個性化。現代繪畫中結構的變化,實質上是觀念變更和形式重構的集中體現。本文目的是為大家當下的創作提供新思路,能夠用現代繪畫的結構思維更準確地表現觀念與傳遞情感。
關鍵詞:西方現代主義繪畫 畫面結構 傳統 情感表達
引言
19世紀,繪畫受攝影術發明的影響,西方藝術家們面臨著具有較長歷史的傳統藝術堡壘,開始反省與思考繪畫的存在價值。一批畫家的畫面中拋棄了以透視法則為基準的構圖,作品的形式凌駕于主題之上,并且成為作品真正的主體。現代主義繪畫由此登上歷史舞臺,繪畫像塞尚主張的那樣,漸漸地成為與萬物所并行存在的形態。
一、西方現代繪畫概述
現代繪畫是20世紀初誕生的,它的基本特征是強調單純化和平面化,追求畫面裝飾性,擺脫了傳統繪畫的空間概念的繪畫發展方向。但事實上,我們再往前追溯,19世紀80年代,后印象主義開始,西方繪畫便開始與傳統分道揚鑣。在本文中,現代繪畫不僅指塞尚以來的現代主義繪畫,也包括具有表達現代性特征的藝術時期及藝術流派(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當代繪畫)。現代社會科學的發展,使許多畫家意識到必須擺脫傳統的寫實技巧和觀念才是藝術創作的出路。以塞尚為代表的后印象主義最先打破傳統,古典藝術追求的寫實性、唯美性被現代繪畫的抽象性、平面性和幾何化所代替。
二、現代繪畫結構的演變
傳統繪畫的畫面結構的處理只是為了表現畫面主題,或是隱藏在其他繪畫元素之中。現代繪畫之后,畫面的形式語言開始獨立存在,并且凌駕于內容之上。在現代繪畫區別于傳統繪畫的諸多特征中,結構意識空前的被提升,這是現代主義繪畫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回顧歷史,在莫奈后期作品中已經明顯地變現出被畫的對象只是作為描繪光、色,表達自我感受的一個載體。之后,出現了強調主觀造型以表達情感的藝術現象,即后印象主義的誕生。這是傳統的客觀再現藝術向20世紀以主觀造型為主流藝術的過渡時期,也標志著人類繪畫藝術告別了傳統進入了現代。
20世紀初的藝術形式更加多元,藝術家們創作出一種遠離常人審美的視覺語言,并且在繪畫觀念與形式上走向了無以復加的極端境地。比如,行為藝術、偶發藝術、裝置藝術等五花八門的非架上藝術。物極必反,當抽象藝術耗盡了形式上的所有可能性,它的使命就結束了。于是,藝術形式出現了反撥。20世紀50年代波普藝術的出現推進了這一傾向。80年代,以回到架上、強調主觀情感為特征的“新繪畫”在西方形成了強勢的潮流。這種具象的回歸,是在形式上的重構,受觀念主義的影響,當代藝術家們的作品極具觀念性。他們更加關注現實,很多作品敢于指出社會的病態,認為藝術應擔負起社會責任,這是影響他們畫面結構形式的重要原因之一,當代藝術家們運用結構的觀念化,傳達對社會的思考。[1]
三、現代繪畫的結構研究
結構自后印象主義開始,從畫面的主題獨立出來。藝術家們力圖使繪畫擺脫文學性,對繪畫形式做了各種探索,并且成果顯著,極大地推動了美術史的發展。畫面的結構形式甚至成為現代畫家研究繪畫的主要工作,根據繪畫作品本文總結出現代繪畫的三個特征,并從主要幾個結構要素的角度對現代繪畫的結構進行具體的分析論證。
(一)極具獨立性
以塞尚為例,他的繪畫觀念強調藝術的本質,主張繪畫要擺脫文學性,“用圓柱體、球體和圓錐體來描繪對象”,用色彩塑造出永恒的形體和厚實的結構。將形式結構從畫面內容中解放出來,畫面結構的研究成為繪畫的主要目的。他從各要素中提取出他要求的結構因素,再構成畫面,對他來說,形式也就成為了內容。
(二)平面化
“平面”是相對于“立體”的,繪畫的平面化,首先是利用色塊和線條來控制形來表現的,同時,也追求色塊和線組成的結構關系。其次放棄傳統的遠近透視畫法,壓縮空間,減弱物象的三維效果。畫面形象遵從自己內心而不是客觀事物。現代繪畫的主觀化表達決定了畫面結構呈現的平面化特征。繪畫的平面化處理,使作品裝飾意味更強,并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2]
(三)抽象化
現代繪畫結構的抽象化是指作品擺脫了物象的物理屬性,單純地將其作為作品繪畫語言元素的抽象形,各個抽象的形,形成的畫面結構的抽象化形態。現代繪畫結構的抽象化使畫面的各形態元素,按照視覺規律和心理特性進行藝術創造,形成的畫面中“心理力感”的平衡,抽象化使“結構”在繪畫中更具有表現力。如科爾維爾的作品,許多是畫環境而不畫風景。表面看來,畫面總是被安置在一種安詳與緊張的對比中,但是更深層的是在表現人與人的隔閡。
四、結束語
現代繪畫結構改變了人們的視覺習慣,獨立性、平面化和抽象化是現代繪畫結構觀念的主要三個特征。繪畫語言從傳統到現代,情感表達一步步被解放,造型趨于夸張,色彩的處理越來越主觀,開始具有象征意義。現代繪畫結構的平面化,使藝術作品更具裝飾性,甚至直接影響了設計的誕生;其抽象化的結構特征使藝術家哲學性思考的最直接體現。縱然是具象的繪畫,也不僅僅是再現式的描繪,它是畫家藝術實踐與獨立思考后的結晶,是藝術家代表的這個時代的情感精神的升華。我們回顧紛繁的現代流派,形式詭譎。但不管是塞尚的形式主義還是杜尚的觀念主義,其實都是藝術家用來自人文科學的新手段,表達對工業化時代的物質世界的認識以及對理性秩序和自我的追求。
參考文獻:
[1]趙勤國.繪畫形式語言[M].黃河出版社,2003:67.
[2]王慶生.繪畫·東方的現代主義[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趙華祎(1992.12-),女,籍貫河北省武安,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油畫創作,石家莊市少兒美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