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朋程
內容摘要:現有研究表明,獲取與創新有關的知識可以有效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知識依賴是企業對外合作的重要動因,但對知識依賴如何促進中小企業創新績效的實現的機制尚不明確。本文以開放式創新和網絡嵌入理論為基礎,結合組織間依賴的相關研究,探討知識依賴、關系嵌入和中小企業創新績效之間的內在關聯。通過對中小企業調研數據的實證分析發現,知識依賴和關系嵌入顯著影響中小企業的創新績效;關系嵌入在知識依賴與創新績效之間發揮著中介作用,即知識依賴促進中小企業創新績效需要借由關系嵌入得以實現。
關鍵詞:知識依賴? ?關系嵌入? ?中小企業? ?創新績效
引言
創新是推動經濟增長和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而企業是創新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創新水平的提升離不開企業創新能力的支撐。中小企業雖然個體規模小、獨立創新資源有限,但在數量上具備規模優勢。據2018年中小商業企業協會發布的《中國中小微企業生存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7月,我國中小企業數量已達7328.1萬戶,占我國企業總數的82.5%。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在科技創新、就業、激發整個經濟發展活力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65%以上的發明專利、75%以上的企業技術創新和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是由中小企業完成的,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重要承擔者(于淼等,2018)。
隨著互聯網思維、共享經濟的興起,工業4.0、智能制造等新型生產模式雛形初現,企業創新方式也在隨之發生改變,用戶創新、開放創新、協同創新、大眾創新等創新理念為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提升帶來了新的歷史機遇。企業的創新活動已不再局限于企業內部的實驗室和生產車間,企業間的合作內容和層次不斷深入,各主體間的創新邊界將日益模糊,用戶、供應商、合作伙伴的顯性知識和隱形知識都將成為企業創新的重要源泉。作為個體創新資源不足的中小企業,需要融入到外部創新網絡或創新生態系統之中,在對外合作行為中形成知識層面的依賴,方能在創新績效方面尋求新的突破。本文研究基于開放式創新理念,結合網絡嵌入和資源依賴理論,從關系嵌入和知識依賴的角度探討促進中小企業創新績效與對外合作的內在關聯和實現機制,揭示了關系嵌入和知識依賴之間的相互關系,豐富了網絡嵌入性理論和開放式創新理論,也為中小企業提升創新能力提供理論和實踐參考。
理論綜述與研究假設
(一)關系嵌入與中小企業創新績效
網絡嵌入性源于經濟學家Polanyi所提的“嵌入”概念,分為關系嵌入與結構嵌入性(Granovetter,1985)。關系嵌入指網絡成員之間的相互聯系程度,包括關系的強度和質量(田紅云,2016),表現為網絡成員間的信任、信息共享以及共同解決問題(Uzzi,1996)。關系嵌入的關系要素包括信任關系和合作關系,而關系的建立可以形成優質信息交換的機制,有利于降低企業的控制成本、縮短決策過程(Hyun Seung Kang等,2016)。強關系和弱關系均可以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強關系通過建立企業間的信任促進復雜知識的流動,弱關系通過網絡規模獲取廣泛的異質信息從而有利于探索式創新(Granovetter,1973;Burt,1997)。
在創新網絡中互動頻繁的中小企業,其網絡嵌入性越高,越有利于通過共享機制進行外部知識學習,提升創新績效(衛武等,2016)。信任、信息共享和共同解決問題可以促進企業新知識資源的獲取和利用,從而提升企業的創新績效(許冠南,2011)。通過對浙江省264家中小企業的調查發現,網絡連接強度對中小企業銷售收入、利潤增長以及新產品開發等創新績效指標存在正向影響(池仁勇,2007)。對于中小企業而言,由于存在創新資源上的短板,大量中小企業在人才、技術儲備、資金投入方面無法開展完整的創新活動,因此能否持續穩定地嵌入產業創新網絡,直接影響其創新能力提升和創新績效。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假設1:關系嵌入正向影響中小企業創新績效。
(二)知識依賴與中小企業創新績效
組織間依賴理論源于資源依賴理論,是對資源依賴理論的重要補充和拓展,體現了網絡成員間彼此影響的程度(呂文晶等,2017)。知識依賴是組織間依賴的表現形式之一,是組織間依賴形成的主要前因變量(石乘齊,2017)。知識的重要性和知識的不可替代性是組織間依賴的重要來源(石乘齊,2012)。知識是企業獲取技術優勢與競爭能力的基石,創新過程包括了對企業內外部市場知識和技術知識的有效整合,因而創新能力的本質是知識的獲取和運用能力(Savory,2009)。知識根據表達方式可以劃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帶有粘滯性的隱性知識潛藏于企業的業務流程、組織架構、企業文化之中,難以通過自我學習的方式獲取,需要通過企業間合作行為得以吸收和利用(Zack,1999)。企業獲取信息與技術等軟資源能夠顯著提高企業潛在的知識吸收能力,促進企業的模仿創新能力(朱彬鈺,2009)。技術知識的運用有利于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企業對知識的獲取為技術創新提供保障,及時融合創新知識有利于建立創新方面的競爭優勢(Vadim Kotelnikov,2000)。企業間的聯盟促使大量的知識信息得以合理流動,中小企業通過有效整合網絡信息資源推動自身技術創新水平的提升(Julia Lin等,2009)。可以認為,知識依賴程度是中小企業提高創新績效的重要前因變量。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2:知識依賴正向影響中小企業創新績效。
(三)關系嵌入的中介作用
組織成員對異質性知識的渴求是創新網絡組織間依賴形成的重要原因(Svensson,2004)。知識資源在企業間的合作中發揮重要作用,合作伙伴擁有的知識是連接企業技術合作的關鍵(黨興華等,2010)。運用Meta方法分析已有文獻發現,網絡關系嵌入中的關系強度和關系質量可以有效促進創新績效,而高新技術企業的網絡關系及結構嵌入性對創新績效作用更強(張悅,2016)。創新網絡中的有利地位有助于企業在資源、信息、知識方面具有主動權,能夠更好地追蹤行業技術前沿、了解行業最新動態。在環境動蕩情況下,企業構建以結構、知識、關系為核心的網絡嵌入系統,有利于企業在網絡中獲取資源,提高企業績效(易朝輝等,2015)。不同企業創新意愿和動機程度不盡相同,對產品的技術含量要求高的知識密集型企業,對知識依賴傾向越高,關系嵌入對創新績效提升的作用越明顯,網絡關系對企業創新績效的價值也就越大。因此,中小企業的知識依賴需要通過與外部合作對象建立關系嵌入發揮提升創新績效的作用。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3:關系嵌入在知識依賴對中小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中起中介作用。
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過程
為了驗證本文的研究假設,課題組成員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研究變量的相關數據。主要調查對象為江蘇、浙江和廣東地區的中小型制造企業,考慮到需要全面了解企業對外技術交流合作情況,被調查者主要為中小型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問卷主要是通過在線調查平臺發布,由調查人員通過郵件、微信朋友圈、上門訪問、調查公司樣本服務等方式收集問卷,共收到問卷523份,按照答題時間、被調查者特征、問卷填寫情況等對調查問卷逐一進行人工排查,最終確定有效問卷211份,問卷有效率為40%,達到結構方程模型分析樣本數需在200以上的最低標準。在樣本結構中,被調查企業中來自廣東地區的最多(共123家,占58.3%),企業性質主要為民營企業(共120家,占56.9%),57.9%的企業成立時間在11年及11年以上,企業所處的行業分布較廣(排前3位的行業分別是通用設備、計算機及其它電子設備,金屬制品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被調查者中高層管理者和中層管理者分別為85人和126人,工作時間在6年以上的被調查對象占總人數的75.4%。
(二)變量 測量
目前關于關系嵌入、創新績效、知識依賴方面的研究較多,相應的測量量表開發也比較成熟可靠,因此本文主要參考已有文獻中廣泛使用且通過信度、效度檢驗的量表進行問卷調查。各個測量題項采用李克特5點計分法,1表示完全不同意,2-4同意程度依次遞增,5表示完全同意。
1.關系嵌入。關系嵌入主要從關系強度和關系質量兩個維度進行測量,關系強度借鑒Levin(2004)、董保寶(2012)、解學梅等(2013)等開發或使用過的量表,包括“貴公司與主要合作伙伴能夠長期合作”等3個題項;關系質量主要借鑒Miller(1987)、劉剛(2014)等開發或使用過的量表,包括“貴公司與合作伙伴之間能夠相互信任”等3個題項。
2.知識依賴。知識依賴方面可供參考的量表相對較少,主要采用石乘齊和黨興華(2012)開發的量表,從知識重要性依賴、知識不可替代性依賴兩個維度進行測量,主要包括“對方的知識或創新能力能彌補我們的不足”、“對方的知識或創新能力難以復制”等7個題項。
3.中小企業創新績效。中小企業創新績效的測量主要參考錢錫紅、楊永福與徐萬里(2010)、李京勛與金意穎(2017)等開發或使用過的量表,包括“與同行相比,我們常常在行業內率先推出新產品或新服務”等在內的5個題項。
4.控制變量。考慮到影響中小企業創新績效的因素較多,為控制其它變量對創新績效的影響,借鑒張悅(2016)、田紅云(2017)、劉學元(2016)等人的研究,用企業運營時間、企業規模(員工數量)、營業收入等作為控制變量進行研究。企業運營時間按時間長短分別賦值為1-3;員工數量和營業收入的調查數據按從小到大次序分別賦值為1-4,所有控制變量按照連續變量進行數據分析。
(三)信度和效度檢驗
在量表的信度方面,主要檢驗每個潛變量內部一致性指標(克朗巴哈α系數)以及每個測量題項的CITC值。關系嵌入的克朗巴哈α系數為0.731,各題項的CITC值都在0.53以上;知識依賴的克朗巴哈α系數為0.895,各題項的CITC值都在0.65以上;中小企業創新績效的克朗巴哈α系數為0.849,各題項的CITC值都在0.61以上。以上潛變量的克朗巴哈α系數均大于0.7的參考標準,總體而言主要量表的信度較好。
效度檢驗方面,運用AMOS 24軟件對關系嵌入、知識依賴和中小企業創新績效的測量模型進行檢驗,各變量的測量模型和結構模型分別經驗證性因子分析和路徑分析后的平均方差抽取量(AVE)、組合信度(CR)與適配度統計檢驗量匯總結果見表1所示,數據顯示各變量的收斂效度和適配度統計量基本達到學者建議的要求或適配臨界值。以上分析說明,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數據對理論模型的擬合效果也在可接受范圍內。
數據分析與假設檢驗
(一)描述統計與相關性分析
對各研究變量的均值(Mean)、標準差(S.D.)及皮爾遜相關系數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見表2),關系嵌入與知識依賴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36,P值小于0.01),關系嵌入與中小企業創新績效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45,P值小于0.01),知識依賴與中小企業創新績效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皮爾遜相關系數為0.36,P值小于0.01)。所有變量間的相關系數沒有超過0.65的臨界值,表明變量間關系的估計被多重共線性問題帶來的偏差影響較小,各研究變量之間的關系與理論假設的情形基本一致,為研究假設提供初步的支持。
(二)分層回歸分析
運用分層回歸方法檢驗所提的研究假設。為降低自變量與交互項間的多重共線性,首先對自變量和因變量進行了標準化處理。以中小企業創新績效為因變量,依次在回歸方程中加入控制變量(公司運營時間、員工數量、年營業收入)、自變量(關系嵌性入、知識依賴)與交互項(關系嵌入乘以知識依賴),分別建立3個回歸模型。模型1、模型2與模型3的回歸結果見表3所示,3個模型的方差膨脹系數(VIF)在1.159-1.580之間,說明自變量之間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在模型3中,關系嵌入、知識依賴與中小企業創新績效的回歸系數分別0.397、0.221,且回歸系數估計值在0.001水平上顯著,因此可以認為關系嵌入、知識依賴對中小企業創新績效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兩者之間不存在交互效應,因此本文的假設1、假設2成立。
(三)潛變量中介效應分析
運用自助法(Bootstrap)對關系嵌入的中介作用進行檢驗。AMOS程序中設定重置抽樣的次數為2000次,分別采用非參數百分位(Percentile)與偏差校正的非參數百分位(Bias-corrected percentile)方法建立95%的置信區間(CI)進行檢驗,知識依賴與中小企業創新績效的總效應、直接效應、間接效應輸出結果匯總見表4所示。
兩種方法的結果均顯示總效應和間接效應95%的置信區間(CI)不包括0,且點估計值顯著;直接效應95%的置信區間(CI)不包括0,且點估計值顯著,因此可以認為知識依賴對創新績效的總效應和間接效應存在,同時直接效應也存在,可以認為在知識依賴對中小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中,關系嵌入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本文所提的假設3成立。同時結構模型的結果顯示,知識依賴、關系嵌入與中小企業創新績效的標準化回歸路徑系數分別為0.19、0.61,且結果顯著,本文的假設1、假設2得到進一步驗證。
結論與啟示
(一)主要結論與理論貢獻
本文討論了在開放式創新和合作創新情境下,知識依賴、關系嵌入與中小企業創新績效的關系。通過理論回顧提出研究假設,利用調查數據的假設檢驗,得到了3點結論:知識依賴對中小企業創新績效存在正向影響,即在對外合作中,中小企業對合作方知識依賴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企業的創新績效;關系嵌入對中小企業創新績效存在正向影響,中小企業的創新績效提升與其和合作企業的關系強度、關系質量有密切關系;關系嵌入在知識依賴與中小企業創新績效之間起中介的作用,關系嵌入不僅本身對中小企業創新績效存在正向影響,也起到了連接知識依賴與創新績效的關系。
本文的理論貢獻主要包含兩個方面。首先利用組織間依賴理論解釋了知識依賴在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現有的研究主要從知識管理、知識吸收能力、知識產權保護和知識運用等方面進行探討,知識依賴對創新作用的研究較少;其次進一步豐富了網絡嵌入性理論,從知識依賴的角度論證了關系嵌入提升中小企業創新績效的內在機制,將關系嵌入作為中介變量進行分析。現有的關系嵌入與企業創新方面的研究大多以關系嵌入作為前因變量,通過組織學習、內部社會資本等中介或調節變量直接探討其對創新的作用,對關系嵌入提升創新績效的外在動因缺乏討論,本文從知識依賴的角度論證了中小企業提高創新網絡關系嵌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實踐啟示
在全面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取得重大進展的關鍵時期,中小企業在推動創新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如果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都積極投入創新活動,將會為國家整體創新水平提升注入更多新鮮活力,為經濟建設做出更多貢獻。但中小企業由于自身創新資源和能力有限,資金和技術缺乏,創新能力提升需要新的發展思路。因此,結合本文的研究可以為提高中小企業創新績效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啟示。
互聯網思維、共享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小企業創新資源匱乏的困境可以通過與外界合作企業的深度融合得以彌補,積極建立開放式創新的發展模式。根據社會網絡理論和社會資本理論,中小企業的對外合作可以獲得存在于社會網絡中的創新資源。目前,各地區的創新生態系統日益完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中介和金融機構、供應商、客戶乃至同行競爭對手都是可以選擇的合作對象,中小企業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開展深入合作。
中小企業要重點關注與合作對象間的知識依賴性行為。企業與外部對象合作的內容是多方面的,但是不同的合作內容和方式對企業創新能力提升所發揮的作用存在差異。具有創新發展意圖的中小企業,需要重點關注在合作行為中的知識依賴,將與合作對象的日常商業業務往來逐步深入到創新知識交流的層面。例如,在與供應商合作的過程中,除要求滿足原材料、零部件的及時供給外,中小企業也需要和供應商之間開展產品開發方面的技術合作,將供應商在原材料、零部件方面的技術知識合理應用到本公司的產品設計和生產過程中,通過知識層面的交流合作,帶動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許冠南,周源,劉雪鋒.關系嵌入性對技術創新績效作用機制案例研究[J].科學學研究,2011,29(11)
2.于淼,馬文甲.CEO個性、資源拼湊與開放式創新——基于中小企業視角的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8(5)
3.田紅云,劉藝玲,賈瑞.中小企業創新網絡嵌入性與知識吸收能力的關系[J].科技管理研究,2016(15)
4.阮愛君,盧立偉,方佳音.知識網絡嵌入性對企業創新能力的影響研究——基于組織學習的中介作用[J].財經論叢(浙江財經大學學報),2014(3)
5.呂文晶, 陳勁,汪歡吉.組織間依賴研究述評與展望[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7(2)
6.石乘齊.創新情景下組織間依賴的研究述評[J].科技管理研究,2017(1)
7.黨興華,李玲,張巍.技術創新網絡中企業間依賴與合作動機對企業合作行為的影響研究[J].預測,2010(5)
8.衛武,彭鵬,李金凱.小微企業的網絡嵌入性、外部學習與企業績效[J].科學決策,2016(3)
9.池仁勇.區域中小企業創新網絡的結點聯結及其效率評價研究[J].管理世界,2007(1)
10.石乘齊,黨興華.創新網絡中組織間依賴的維度和構面研究[J].經濟管理, 2012(12)
11.朱彬鈺.集群企業資源獲取、吸收能力與技術創新績效——珠三角傳統產業集群中的企業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26(10)
12.陳鈺芬,陳勁.開放式創新——機理與模式[M].科學出版社,2008
13.張悅,梁巧轉,范培華.網絡嵌入性與創新績效的Meta分析[J].科研管理,2016(11)
14.易朝輝,羅志輝.網絡嵌入、技術能力與大學衍生企業績效[J].科研管理,2015(10)
15.董保寶,葛寶山.新創企業資源整合過程與動態能力關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2,33(2)
16.解學梅,左蕾蕾.企業協同創新網絡特征與創新績效:基于知識吸收能力的中介效應研究 [J].南開管理評論,201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