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慧君
摘 要:充分挖掘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是教學大綱的要求,同樣也是新課改的要求。文章闡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意義,并從創設學習情境、營造創新氛圍,激發求知欲、培養創新意識,鼓勵展開想象、培養創新思維,引導大膽質疑、培養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剖析,旨在提升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從而推動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語文教學;創新思維;情境;想象;質疑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25-0051-02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展,社會需要更多的創新型人才,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因此作為肩負人才培養任務的學校必須與時俱進,尤其更要注重基礎學科的創新思維能力培養。具體從語文教學來看,教師首先要認識到創新思維的培養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灌輸式和講授式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沒有被開發出來。隨著信息化社會的發展,國家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這就要求教師緊隨時代潮流,轉變教學觀念,突破常規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1.激發學生積極的思維能力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進行授課,以灌輸的方式讓學生接受現成的答案,死記硬背。這種方式雖然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但是也降低了學生學習的樂趣,抑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時間一長,學生就會形成直接接受答案而不愿思考的心理,不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但是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成為教育工作的重點內容。教師必須改變僵化的教學模式,通過一系列的教學創新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運用自己所學和掌握的知識并加上想象來解答問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時間久了,學生就會嘗到積極思維的甜頭,求知欲自然而然愈發強烈,從而不斷提高核心素養。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
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以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能讓學生打破從單一角度看待問題的思維模式,學會從不同方向不同角度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打破傳統“應試教育”的束縛,讓學生告別死讀書、讀死書。教師要使每個學生的口、耳、腦都能得到解放,同時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學習對象,確定學習的時間,做學習的主人,主動地去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做到厚積薄發,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成。
3.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
對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是需要引導的,在遇到不懂的問題的時候,教師如果選擇將答案直接告訴學生,就會抑制學生自主思考能力。這樣做看似教師完成了教的任務,學生完成了學的任務,但實際上并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反而讓學生有了很強的依賴心理。時間久了,學生就會產生不滿情緒,甚至厭惡學習語文,對語文學科失去興趣。所以,教師要主動帶領學生認識、發現新事物、新知識,正確、合理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師應首先讓學生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再引導學生用創新思維進行二次認知、理解,最后放手讓學生自由思考。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發展創新思維,尋求新的答案和可能性,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促進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能力的養成。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加速了人類知識的更新,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挑戰越來越大,單純傳授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教師必須按照新課改的要求,深刻進行反思:在教育教學中,教師是否忽略了什么?答案顯而易見,忽略了對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因此,時代要求教師與時俱進,深刻地認識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1.創設學習情境,營造創新氛圍
大家知道,影響學生創造性能力發展的因素多種多樣,其中環境的影響不容忽視。教學中可發現,教師越是嚴肅、越是一言堂,課堂氛圍就會越壓抑。這樣一來,學生對于教師的課就會產生抵觸情緒,并慢慢失去學習興趣。但學生如果喜歡哪位老師,就會對這位老師的課產生濃厚興趣,并且會發自內心地想要深入學好這一門功課,在遇到困難時也會展現出自己釘子般的鉆研精神。由此可見,營造寬松自由、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必要條件。作為課堂的組織者,教師要善于創建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不但要做好外在環境的美化如班級的裝飾等,更要在教學中營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獲得愉悅的身心體驗,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表現的欲望,鼓勵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
2.激發求知欲,培養創新意識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需要教師加以引導,并適時點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急于告訴學生答案,要學會給學生提出要求,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然后在全班交流。學生自主弄清一些問題后,教師再提升問題的高度,對學生進行點撥,有目的地啟發學生思考,使他們獲得成功的喜悅,最終培養創新意識。
3.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培養創新思維
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往往喜歡天馬行空地幻想,這是十分重要的特質。教師要保護好學生的這種特質,同時通過多種方法正確引導,啟發學生在正確的指引下,在聯想中不斷獲得思維的歷練。每個學生的內心深處都有探索欲和挑戰欲,他們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戰勝困難獲得成功。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就可以利用學生這一心理,對不同學生給出不同的指引,讓學生可以順利打開想象的大門,進而通過分析、對比、篩選等思維活動,最終形成成熟的思維能力。
4.引導學生質疑,培養創新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鼓勵學生大膽想象,還要引導學生對自己所學的知識提出質疑,讓學生學會自己讀文、自己設疑、自己解疑。在鼓勵學生積極探索的同時,教師還應該激發學生大膽求異的熱情,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敢于向固定答案和書本問難,然后自主通過多種途徑積極探索。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在引導學生感悟文章的邏輯結構、感知語言和結構的特點基礎上,努力激發學生的想象思維,打破框框,做到有所知,有所感,有所悟。
學生正處于思維發展的重要時期,教師一定要打破傳統教育觀念,勇于創新,創造性地進行語文教學。要從創設學習情境、激發求知欲和想象力、倡導大膽質疑等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讓語文教學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堅實奠基石。
[1]陳亞麗.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J].文教資料,2019(16).
[2]李健秀.以創新思維引領語文“反芻式”單元教學[J].基礎教育研究,2018(03).
[3]喬德祥.淺談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J].現代語文,2017(10).
[4]馮文全,孫麗敏.對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的解讀與反思[J].基礎教育研究,2016(01).
[5]李軍.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J].語文教學通訊,2013(01).
[6]張金保.語文教學之“自由”與學生創新思維之培養的思考[J].教育導刊,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