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的力量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近年來,我國大力推行“文化強國”戰略,尤其注重對歷史文化的承接和延續,而民族音樂是我國歷史上非物質藝術元素的關鍵內容,經過數千年發展與變遷,逐漸成為具有時代特色的藝術形式,成為受大眾歡迎的音樂類別之一。傳統文化不僅要重傳承,更需要有發展,這就需要從學生抓起,將民族音樂融入到小學音樂教學中來,并幫助學生認識、理解、發展民族音樂。本文通過對民族音樂的重要性進行深入研究,對小學音樂教育中融入民族音樂之必要性提出探討,從而不斷助推民族音樂的完善發展,實現傳統音樂文化的經久不衰、代代傳承。
【關鍵詞】民族音樂;小學音樂;教學;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我國具備深厚的經濟和文化實力,不僅因為我國是經濟大國,更是由于我國擁有深受的文化底蘊,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加大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大力實施文化興國戰略,對此,我國大力倡導教學環境和教學理念改革,將傳統文化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加以實施。民族音樂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從小抓起,不斷積淀學生的藝術素養,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通過對民族音樂的學習,使學生拓展視野、陶冶情操,這也是對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與發展,不斷積蓄和儲備后備力量,為傳統文化的發揚承載一片希望。
一、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傳承民族音樂的意義
孩子是國家發展的未來,只有從小引導學生學習和了解民族音樂,才能更好地培養他們的藝術素養,從而為民族音樂以及傳統文化的發展儲備力量與希望,由此可見,民族音樂對于小學教育具有關鍵作用。具體如下:
(一)強化民族精神,培養愛國主義情操
民族力量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核心力量,只有發揚民族力量才能切實激發向心力,而民族音樂作為民族精神的延伸形式,是以音樂的方式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發展的歷史,不斷激發和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在小學課堂中教師通過對民族音樂經典作品的欣賞學習,讓學生更加形象地了解到我國發展的歷史,如在學習《滿江紅》時讓學生在音樂中感受到仁人志士的奉獻精神,從而不斷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導向。
(二)強化思想教育,培養優秀品德
小學教育作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啟蒙教育,對于孩子的影響可以說是終身的,對此,要尤為重視小學教育的輻射力,通過融入民族音樂的教學內容,不僅可以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更是從心理層面引導學生養成優秀品德。雖然素質教育改革為小學生“減負”,然而面對家長的殷殷期待,小學生面臨課業與心理的雙重壓力,出現了網癮少年、抖音少年、游戲少年等不良問題,通過對民族音樂的學習可以為學生創造放松身心的環境,通過對優秀曲目的學習引導學生樹立榜樣,充分發揮民族音樂的情感教育功能,在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疏解情緒、培養習慣,通過民族樂社、民族樂交流小組等多元形式,潛移默化地強化思想引導與教育,為學生成長營造健康良好的氛圍。
(三)強化藝術素養,提升鑒賞能力
當前社會節奏越來越快,人們習慣于“快餐文化”,小學生甚至都在追求“選秀明星”,他們知道男團組合、流行音樂,卻沒聽說過經典傳統曲目《二泉映月》,可見他們對于藝術的鑒賞能力在不斷下降,通過對民族音樂的學習可以重新激發他們的藝術素養,在新課改中增加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等優秀京劇曲目,為學生學習傳統曲目提供了平臺,不斷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提高藝術審美能力,為民族音樂的長遠發展夯實基礎。
二、民族音樂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現狀
民族音樂是我國文化中的關鍵元素,在完善當中也會受到多元文化的沖擊,尤其當代快節奏生活下,人們無法靜下心來欣賞民族音樂,反而更加追求“快餐式”的流行音樂,雖然在教育改革中大力推行傳統文化的學習,然而在小學教學中民族傳統音樂教學仍然有待完善。首先,音樂教材單一,傳統音樂占比較輕,雖然對這種傳統音樂類型充滿學習欲望,然而教材中的內容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這直接影響到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其次,教育方法單一,還堅持固有的“傳授式”教育方法,缺乏體驗式、互動式教育,無法達到興趣引領學習之目標,缺乏一定的教學器材,學生無法全面了解和掌握民族樂器,影響了學習效果;第三,教學活動單一,沒有將課堂內容延伸到課外,缺乏音樂比賽、音樂社團活動等平臺,對新媒體等運用不到位;第四,師資力量單一,雖然小學聘請的都是具有專業背景的音樂老師,但是后期缺乏對民族音樂的再教育培訓,使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師資力量有待提升。
三、民族音樂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改進措施
(一)拓展教學方式,激發學習興趣
培養學習興趣才能建立扎實的學習推動力,在實際教育過程中要創新教育方式,堅持以興趣為指引,切實引領學生求知欲望,如在介紹民族樂種時不要單純依賴理論教學,可以通過以視聽體驗提問的方式,充分利用網絡媒體、視聽影音等媒介,創造立體化的教學感受。如在學習民族音樂的不同樂器時,可以利用播放視頻影像的方式讓學生視聽不同民族樂器的聲調,在寓教于樂之中強化學習效果,調動課堂學習氣氛。此外,教師可以細心觀察學生的音樂愛好,如喜歡聽周杰倫音樂的學生可以選擇以聆聽《菊花臺》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其中運用的民族樂器;視聽《吉祥三寶》中讓學生感受蒙古族音樂的豪邁,在流行樂中尋找民族音樂的精髓,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拓展教學平臺,豐富教學內容
在現代化教學中應該充分運用新媒體,不斷拓展教學平臺,延伸教學課堂,形成“線上+線下”的互動式教學模式,在課外之余鼓勵學生自發組建民族樂器互動小組、民族樂交流廣角以及民族樂知識問答比賽等活動,在校園聯歡會以及各大晚會活動上為民族音樂表演預留空間,為具有民族音樂特長的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營造學習民族樂的良好氛圍。另外,可以積極組織學生到相關的場館進行參觀,特邀傳統音樂家等音樂權威到校為解決音樂發展史及其特點,以學生喜歡的模式組織吸,引其積極參加,不斷拓展學習交流平臺;鼓勵學生家長為有興趣的學生提供觀看民族音樂的機會,真正激發學生的興趣,不斷培養學習民族音樂藝術興趣,陶冶藝術情操。
(三)強化師資力量,提高教學水平
優秀的師資力量是確保教育水平的保障,對于學校而言必須要保證師資力量,培養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一方面,要聘請具有民族樂背景的優秀人才,組建學校民族音樂人才隊伍,研究適合本校學生的教學目標與體系,同時要加大教師在民族樂方面的培訓力度,為學生帶來更加專業的學習體驗;另一方面,學校積極開展教學交流活動,以外出學習、內聘專家等方式,為教師提供自我提升的空間與平臺。此外,強化獎懲措施,設立績效考評機制,定期在學生之中開展調研以及評分等形式,激勵教師不斷完善自己,提升教學水平。
四、結束語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音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需要我們后來人不斷研究和發揚,正所謂“少年強則國強”,民族音樂更需要從小抓起。然而當前快節奏的社會發展背景下,學生更多關注流行樂等,忽視了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在小學教育中出現了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平臺受限等現實問題,對此,應該不斷拓展教學平臺、豐富教學活動、強化師資力量,為學生帶來生動的民族音樂學習體驗,創造和諧的學習氛圍,為民族音樂的進一步完善積蓄和儲備后備力量。
參考文獻
[1]何晶.貴州民族民間音樂在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5(31).
[2]彭霞郡.音樂教學呼喚民族的聲音——論小學民族民間音樂教學的策略[J].浙江教育科學,2016(3).
[3]李優優.小學民族民間音樂教學的方法與探索[J].新課程(中),2011(3).
作者姓名:張晉春(1985—),女,漢族,山西忻州人,畢業于太原師范,音樂教師,本科,山西省中小學二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