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紅延


摘 要: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是響應《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政策,符合當今時代背景下博物館文化品牌培育的必然要求。文章通過對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的研究背景及現狀分析得出文創產品對博物館發展的重要性,開發符合人們需求的文化產品是當今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發展的主流趨勢。
關鍵詞:文創產品;視覺設計;傳統文化;博物館
一、研究背景
2017年2月正式發布實施的《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對博物館的發展提出鼓勵文創產品開發,注重人才培養,切實加大文物保護力度等要求。
在文化傳播方面,傳統的博物館運營模式公益性強,旨在讓更多人了解地域文化,傳播地域文化,由此造成了對于消費者的文化灌輸。消費者在了解博物館文化歷史的同時,很難將大量的知識轉化為自身的文化認知。這對消費者理解博物館所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為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滿足更為廣泛的消費群體,加深消費者的文化理解,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開始出現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文化的傳播也由傳統的灌輸型向多元化消費型轉變。
博物館館藏文物視覺元素的提取和應用越來越多,在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上也越來越傾向于對于藏品視覺元素的創意設計。這有利于增加消費者對于博物館文化的認同感和理解力,從而使消費者在游覽的同時加深對于博物館文化的認知度,還對博物館文化的傳播起到促進作用。在這個重視文化傳播與發展的當今社會,對文化創意產品的消費成為人們在旅游之余的消費熱點,也對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設計需求方面,文化創意產品是博物館文化內涵的集中體現,優秀的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其視覺元素的提取依托博物館自身豐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物寶藏,以歷史文化、元素創新為核心,結合當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對原有的視覺元素進行簡約化、情感化的加工和改造,在不改變其文化傳播作用的同時兼顧整體的美感和受眾的審美需求。
二、博物館文創產品國內外現狀及意義
(一)博物館文創產品的概念
目前國內外博物館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在設計上不斷尋求變化,推陳出新,但是學術界對于其概念卻一直沒有做出統一的表述。“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博物館文化衍生品”“博物館文化產品”這三種稱呼都較為常見,其共同的側重點都在博物館文化上,都是博物館文化的衍生,是通過對于博物館文化元素的提取和再創造來進行設計的結果。近些年來,學術界多采用“博物館文創產品”這一說法,任教于臺灣藝術大學設計學院同時也是臺灣創意設計中心董事長的林榮泰教授曾提出“4C”理論,即“cultural”“collective”“cheerful”“creative”,認為文創設計的出發點在于館藏文物的文化屬性,帶有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能夠寓教于樂。
由此可見,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設計一定能夠在設計上與受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能在文化上立足歷史的根源,喚醒人們對于歷史的記憶;能夠在創意上觸發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新想法和新理念。最終通過視覺設計元素的塑造,來豐富博物館文創產品的文化屬性。
(二)國內外現狀
我國的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對比國外來說發展起步較晚,從文獻和專著上看,隨著國家政策的鼓勵和推動,近幾年的博物館文化創意領域的研究和實踐呈現出高速上升的趨勢。張魯君編著的《文化創意與策劃》一書中對比了我國不同行業的策劃狀況,結合成功案例的針對性分析,總結和歸納了現代文化產業傳統領域新業態下的創意策劃技巧和實戰經驗,具有時效性和代表性。在沈婷和郭大澤編著的《文創品牌的秘密》一書中,介紹了來自中國、日本、荷蘭、瑞士等不同國家和地區的30個以文化創意品牌見長的設計師,從文化、創意、設計、營銷等不同角度分析如何打造與眾不同的品牌和成功背后的故事。對于文章中的設計思路具有指導價值。
在《博物館戰略與市場營銷》一書中尼爾·科特勒(Neil Kotler)和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指出,購買新產品是人們滿足自身興趣的手段之一。現今零售業正是基于此原則,在物品性質無法突破的情況下,專注于創新物品形式,以此獲得人們的青睞。可見,受眾對于博物館推出的文化創意產品有著大量的需求,越來越多的博物館意識到受眾的需求,也正在針對這一擁有巨大發展前景的行業進行嘗試和實踐。這種銷售手段與博物館文化傳播的目的和其非營利組織的屬性并不沖突。
(三)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在國家大力支持下,文化創意產業飛速發展,一些獨具特色的小型博物館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不夠完善,也不成系統,在成品方面只注重對于藏品的表象認知,而不考慮其文化在設計中,特別是在視覺設計元素的應用過程中的作用,較少注重視覺設計元素與文化內涵相融合,設計出的產品在文化內涵上存在表達缺陷。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對博物館自身的文化元素進行綜合分析,通過大型博物館的優秀設計案例,歸納其在文化創意產品中視覺設計元素選擇上的普遍性規律,從文化元素中提煉視覺設計元素,將其應用于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實踐當中。旨在讓更多小型且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博物館能夠重視起來,從而達到弘揚和傳承我國傳統文化的目的。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中的視覺設計元素能與公眾進行良好溝通,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也存在會使消費者對于傳統文化產生曲解、破壞傳統文化自身的美感等問題。文章旨在尋求一個保證文化傳播的同時不改變文化自身內涵的平衡點,恰當地處理傳承與創新的關系。通過對于現階段成功案例的整理和歸納,提出問題,找尋措施。致力于基本形成“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視覺設計元素研究”的理論依據。
三、博物館文創產品研究內容及方法
本文研究的內容是對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中的視覺設計元素進行探討和應用,通過大型博物館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的成功案例,闡述博物館所延展的視覺設計元素為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帶來的價值和存在的問題,從而進行設計嘗試。雖然文中展示的案例內容和應用媒介在目前的理論和實踐上還不夠全面,但文章試圖通過理論研究和設計,嘗試在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視覺設計元素的應用上能有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希望更多的文化創意產品在視覺設計元素的創新過程中能夠被運用。
現有的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多是針對于造型和使用方式的創新,較少視覺設計元素的創新。本文試圖研究文化創意產品中視覺設計元素的挖掘與創新,通過案例分析和實地考察,更加細致地針對于這一現狀進行分析和闡釋。研究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中視覺設計元素的來源和視覺設計元素在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中的創意體現。這是本文的創新點所在,也是本文闡述的重點。
本次課題進行的設計嘗試是針對博物館自身文化內涵的量身定制,不只是簡單的文化創意產品的視覺設計,文化元素的應用也不僅僅對產品起到單獨的裝飾作用。本文試圖以更為簡單直觀的方式讓受眾加深對文化元素的理解,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從視覺上讓游客在獲得文化創意產品的使用價值的同時能夠得到文化的熏陶,并將文化“帶”回家。
四、結語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視覺設計元素的研究,是響應《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政策,培養博物館文化品牌的必經之路。在行文中,筆者倡導將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中的傳統文化元素進行視覺設計創新,從而達到視覺設計元素與博物館文化內涵的巧妙結合。
筆者通過分析國內外研究現狀和設計現狀,得出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基本界定。并且對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視覺設計元素進行深入研究。探究過程分為三步:第一步是對博物館視覺設計元素從博物館自身、館藏文物、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名人故事方面進行分析和挖掘;第二步是將提煉到的視覺設計元素進行元素直譯、提煉改造、意蘊體現、色彩展現的創意化設計;第三步是根據不同媒介的應用效果和特征,分別進行設計。
參考文獻:
[1]國家文物局.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EB/OL].[2019-7-18].http://www.sach.gov.cn/art/2017/2/21/art_722_137348.html.
[2]葛偲毅.國外博物館文化產品開發與營銷對我國的啟示[D].復旦大學,2012.
[3]魏鵬舉.文化創意產業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
衡水學院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