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玉娟
摘 要:以廣西城市職業大學為例,通過總結職業本科學校教學特點以及《世界經濟概論》課程教學特征,從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考核體系等方面分析了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最終就如何提高職業本科學校《世界經濟概論》課程課堂教學效果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職業本科學校;《世界經濟概論》;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0.083
1 引言
隨著國家本科教育大會的召開和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社會對于職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發旺盛,而高校人才培養的現狀和結構與社會的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2019年5月廣西城市職業學院成為全國第一批職業本科大學,如何結合國家需求,對職業本科類高校專業課程的教學進行改革,培養具有時代氣息的職業性本科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2 職業本科學校教學特點
2.1 理論與實踐并重
因為職業本科教育的特點,本科性質決定課程教學需要一定的理論應用基礎,而職業性質則決定著課程的教學目的要落實在技能性上。因此課程教學組織與授課過程中,理論與實踐并重,相輔相成。
2.2 強調以就業為導向
職業本科院校,其人才培養的最終目的是就業,所以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始終以“就業”為導向,在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需要以實際的企業,實際崗位技能為依托來組織教學,這就要求教師有較強的實踐操作和應用技能。
2.3 注重產學研結合
職業本科院校因為其民辦的性質,所以在資金的運用上具有很好的效率,在尋求產、學、研的合作過程中具有非常大的靈活性,因此職業本科院校往往都具有很多的校企合作企業,而學生在培養的過程中往往較早的進入社會進行見習、實習,且時間較長。
2.4 學生基礎參差不齊,需要較好的課堂組織能力
職業本科院校學生生源有初中、高中直接升學的,所以學生的基礎差距較大,往往部分學生接受能力較好,而部分學生則很難聽懂上課的內容,需要針對不同的情況組織教學,要求教師有較強的課堂組織能力。
3 《世界經濟概論》課程及教學特點
3.1 課程特點
(1)課程基礎性較強,為經濟類專業的先學課程。
《世界經濟概論》課程是教育部規定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生的專業核心課程,同時又是世界經濟、國際經濟等經濟類專業學生的基礎性課程,為大部分專業必修課的先修課程,基礎性較強。
(2)課程知識比較宏觀,注重普及世界經濟的相關知識。
《世界經濟概論》課程涵蓋的內容比較廣泛,包括國際經濟學、國際投資、國際金融等課程的基本理論,但由于課程容量所限制,對各個模塊只能做局部介紹,因此課程知識比較宏觀,且多是概念性和世界經濟相關的知識,相關理論有所涉及,但只是作簡要介紹。
3.2 教學特點
(1)課堂導向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思考能力為主。
因為《世界經濟概論》為概念性、知識性較強的課程,在實際的授課課程中,應該注重引導學生通過表面性的知識,多思考其背后所代表的實際含義,提高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2)教學方法注重案例的分析和討論。
因為《世界經濟概論》課程的知識比較宏觀,和世界經濟的發展聯系比較密切,如果只是單純的介紹相關概念和知識,則會比較枯燥。因此應該多采用案例分析和討論的方法進行教學,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
3.3 考核過程注重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傳統的考核一般采用閉卷筆試或者開卷筆試的方式,但因為《世界經濟概論》課程的特點,在考核過程中的題型應以主觀題為重且注重考察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或者采用課程論文、調查報告等考核形式替代傳統的考試方式。
4 《世界經濟概論》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4.1 課程體系不夠成熟
我國全面開展對世界經濟的學科研究要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后期,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起步比較晚。《世界經濟概論》雖是一門新興學科但隨著我國學者的不斷深入研究,關于這個領域的教材已不下二三十部,這些教材構建的體系框架各有特點,并從各個方面研究世界經濟的歷史,現狀以及運行規律,力求構建一個完整、科學、合理的世界經濟概論體系。但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學者對其研究仍然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有的學科側重于實踐,有的側重整體的邏輯順序進行設置,有的則側重世界經濟事件的分析敘述等等。課程體系建設遠不夠成熟和完善,課堂教學內容與相關專業課程內容交叉重復,這既給學生在理解知識內容上帶來了較大的難度,同時對任課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挑戰。
4.2 教學方式單一
多媒體教學以其效率高、觀感強的優勢被各大高校普及,傳統教學方式逐漸被取代。課堂教學采用多媒體方式,加上教師個人的講授,傳達的信息不僅有限,也導致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事實上,職業本科院校的學生更愿意傾聽真實發生、貼近生活的例子,如中美貿易戰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博鰲論壇的開展以及到涉外經濟部門,開展專業認知實踐等;課堂教學如果只局限于教材,沒有開展多元化課外實踐活動,就難以提高學生分析表達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4.3 課堂討論以教師為主
職業本科院校學生基礎薄弱,課堂氛圍相對于其他類型高校來說較沉悶。教學中雖增加了課堂討論環節,相比于單一教師講授,學生的參與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案例選擇的問題設置及其分析問題上均由教師主導,學生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思維仍然受到很大的局限。
4.4 缺乏實踐運用
《世界經濟概論》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綜合學科,教學中向學生講解世界經濟發展規律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實踐運用。如果不能組織學生到海關,國際物流園、綜保區等實踐教學基地觀摩學習,就難以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更難以使理論知識轉化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5 教學內容陳舊,沒有反映出世界經濟最新情況
世界經濟的發展日新月異,新事物、新現象都在不斷涌現。《世界經濟概論》課程內容也應反映當代世界經濟的新發展、新變化。然而其教材內容卻具有較大的滯后性,且不同時期不同版本教材,其側重點也各不相同。如20世紀80年代中期教材側重世界經濟一般規律的研究,21世紀教材則側重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全球化、區域化及其所帶來的全球性問題的研究。內容上雖力求不斷更新,當很多數據仍滯后于世界經濟的現實發展。如現有的教材中都沒有包括人民幣國際化、亞洲投資銀行、TPP等最新內容。
4.6 考核體系突出不了能力運用
傳統的考核方式是在期末進行閉卷考試,考核內容主要以考察為主。這種考核方法無法體現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和真實水平,相反有可能助長不良的學習風氣。職業本科院校的考核體系重點應是能力的運用,而不是側重應試能力。
5 提高《世界經濟概論》課程課堂教學效果的措施
5.1 課程內容體系動態化,完善課程體系
《世界經濟概論》涵蓋世界經濟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發展趨勢的相關知識,時間跨度比較大。基礎性的內容主要有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以及當今的現狀;前沿的主要是一些尚未解決和爭論的問題。然而進入新世紀,世界經濟的發展變幻莫測,課程內容體系中需要隨時更新當下發生和研究的熱點,動態更新課程內容體系,這樣才能使課程體系更加完善。具體可選擇一本教材為基本的藍本,不定期更新課外閱讀材料以更新課程內容。
5.2 實施模塊化教學
因為《世界經濟概論》涵蓋的課程內容較多,如果按章節順序進行授課,將比較空乏,且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不是很緊密。可以將有相關關系的章節內容進行模塊化,以模塊進行授課,可以加強知識的聯系,教學目的更加明確。
5.3 以學生為主體,互動教學,加強實踐教學
在課堂的授課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多參與課堂討論,自主學習。課下可組織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組織實地調研、辯論賽等形式的實踐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知識的運用能力。
5.4 改革傳統的考核方式
在課程的考核方式上,可不采用傳統的筆試方式,可引入小論文、調研報告、小組討論、結構化面試等注重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考核方式,更加全面的建立考核體系。
參考文獻
[1]王婷,丁雪艷.《世界經濟概論》課程教學的創新[J].當代經濟,2016,(21):118-120.
[2]曹永峰.世界經濟概論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5,37(06):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