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花
【摘要】以道馭術,作為我國語文教學的準則之一,其內涵對于當今語文教學的影響極其深遠。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各種新媒體的教學方式不斷滲透進各個學科。在這種大環境下,如何合理把握以道馭術的準則,幫助語文課堂高效提升成了時下各位高中教學工作者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就將以此問題為重點展開簡要討論。
【關鍵詞】以道馭術;高中語文;信息技術;教學研究;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識碼】A
目前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科技不斷進步,我國教育與時代一起騰飛,各種利用新技術新手法的創新教學理念層出不窮,在這種大環境下各種教學方式的運用變得十分復雜,然而究竟何種教育方式最為貼合我國語文課堂教學的發展需求尚無定論,但是可喜的是在當今這種環境中,隨著各位教育工作者們的不斷摸索,越來越多的教學理論得到了更好的發揚,這其中以道馭術的基本原則正是大多數成功教育工作者們在探索道路上所遵循的準則。在以道馭術的準則下,語文教學得到飛速發展。這其中不僅包括對于學生語文修養的提升、文化內涵的提升,同時也包括通過各種渠道達成的對語文教學課堂效率的提升,這其中最為主要的便是信息技術的利用。
一、“信息技術之道”于“語文課堂之術”的作用
信息技術作為一種信息處理手段包含了方方面面的內容,既有對于信息收集篩選工作的大數據技術,又有對于信息媒體的應用技術,而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進行最直觀應用的也正是這兩種技術。當今語文課堂具有較強的共融互通性,同樣的課程內容,跨度極大的兩個省份可能會共同應用,同樣的課程資源,完全不同的兩個地區也同樣很可能共同使用,這種特性不僅是因為漢語文化的共融性,同時也依賴于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當然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是在課堂寬度上的遞增,還包括了對于課堂深度的加深。在傳統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僅僅能夠通過教材或者參考書所列備注、所繪圖畫來對課文內容進行一定的補充說明,而絕大部分的內容則需要老師進行抽象的文字講解,這對于一些與生活聯系緊密的現代文尚且好說,但是對于一些時代較為久遠的文言文而言就顯得力不從心了。但是隨著信息技術應用的不斷加深,各種媒體設備的廣泛應用豐富了課堂的教學手法,我們將這種多種信息技術媒體打造的課堂教學模式成為多媒體教學。在多媒體課堂中,老師不僅能夠通過講解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同時能夠通過各種媒體的相互配合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使其獲得最大化地感官刺激進而加深對于課堂內容的體驗與理解,極大地增強了課堂的體驗感、帶入感,極大地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由此可見,信息技術是幫助高中語文教學走入現代化的重要工具,是信息技術讓我國語文教育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二、“信息技術之道”與“語文課堂之術”的融合
教學方法與教學內涵的融合作為目前十分流行的話題經常能夠出現在我們的事業中。所謂“融合”,并不是簡單地把一樣事物加在另一樣事物之上,而是需要將兩種事物的內在進行深刻的關聯,從內涵中找尋切合點從而以一種事物的優勢推動另一種事物的發展。而對我們目前的語文教學而言就是要將信息技術的優勢廣泛地與語文教學內容相關聯,從而幫助現代語文教學獲得長足發展。
眾所周知,當今高中語文的課堂教學不再是單純地讀背課文外加老師講解了,語文知識雖然仍占有很大比重,但是學科素養、學習興趣、文化感知等多方面的內容也逐漸成了我國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課堂內容,對于這些內容的把控往往很難通過單純的課堂內容的講解達到,需要老師借助一定的方式方法促進目標的順利實現。信息技術作為可選方法之一,一方面是由于其自身所具有的十分鮮明的時代特性能夠幫助語文課堂教學緊跟時代發展,另一方面就是由于其與語文教學的高度親和力。這種親和力并非與生俱來的,眾所周知,信息技術對于學科的加強往往是一些較為直觀的體驗加強。例如在《桃花源記》課程中通過多媒體演示的方法具化圖像聲音信息,提升學生對于“桃花源”的景觀環境、人物特點的認識,再如大數據技術對課堂學生知識屬性的理解深度的加強。因此,在進行信息技術的語文教學融合時,我們同樣要從這方面入手,提升語文課程內容與信息技術的結合深度將一些講解、理解的難點問題與先進信息技術的多媒體演示相結合,圖像和音頻相結合的方式降低內容的理解深度、削弱理解難度,并通過大數據技術收集學生的學習狀況并且有針對性地分析調整,實現語文課堂講解的科學化、時效化,使語文課堂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針對高中語文教學的時間緊任務重的特點,提升教學效率,確保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有序。
三、“信息技術之道”與“語文課堂之術”的矛盾化解
在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與語文教學相沖突的問題,例如如何保證學生在觀賞視頻、欣賞音頻的過程中不僅被絢麗的音頻、視頻內容所吸引,而是能夠通過這種欣賞形式達到更高的學習效果;再如在進行課堂實際調查時,如何保證學生的數據收集工作所掌握的信息真實有效。
面對這些信息技術帶來的新時代的教學矛盾,我們首先應當予以正確的認識。新式的教學手法固然會帶來新的問題,但我們決不能因諱疾忌醫而故步自封。隨著時代的發展與前進,新式教學手段的引入是未來高中語文教學必然趨勢,合理化解其中矛盾才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式。面對這些問題時,我們要本著有問題,就要以解決問題的態度對問題提起重視,而非因為問題而出現就草率地拋棄先進的方法與理念。
其次,要明確傳統文化的教學離不開先進手段的支撐,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們離傳統文化的形成環境越發久遠,而對于出生在新時代的“00后”則更是如此。如何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文化特色,一直以來是語文教學面臨的重要問題,而信息技術的引入給了這個問題一個較為完美的解決方案,因此我們要通過這種手段積極地探索利用,進而以全新的姿態開啟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相融合的教學新時代。
總而言之,在面對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新式教學時,我們應當秉著不斷進步的態度,努力為高中語文的發展探索新方向。就目前而言,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前景依舊十分廣泛,很多技術尚未開發,很多知識領域尚未涉足,很多教學方法有待驗證,很多教學思想有待發掘。在新課標不斷推行的今天,我們作為老師,有責任有義務承擔起探索新時代的責任,而學校作為新文化的傳播場所,更加有責任有義務幫助學生了解新科技,學習新技術。作為學生學習道路的領航員,老師更應該從自身做起不斷接觸新思想,不斷探索新方法,以百變之道馭語文教學之術,讓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在新時代的科技中不斷散發新的光芒。相信在未來,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高中語文教學一定會踏著信息技術的新風不斷進步向前,以全新的姿態去迎接一個又一個新的挑戰。
參考文獻
[1]沈瑤.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課程融合的問題和對策[J].教育信息技術,2016(12).
[2]唐修亮.“互聯網+”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變革的思考與實踐[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17(2).
[3]王彩云.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新思路開拓的策略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