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平香
【摘要】社會在不斷發展和進步中前行,小學語文教學也在此基礎上實現了改革與創新,通過健康教育模式,全面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發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方式。本文在健康教育的理念下,深入研究如何具體實施到小學語文課程中,為教學效率提供有力的保證。
【關鍵詞】健康教學;小學語文;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關于健康教育,主要指的是學生的身體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小學階段的學生是身體和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健康教育問題,通過健康教學方式,調節學生的學習狀態,引導小學生健康成長。
一、立足目標,搭建平臺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學到基本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要在此基礎上對學生實施健康教育,在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為學生營造一個最佳的健康教育氛圍,關注學生的需求與特點,結合實際的找準情況不斷優化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搭建健康教學平臺。
例如,在學習《媽媽睡了》這篇課文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并且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到課文中深深的母愛之情,讓學生懂得應對父母多一份關愛。在授課前,教師可以通過歌曲的方式導入教學內容,在課堂上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曲,并向學生提問:“聽到歌曲后你們想起誰了?她是怎樣的?”學生們回答:“我想起了媽媽,我的媽媽是和藹的。”有的學生回答:“我的媽媽是嚴厲的。”等等。教師說:“無論媽媽是怎樣的,都是愛你們的,希望你們越來越好,在今天的學習中,我們的課本中也有一個媽媽,她非常愛她的媽媽,她把媽媽睡著時候的樣子描寫了出來,誰能幫我讀一讀呢?但是讀的時候要注意,媽媽睡著了,我們要輕一點,不要吵醒媽媽。”通過閱讀,教師繼續向學生提問:“睡夢中的媽媽是什么樣的?”學生們的答案有:“媽媽很美麗。”“媽媽很溫柔。”“媽媽很累。”等等,教師繼續引導學生,媽媽這么累的原因是什么?是為了我們的家庭,也是為了我們每一個學生,每天都在不斷操勞,去不求任何回報,不僅值得我們尊敬,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愛她。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再次閱讀課文,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媽媽與我們之間的情感,就是在立足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可以讓學生回家之后觀察自己的爸爸媽媽,結合課文內容,仿照課文寫一篇關于自己爸爸或者是媽媽的文章,通過教學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二、挖掘文本,合作共學
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對文本資料進行挖掘,并利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在共同互動中實現合適的交流,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實現情感的升華。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者,要積極鼓勵學生對課本內容進行探究,增強對文章的理解與掌握,自主去發掘和體驗課本內容中的核心內容與情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情感升華,實現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
例如在學習《小公雞和小鴨子》這篇課文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充分理解課本內容,并通過小公雞與小鴨子之間的故事,感受到相互之間的關心和幫助之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以圖片的形式引導學生展開學習:“今天在課堂上,我為同學們帶來了兩只可愛的小動物,他們分別是小鴨子和小公雞,同學們認識它們嗎?你最喜歡哪種動物呢?”同學們對小動物都非常感興趣,紛紛舉手回答。教師:“在本篇課文中,小公雞和小鴨子是兩個好朋友,它們在出去玩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它們是怎么解決的呢?你認為還有其他更好的解決方法嗎?”教師在教學的基礎上,對班級內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每個小組為兩名成員,分角色扮演小公雞和小鴨子,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以課本內容為中心進行改編和拓展。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兩人一組進行故事表演,結合自己的思維和想象,走入課本中兩個不同的角色中,感受人物之間的關系。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別在課堂上進行簡短的表演,表演完成后,評選出最佳的小組進行獎勵。
教師最后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明白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學習中,都需要朋友、家人、同學等之間的相互合作與幫助,相互之間取長補短,才能實現共同成長和進步,讓健康教育于無形中見效果。
三、加強實踐,拓展訓練
語文學科知識具有實踐性和工具性的特點,教師在課堂中應靈活運用語言文字,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健康的情緒和身心,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發展過程,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去實踐和探索,不斷引導學生自主創造能力和學習信心的進一步發展。課堂中教師應從學生的綜合發展角度出發,找到課堂知識的滲透點,使學生在實踐體驗中獲取良好的學習信心。
例如在學習《小公雞和小鴨子》這篇課文時,教師要讓課堂教學更加靈活更具有實踐性,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探索空間,切實做到學用結合,使學生在實踐中無拘無束地施展自己的才華。這篇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講述了小公雞和小鴨子相互幫助的故事。這篇課文的情節生動有趣,具有較強的思想性。為了使學生在實踐中升華對文章的情感,培養學生健康快樂的情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實踐體驗表演活動,首先讓學生分角色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熟悉課文的句子,并依據教材的訓練重點和難點,設置學習內容“小鴨子急得直叫喚”要用怎樣的語氣表達?教師要引導學生邊朗讀邊體會,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和角色體驗,懂得小伙伴之間要互相幫助的良好品質。
教師在語文課堂中要引導學生把學習內容與實踐相結合,通過演一演或說一說等實踐學習活動,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在歡樂的學習氛圍中釋放自己的情感、情懷和心理素質,讓學生的情緒和創造力得到升華。
四、總結提升,深化教學
健康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實踐過程中,教師要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文章的詞語分析中,并引導學生在理解文中思想情感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總結歸納,進一步深化學生對文中情感的理解,同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對學生進行適時點撥和啟發,鼓勵學生對文中情感進行深入思考探究,并結合自己的認知和生活經驗,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認知。
例如在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可以懂得飲水思源的道理,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文本內容,深入體會毛主席關心愛護人民群眾和鄉親們同甘共苦的崇高思想,教師:“文中的挖井人是誰?”“不忘挖井人的人指的是誰?”使學生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礎上,進一步結合文中情節展開豐富的想象,在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含義的基礎上,充分體會到毛主席的美好品質。在健康教學理念下教師要指導學生去深入理解每句話的意思,并學習毛主席關心人民疾苦的崇高思想。
在健康教學理念下教師要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去深入探究學習課文中的人物情感,有目的地指導學生對文中詞句進行總結和體會,進一步促進學生對文中人物情感的體驗,讓學生從思想認識上得到了升華。
總之,在現代教育教學不斷完善和發展的今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健康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健康教育的方式引導學生實現全面的進步,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空間,不斷凈化學生的心靈,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為我國培養新型的人才而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沈小慶.以人為本,以文化人——小學語文教學的語言藝術應用的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10).
[2]羅美華.以人為本 ? 張揚個性——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個性[J].情感讀本,2016(32).
[3]王愛麗.踐行以人為本 ? 強化綜合能力——淺談小學語文自主活動學習形式[J].課外語文,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