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強
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十分悠久的發展歷史,是幾千年來中國智慧的結晶。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將中國傳統文化滲透其中,將大大提升教學的實效性,在深化學生語文知識水平的同時,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文章在深入分析高中語文教學特點的基礎上,較為詳細地闡述了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中國傳統文化;語文教學;滲透研究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鮮明文化特點的中國傳統文化形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文化傳承和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語文是高中教育階段的重點學科,與中國傳統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可以使語文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師未能在語文教學中積極滲透中國傳統文化
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教師一般只講授教材中的內容,對教材以外的內容涉獵較少。且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無法立即發揮實質性作用,無法使學生快速得到語文能力提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應當潛移默化、綿綿用力、久久為功。任何一種教學方式,都需要教師在課前進行認真的研究,做好備課工作,提前想到教學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同時在傳統文化滲透的過程中,不斷調整,以便更好地掌握教學節奏。從目前的高中語文教學實際來看,很少會有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重視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因為當前教師的教學任務比較繁重,如果選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就需要進行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同時,受當前教育機制的影響,教師面對較重的教學壓力,不能很好地處理教學創新與教學任務之間的關系,即使已經意識到了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但是仍然會按照傳統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
(二)滲透中國傳統文化沒有發揮實質性作用
隨著核心素養概念的提出,優化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逐漸成為教育發展的主要方向。教師在積極地實踐教學之中開始嘗試各種全新的教學形式,但是其中仍存在著諸多的難題。就滲透中國傳統文化來講,教師在實際開展教學的時候,過于關注形式上的應用,對實質性內容缺乏足夠的重視和了解,從而導致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一直停留在較為淺顯的層次,沒有和高中語文教學進行有機融合。
二、中國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的有效對策
(一)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為傳統文化滲透奠定基礎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文化之前,教師首先應該明確幾個教學問題: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到怎樣的程度?學生的基本學習特點是怎樣的?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都存在哪些關鍵的問題?在明確了這幾個基本的教學問題之后,教師才能結合實際情況,制訂明確的教學滲透計劃,使困擾學生學習的關鍵問題得以解決。教師應該在保障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只有學生具備了良好的知識基礎,后續的教學過程才會更加順利地進行,同時也可以有效改變學生兩極分化的局面,提高學生學習的信心和熱情。比如教師在講解《離騷》這篇課文的時候,在學生基本了解《離騷》的內容之后,就可以開展中國傳統文化的滲透。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更多有關屈原的故事,因為這些故事中體現出古人高潔的品性,折射出傳統文化的光輝,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內涵。
(二)營造良好教學環境,促進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
教學環境的營造是促進中國傳統文化滲透的關鍵因素。在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運用中國傳統文化給學生營造一個相對自由和寬松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按照自己的進度和形式開展學習活動,而不是像灌輸式教育那樣對學生進行諸多方面的限制。比如在教學《負荊請罪》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結合課文內容,介紹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講解古人對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理解,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負荊請罪中蘊含的情感。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而且可以深化學生對負荊請罪這個成語的理解,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
參考文獻:
[1]聶新萍.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47):263.
[2]黃業志.高中語文教學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4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