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喆
摘 要:開展巡視巡察工作是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下進行的,十八大后開展的巡視工作對黨風廉政建設和作風建設都有著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并且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了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和勇氣,所以中央決定在中央、省、市、縣四級黨委都要建立巡察組織,在2018年進行的國家機構改革中,更是明確巡視巡察部門為各級黨委的常設部門。但縣級巡察不同于巡視工作,開展時間較短,可用經驗較少,與中央要求和百姓所盼還有一定的距離。基于此,以近期縣級巡察工作現狀為基礎,多角度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從機制的頂層設計、工作方式方法、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來探究優化巡察工作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縣級巡察;現狀;問題;優化路徑
中圖分類號:D630?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24-0191-02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巡視巡察工作,強調黨內監督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保障,黨內監督沒有禁區、沒有例外”,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巡視巡察也永遠在路上。
第一,開展巡視巡察工作是進一步推動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措施,是黨章所授予的重要責任,也是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支撐。通過巡察工作,傳遞執紀問責的重要信號,喚醒全體黨員的黨章黨規黨紀意識,推動黨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基層黨組織中得到全面落實。
第二,開展巡視巡察工作是加強黨內監督的戰略安排,是推動“兩個責任”落到實處的重要抓手。基層單位是距離群眾最近的黨組織,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是基層政府來進行服務的,基層政府的好壞直接關系著人心向背,關系著政府的口碑,所以說巡察工作是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的延伸,是打通黨風廉政建設“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并且巡察工作更是對基層黨組織有效的政治體檢,基層黨組織的經濟工作、組織工作、人事工作等重點工作都會通過巡察來得到檢驗,更重要的是通過巡察來檢驗中央省市的決策部署是否能夠不打折扣地落實到基層,讓改革開放的成果最大幅度地惠及人民群眾。
第三,開展巡視巡察工作是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的重要支撐,是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環境的重要基礎。巡察工作是政治巡察,是對基層黨組織是否認真執行黨規、黨紀等黨內法規的重要手段,通過巡察,第一時間發現基層黨組織存在的問題,督促基層黨組織立行立改,避免基層黨組織在執行中央及省市政策時出現空擋、跑偏的情況,巡察工作切實保證了黨的作風建設持續用力,為建設良好的政治生態提供堅實保障。
二、縣級巡察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巡察工作現狀
目前,全國大部分地區都已經開展了縣級巡察工作。2018年,在全國政府機構改革的大背景下,巡察部門被確定為縣級黨委的常設部門,巡察工作領導小組常規上縣級紀委書記任組長,組織部長任副組長,在巡察組人員配備方面,會根據每輪巡察的范圍規模設定巡察組的數量,巡察組組長、副組長及組員的配備都是由巡察領導小組任命,巡察方式主要有查閱會議記錄、聽取匯報、列席會議、個別談話、實地考察等,巡察組主要職責是發現線索,對有價值的線索內容可以直接移交給紀委辦理,巡察不負責后續的查辦,巡察程序主要是召開動員會、查閱上報材料、反饋會議、督促整改等環節,巡察時間常規上會根據被巡察單位有所不同,一般為1—2個月。
(二)巡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巡察隊伍建設存在短板。目前巡察隊伍基本上采取抽調的方式,從紀檢、組織、財政、審計等部門選拔專業干部,但由于是基本上都是首次接觸巡察工作,缺少經驗,再加上沒有系統全面的培訓,業務水平還不能完全適應巡察工作的要求。與此同時,抽調干部有的還要承擔原單位的部分工作,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巡察工作中。
2.巡察工作方式比較死板。目前縣級巡察組主要還是采取聽工作匯報、做民主測評、查閱文檔材料、談話座談、查看領導干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等方式,這些方法確實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著局限性,不能滿足于深層次發現問題的需要。
3.違法違紀線索發現困難。目前的巡察方式,只能發現一些表面和共性的問題。在座談中,普遍存在講成績多、講缺點少,講一般性問題多、講實質性問題少,講業務工作多、對領導班子評價少的現象。還有一些干部群眾抱著“老好人”的心理,避重就輕,不愿得罪人。在問卷調查中,有時存在“一勾到底”的現象,導致測評結果失真,沒有太強的參考性。
4.被巡察單位支持度不高。巡察工作剛剛開展,社會上的知曉度還不高,人人參與巡察監督的氛圍不夠濃厚。接到群眾的舉報電話不多,群眾主動到巡察組反映問題或向舉報信箱和郵箱發送信訪舉報件更少,導致巡察工作中發現問題不全不深。
5.巡察工作重點不夠突出。巡察工作涉及的內容較多,既要對被巡察單位執行《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情況進行監督,又要對執行“六大紀律”“三大問題”“三個重點”進行巡察,職責任務泛化,發現問題聚焦不集中,巡察監督的范圍過寬、過廣,針對性不強,導致精力和焦點分散,觸及的實質性問題較少。
三、推進縣級巡察工作優化的有效路徑
(一)注重巡察領導機制的頂層設計
1.壓實巡察責任機制。健全和規范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細分責任規范程序,要明確巡察工作領導小組、巡察辦職能職責、工作規則和議事程序,以及組織、協調、監督巡察工作的具體方式、程序和標準。要提高巡察領導小組規格,縣級黨委不同于中央及省市,一般縣級黨委都設有專職副書記,應黨委副書記擔任巡察領導小組組長更為合適,更方便調動同級紀委及組織部的力量,更有利于協調各方面資源。
2.健全巡察工作流程。針對基層熟人社會、人情困擾等實際問題,一方面,可采用混合巡察方式,建立上下聯動機制,區縣巡察機構可與上級巡視機構開展專項巡察和聯合巡察,達到資源和人員共享。另一方面,靈活運用機動巡察、專項巡察、“點穴式”巡察、“回頭看”巡察和延伸巡察等方式,集中力量突破重點人、重點事和重點問題,短時間內擴大覆蓋面,集中發現和弄清問題。
(二)加強巡察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1.優化巡察隊伍。建立巡察人員選拔制度,高規格配備巡察組組長,科學安排、合理搭配巡察人員,建議巡察組90%以上的人員為組織人事、紀檢監察、財務審計等業務骨干,10%以內的人員為業務素質較高并有一定級別的領導干部。加強巡察人員的管理、考核和培訓,使巡察干部有權威。
2.強化學習培訓。對巡察工作人員要進行專業知識培訓,可采取專題培訓、參與上級巡視、交流研討、案例學習等方式,拓寬干部學習途徑,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適應不斷變化的工作需要。
3.注重交流實踐。構建巡察工作內部信息交流制度,發揮巡察實戰經驗的“傳、幫、帶”作用,定期組織召開巡察經驗交流會,讓巡察干部熟悉情況,找準切入點。同時,選派巡察骨干人員到上級巡視機構以巡代訓,拓寬視野、增強素質、提升能力。
(三)強化巡察成果運用
1.加強巡察工作宣傳。要注重巡察工作的輿論宣傳,加大宣傳教育和公示力度。在扎實做好巡察準備工作、規范工作程序、嚴格保密紀律等要求的基礎上,充分運用政府網站、廉政網站、政務微信平臺等多種方式公開,擴大巡察工作知曉率。
2.調動干部參與意識。每輪巡察開始前及時發布巡察公告,利用公眾平臺廣而告之,最大限度拓寬和暢通線索來源渠道,搭建與干部群眾交流溝通平臺。切實加強巡察宣傳動員,營造人人關注參與巡察的良好氛圍。
3.用好首輪巡察成果。對首輪巡察發現的問題線索進行分析研判、依規處置、督促整改,對發現的涉嫌違紀行為和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固定證據,及時移交紀檢監察部門辦理,讓干部群眾切實感受到巡察成果。并在一定范圍內通報公開,增強干部群眾對巡察工作的信任和信心。
(四)完善巡察監督體系
1.做好前期準備。多方面了解被巡察單位自然情況,在巡察組進駐前,積極主動與紀檢監察、組織人事、信訪、審計、檢察等部門和單位聯系溝通,了解被巡察單位領導干部在黨風廉政建設和選人用人等方面的反映和舉報,逐一梳理,登記造冊并建立臺賬。
2.加強實地調研。巡察過程中,巡察人員應當深入到被巡察單位中去,針對材料中和談話過程中所反映的突出問題,有針對性地到一線了解情況,往往在突擊檢查的過程中能夠發現問題,比如黨支部活動情況,往往上報的材料和活動紀實都記錄得很全面,但當巡察人員臨時檢查支部活動時,就會發現很多時候黨支部活動浮于表面,形式化問題嚴重。
3.開展精準巡察。要把被巡察單位情況進行分類,針對不同的情況,運用不同的巡察方法。如對領導干部的巡察,要突出個人事項及作風巡察,重點發現是否有違反廉潔紀律的事項發生,并且重點關注是夠存在班子不和諧互相拆臺的事情發生;對一般干部的巡察要重點檢查完成工作情況及是否有侵害群眾利益破壞黨和政府形象的事情;對掃黑除惡等專項工作,要重點深入相關企業中尋找線索。
參考文獻:
[1]? 葛家澍,劉峰.新中國會計理論研究五十年回顧[J].會計研究,1999,(10):7-14.
[2]? 葛家澍.中國會計學會成立以來的我國會計理論研究[J].會計研究,2000,(4):12-23.
[3]? 王光遠,吳聯生.中國會計理論研究:回顧與展望[J].會計研究,2000,(10):8-12.
[4]? 孫錚,賀建剛.中國會計研究發展:基于改革開放三十年視角[J].會計研究,2008,(7):7-15.
[5]? 鄧啟穩.改革開放30年會計理論研究回顧[J].財會月刊,2008,(31):48-50.
[6]? 李連華.中國三十年會計理論研究的回顧與評價———中國的努力及其對世界的貢獻[J].會計之友,2008,(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