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壽明
摘 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個人生活知識積累和語言能力的綜合表現,也是衡量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標尺。所以,對于農村地區的小學的語文教學來說,作文也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在進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自身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創新來實現課堂教學模式的改變,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實現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切實提高。
關鍵詞:作文教學;農村小學;教學方式;寫作能力
引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小學的教學條件得到了改善,但在教學理念的落實上仍呈現簡單化。在語文教學方面,很多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上不愿做深度的探究,語文寫作教學光有形式,沒有內容,學生不能從中獲得有效的寫作知識,作文興趣特別低。因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要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一、幫助學生積累生活素材
提高寫作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日復一日的觀察和積累。生活素材是寫作的重要來源和支撐,需要作者長期對生活進行觀察和思考,才能在下筆時做到才思泉涌。“觀察日記”要求學生每日記錄,積累寫作素材。寫作靈感往往只在一剎那出現,“觀察日記”能有效地對靈感進行捕捉和訓練,很多學生反映他們已經養成隨手記錄的好習慣。當學生進行日記交流時,不僅能拓展思維、開闊眼界,還能吸收別人的觀察成果,創新自己的日記寫作技巧和模式。
二、進行思維引導,提升寫作感受
對農村小學生作文興趣的培養還需要提高寫作教學的效率,讓學生有效獲得寫作知識。因此,進行思維引導的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學習感受。思維引導教學主要是利用多媒體,將寫作的知識點用思維導圖聯系起來,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又有利于促進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寫作,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例如,在“寫讀后感”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讀后感的基本寫作格式和相關技巧用思維導圖進行呈現,使學生可以有效學習讀后感的寫作方法。在對農村小學生的寫作思維引導上,教師可以采用共生寫作的教學方法,使學生之間的差異得到彌補。共生寫作教學的核心就是要構建一個共同寫作的環境,讓學生能夠在共生教學下互相啟發、互相感染、互相碰撞、互相交流,以此改變作文教學氛圍,使學生愿意寫作,并能夠寫作。
以《我想對您說》的寫作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開展師生共生和生生共生兩種方式,實現引導性的寫作教學,使學生在寫作中能夠感受不同的寫作思路。師生共生的方式主要是教師帶領學生一同進行寫作,脫離傳統性的寫作理論教學。在方式上,教師先做一些自身人生經歷的講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引發學生的心理共鳴;然后以經歷為背景講述“我”想說什么、對誰說、為什么說、怎樣說,實現有效的寫作教學引導,使學生在教學中有效理解寫作的內容;最后引導學生總結出《我想對您說》這篇作文應該怎樣寫,完成教學。在師生共生的寫作教學中,教師需要把握學生的主體性,多給學生發言的機會,讓學生有共同參與寫作的機會,從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生生寫作教學的開展以學生之間的互評為基礎形式,在開展中,需要教師確立寫作教學的核心內容,讓學生在互評的過程中能夠聚焦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讓學生掌握寫作技巧,學會寫作文。
例如,在《漫話的啟示》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提示漫畫內容,然后讓學生依據自身體會進行寫作,最后再組織學生互相交流、評價各自的作文,生生之間互相指導。這樣,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就可以提高寫作興趣,從而完成對寫作知識的學習。
三、重視本地資源,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農村的教育環境雖沒有城市好,但是本地資源較為豐富,既有濃郁的鄉土人文底蘊,又有美麗而神奇的大自然風光,這樣得天獨厚的條件,為農村學生提供了多樣化、多元化的作文素材。當然,再豐富的素材環境也離不開認真仔細的觀察,因此,培養學生觀察周圍景、人、事、物的能力至關重要。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感官,有目的、有層次地觀察并記錄事物的特點,表達自己的情感。例如,描寫景物的文章,就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的懷抱,讓學生在自然中觀察、體驗、記錄景物變化的特點。以寫“云”為例,注意引導學生觀察晴時、雨時、晨時、暮時等不同環境下云的姿態,感受云的美,表達自己對云的贊美和喜愛之情。又如,在《我的動物朋友》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預先布置作業,讓學生課后去觀察一種小動物,并上網查找或向父母了解這種小動物的習性。然后在課堂上,教師就讓觀察同一種動物的學生組成一個小組,進行互動交流并做出總結。之后,再依據學生的總結進行寫作教學。這樣,學生對于寫作知識點的理解就會更加的深刻,也能在此基礎上獲得良好的寫作體驗,學會觀察生活、描述生活,這樣也就實現了對學生作文興趣的有效培養。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要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用眼睛去發現美,思考并記錄所見所聞。
四、建立評價機制,激勵作文創作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建立評價機制,激勵學生的作文創作。在方式上,可以評選優秀作文,使學生的寫作優點能夠得到呈現,能夠讓其他學生模仿、學習。面對不同質量的學生作文,應首先肯定每篇作文的優點。大多數作文都是學生努力寫出來的,是學生內心最自然、最真實的情感反映,如果只是按照統一的評分標準來評價學生的作文,對寫得不好的作文,一次次地否定,只會讓學生一蹶不振,失去對作文的興趣。相反,如果每一次作文都獲得教師的一點點肯定,就會增加學生的寫作興趣。因此,在作文評價中,教師要及時表揚,讓學生在肯定中變得樂于表達。
五、結語
總之,對于語文學科而言,其教學目標不僅在于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還在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來說,作文是其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針對當前農村小學生寫作教學的基本情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教師要緊跟教學改革的潮流,轉變教學理念和思路,通過教學手段和模式的創新來實現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進而真正促進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唐永建.關于農村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一些思考[J].才智,2014(08):40-40+43.
[2]許玉環.提高習作修改能力促進語文素養發展[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20(3):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