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季
摘 要 《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其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看似沒聯系,但實則多有相通之處,本文就《西游記》與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展開分析。
關鍵詞 《西游記》 企業人力資源 關系
《西游記》與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有什么關系?其實本沒有什么關系。《西游記》用現下的話說,大概可以歸結為仙俠玄幻劇系列,想象力豐富至極;而說起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非專業人士大多不會去探究。二者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
近來,筆者學了一些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知識,再看《西游記》電視劇,感覺里面很多情節和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還是有些相通之處。因此,本文就對《西游記》與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作簡單分析。
首先,凡有大作為的人,做事大多要先有計劃、有目的,或者是稱之有理想、有愿景,在人生的路途中,如指路明燈一般照亮前進的方向。在《西游記》故事里,唐僧是個有理想的人,他的理想便是去西天求取真經,普度眾生。唐僧西去取經這一偉大目標放在我們現在的企業中,有些類似企業的組織戰略或者說戰略規劃。所有的企業首先都要有明確的、清晰的企業的愿景與規劃,它是企業所有員工為之努力和奮斗的方向。
其次,對于唐僧取經的事,作為唐僧的“大BOSS”觀音菩薩當然是頻頻點贊:好!有抱負!有志向!那么問題來了:唐僧是個文弱書生,路途遙遠,他縱經得起風吹日曬雨淋之類的自然災害,但是沿途的妖魔鬼怪又怎么辦呢?于是“大BOSS”非常有遠見地巧妙安排,唐僧很“順路”地收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幾個徒弟,大家集合起來,扯起西天取經的大旗。于是人資管理中的組織機構誕生了。
再看看唐僧的幾位手下:孫悟空神通廣大、英勇善戰,一路負責遇妖殺妖,遇魔降魔;豬八戒也有些本領,主要負責探路化齋,牽馬墜鐙;憨厚老實的沙僧,一路挑著行李,做好后勤工作;當然還有腳力絕倫的白龍馬,駝著師傅安安穩穩西去。不必強求每個都出身名門,有多高的文憑水準;不強求個個都是技藝高超,要的只是合適而已。幾個配置合理的崗位,幾個恰當的人。人適其崗,崗適其人,人崗匹配,已經準備得很充分了。這應該就是企業最佳的人員招聘與配置了。
那么唐僧作為西游小分隊的隊長,如何能管轄得了幾個徒兒呢?唐僧當然還是有些手段的。比如說緊箍咒,對隊伍里桀驁不羈,最頑劣調皮的孫悟空還是非常為管用的。潑猴不聽管教時,師傅大人便會雙手合十,低眉順目地開始大念特念緊箍咒。任你是齊天大圣又怎樣?火眼金睛、七十二般變化,有通天本領又如何?師傅金口一開,照樣會頭疼得滿地打滾兒。當然了,這緊箍咒也就偶爾一用,平日里唐僧主要還是以思想工作為主的。每天給徒兒們不斷地講經、說法、灌輸“出家人要慈悲為懷”“不能隨便殺生”等類似的內容。那么唐僧的這些行為是否可以理解為績效輔導與績效考核呢?
在企業日常的工作中,員工的績效輔導和績效考核是一個動態的全方位管理過程,涉及企業的生產、經營等方方面面的內容,需要貫穿于企業管理的整個過程,是需要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者有相當的專業知識和專業素養來做好這項工作的,更需要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與配合。企業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時時引導員工前進的方向,不斷糾正員工的錯誤行徑,督促員工向著正確的目標不斷進步。作為企業的管理者,當如《西游記》中如來佛祖一般,是既要有菩薩心腸,亦要有金剛的手段。
《西游記》中孫悟空徒弟三人,只應了觀音大士一句簡單的承諾,一路上縱使有萬千的波折和磨難,都不改初衷,披荊斬棘,保證唐僧西去取經的路途順暢無阻。有風雨時共同來經歷,有磨難時共同來承擔。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讓他們師徒一體,克服一切的困苦和磨難呢?筆者想他們師徒的齊心協力、精誠團結的精神才是制勝的法寶吧。
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中,企業如何能夠建立核心的凝聚力、向心力和競爭力?如何能夠讓員工有更強的責任感和歸屬感?如何經營并維持好員工的忠誠度呢?筆者以為從人資管理的角度來說,大概可以從薪酬管理和員工職業生涯規劃兩項上下功夫。薪酬方面無須多說,在合理的范圍內,同樣的工作內容,高薪酬當然會有絕對的優勢。至于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需要企業不斷創造機會,培養和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為員工提供上升的通道和成長的空間,讓員工和企業共同成長。當員工的命運同企業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時候,當企業的利益與員工自己的利益息息相關的時候,自然就會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員工真正做到與企業榮辱與共、同舟共濟。
以上文字僅僅是個人淺見,但有一條毋庸置疑,那就是對于企業而言,人力資源是企業非常重要的戰略資產,是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首要資源。結合企業的戰略目標與前景,對人力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配置、開發和激勵,充分調動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向心力,使員工與企業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只有這樣,企業的競爭優勢才會更加凸顯,才能實現自身的戰略目標,獲得長足的發展當然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作者單位為江蘇大唐國際如皋熱電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