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洲洋
摘 要: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大,大量農村青壯年人口不斷的涌入城市成為城市務工人員。隨之帶來的是龐大的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本文分析了農村留守兒童因父母因外出務工而產生的心理和教育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心理健康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大,大量農村人口不斷的涌入城市,無數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有農村走向城市,成為城市務工人員。同時,外出務工人員由于諸如戶籍、經濟能力有限等各方面條件的限制,不得不把自己未成年的子女留在農村,交由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或親戚照顧,負責這些留守兒童的衣食住行。于是在中國農村出現了這樣一群孩子——大量的農村留守兒童。在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巨大,而且多為弱勢群體。根據聯合國出版的 《2015年中國兒童人口狀況——事實與數據》,2015年我國農村留守兒童規模為4 051萬人[1]。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無法和父母在一起生活,有的甚至幾年都難見自己父母一面,這些留守兒童渴望的最基本的父母的關愛無法得到滿足,而隔代監護人大多文化程度較低,他們只能在生活上關心照顧這些留守孩子,對他們的教育問題處于放任狀態,最終使這些留守兒童在心里健康、教育方面出現了問題。
1. 心里健康問題
對湖南留守初中生進行測查發現其心理健康不容樂觀[2];相反,也有調研顯示,初中留守與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無明顯差異[3],但沒有考慮父母的關心、朋輩的支持等因素;而來自墨西哥的研究顯示,留守兒童更容易出現怨恨、自卑、沮喪等不良情緒或產生暴力行為[4]。由于父母外出務工,父母很難給予留守孩子及時的關愛;守護在留守兒童身邊的只有隔代監護人,而隔代的代溝使留守兒童與上一輩之間很難溝通,這樣容易造成留守兒童性格孤僻或內向,在非留守孩子面前感到自卑膽小,與父母之間的關系淡漠。據王關群和類淑桐調查,很多留守兒童大多會感覺孤獨無助,37.5%的留守兒童時常不愿跟人交流,31%的留守兒童經常會有孤獨感[5]。根據成方琪的調查研究發現[6],留守兒童(包括父母外出、父親外出和母親外出三類留守兒童)的孤獨感顯著高于非留守兒童另外,在農村學校,幾乎沒有心理健康老師或心理輔導老師,更別說專業的心理咨詢師。所以,當留守兒童在心理方面遇到問題的時候,沒有人能給他們提供及時的幫助或幫組他們有效地解決問題,從而導致留守兒童心理問題不斷地產生,比如,情緒容易沖動,沉默寡言,缺乏主動交流的意識,對網絡游戲、電視、手機上癮等。這樣的長期后果不僅影響了他們的身體健康,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會產生厭學的情緒,更有甚者直接輟學外出流浪[7]。
2. 教育問題
由于我國留守兒童數量龐大,覆蓋面積較廣,結構也較復雜,各個農村學校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弊端。第一,農村留守兒童家長長期在外務工,很難或無暇顧及留守孩子的教育問題,認為把自家留守孩子送進學校就是學校的事,把兒童教育責任全部托付于學校。而農村學校,尤其偏遠地區農村學校,因留守兒童太多,師資力量薄弱,無力顧及到每位留守兒童學生的教育,從而使留守兒童無法得到應有的老師的關愛和關心。第二,學校和教師為了學校聲譽和教學質量往往更加重視學習成績好的優先生,而對成績較差的學生卻置之不理,而留守兒童在這方面處于弱勢群體,因為沒有良好的生活條件,加之沒有監護人對其學習的監督而放任自流,留守兒童的學習存在很多困難,成績往往處于班級下游狀態[8]。第三,留守兒童的父母長期在外務工,對孩子的具體學習情況不甚了解,當留守兒童在學習上有任何問題的時候,家長和學校老師之間很難溝通,雙方無法在兒童教育方面達成共識。最終導致留守兒童在學習上缺乏興趣、自制力較低、學習自卑等問題。
3. 留守兒童心理及教育問題的對策
鑒于以上提到的留守兒童的心理和教育問題,家庭和學校有必要給與足夠的重視,做好留守兒童在心理和教育方面的工作。
3.1加強父母與留守兒童之間的交流
由于留守兒童的家長長期在外務工,他們之間的溝通交流只能通過現代工具手機實現。為了讓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在外務工的家長應該每天與留守在家的孩子保持聯系,多與他們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生活學習情況、興趣愛好。不僅要關心他們的生活,還要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關愛。
3.2提高留守兒童的心理素質
為了讓留守兒童擁有積極的心理素質,在外務工的家長、學校的老師等都應該通過多方面的努力來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完善他們的人格,讓他們長大后能以較好的心理素質、優良的品質立足于我們這個社會。
第一,要樹立留守兒童的自尊意識。在外務工的家長在通過電話與孩子溝通交流時,除了在生活和學習上給與孩子鼓勵支持,還要及時與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校學習狀況。即便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也不能打擊諷刺他們,要從多方面去了解孩子學習問題出現的原因,并幫助他們找到原因,分析原因,以積極的態度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第二,尊重留守兒童,樹立他們的自信心。在學校,老師在課堂上、生活中要尊重留守兒童,用放大鏡去發現他們的優點,了解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愛好并進行培養,并在學習、生活上給與他們關愛和關心,讓他們在學習上樹立信心,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第三,培養留守兒童的自律能力。在當今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網絡游戲、電腦、電視、智能手機已經變得非常普遍。而留守兒童因父母長時間在外務工、不在身邊,所以他們的行為規范缺乏正確的引導和管理。有的孩子放學回家就沉迷于電視或游戲,最終會導致他們厭學的情緒、逃學的現象。所以,留守兒童的老師們有必要對留守兒童的時間進行合理安排,要求他們嚴格遵守自己的時間表,提高自律能力。同時,老師應改變家庭作業枯燥、單一的形式,使家庭作業豐富有趣,讓留守兒童養成按時完成家庭作業的好習慣 ,并讓家長遠程監督完成情況,老師還應不定期地進行家訪,了解留守兒童放學后的生活學習情況。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值得整個社會去關注。政府部門、學校和家庭都應對這些問題引起重視并相互配合,以確保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保障他們的健康成長,并采用適應其特殊性的教學方法,使留守兒童在德、智、體各個方面正常發展。
[參考文獻]
[1]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2015年中國兒童人口狀況——事實與數據[R]. 2017-09-27.
[2] 胡昆,丁海燕,孟紅.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8):994-996.
[3] 陳惠惠,胡冰霜等. 初中留守與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影響因素分析[J]. 中國學校衛生,2011,(4):22-25.
[4] Lahaie,C;Hayes,J A;Piper,T M & Heymann,J. Work and Family Divided across Borders:The Impact of Parental Migration on Mexican Children in Transnational Families[J]. Community,Work & Family,2009,12(3):299-312.
[5] 關群, 類淑桐. 農村留守兒童隔代教養的現狀研究[J]. 學理論.2019(05): 74-81.
[6] 成方琪. 留守兒童與父母的通話時長對親子關系和孤獨感的影響[J]. 內蒙古教育. 2019(03):123-126.
[7][8] 劉靜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成因分析及解決對策[J]. 科教文匯. 2019.4 (Total.455):157-159.
(作者單位:四川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成都 61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