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小雨 張景哲
關鍵詞 未成年人 犯罪 預防
作者簡介:涂小雨,湖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學院講師;張景哲,湖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學院2015級法學專業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D924.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10.261
未成年人犯罪預防是在一定的范圍內,國家通過立法、司法、教育等手段來預防未成年犯罪的發生。隨著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的增多,未成年人犯罪預防的重要性也在不斷提升。2018年,我國針對未成年人犯罪預防舉行了會議,總結了各省市各部門對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工作的情況,提出了相應意見。可見,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制度是我國犯罪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制度的法源相對較少,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包括《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一類包括現行《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部分條款。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規范的是未成年人犯罪預防的綜合治理。這兩部法律并未將懲罰作為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手段,而是從司法、社會、學校、家庭四個層面對未成年人犯罪預防進行規定,協調各方治理,使全社會更多地關注未成年人,減少未成年人犯罪,維護家庭和社會的穩定,為我國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工作做出巨大貢獻。
現行《刑法》和《刑事訴訟法》的部分條款也是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刑法》明確劃分了刑事責任年齡,規定了未成年人需要承擔的幾種刑事責任,并規定對教唆未成年人犯罪的行為人進行從重處罰,既對未成年人進行了警示,又保護未成年人不受非法誘惑。《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制度和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都表明國家愿意給予未成年人改過的機會,使他們更好的得到幫助,避免犯罪。
我國未成年人犯罪預防以綜合治理為主,不僅只依靠法律的手段,也通過社會各方面協調干預來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形成社會、學校和家庭的聯合預防體系,在實踐過程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
一是未成年人犯罪預防法律法規相對缺乏。我國沒有專門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獨立的實體法和程序法。無論是從實體法上還是程序法上,未成年人犯罪的規制通常運用成年人法律進行懲罰,實施的也是成年人的法律程序,兩者之間沒有任何的區別。由于我國規制未成年人犯罪所頒布的法律較少,大部分法律法規目的是解決未成年人犯罪之后的懲罰與改造問題,以懲罰未成年人犯罪為主,而非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用來《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主要涉及的是制度框架,而非具體措施,對如何具體進行預防的規范十分有限,尚不全面。
二是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與現實脫節。近年來,在我國發生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的比例在急速增長。大量未成年人的惡性刑事案件因為未成年人的年齡問題無法得到規制。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未成年心理和生理成熟年齡提前,很多未成年人在十二三歲的時候已經擁有了跟成年人一樣的判斷是非的能力。而目前我國對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責任年齡的劃分節點,仍然是14周歲以下不承擔刑事責任和18周歲以下承擔有限度的刑事責任,我國對未成年犯罪的刑事責任年齡的法律定性已不再準確,亟待修改。
三是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制度缺乏系統性。我國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問題上沒有形成一個協調統一的體系。從國家層面看,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沒有沒有獨立的預防機構,沒有規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資金投入不足;從制度層面上看,沒有一部明確的法律規定我國負責未成年人犯罪預防的主體,似乎每個司法行政部門都有預防未成年犯罪的責任,但工作部門的職責不明,缺乏具體的職責劃分和責任分工,各部門之間缺少交流,各部門在預防工作中出現脫節,很容易出現制度真空,導致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審判執行情況不明確,不能夠形成有效、協調的預防體系。而在具體的預防工作中,政府和其他部門還是以務虛為主,未成年人犯罪預防措施很難得到落實。
四是未成年人犯罪社區矯正制度存在缺陷,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區矯正效果不明顯。
首先,有關于未成年犯罪社區矯正制度的法律不夠完善,沒有立法支持,在我國現行法律的規定中只是一些概括性的規定,沒有專門針對未成年人的法律規定。
其次,由于我國未成年犯罪社區矯正制度起步較晚,各個方面還不是很成熟,現有的社區矯正機構工作人員少,專業素質不過硬,社區矯正工作人員業務水平不足。
再次,矯正項目單一且針對性不足,沒有區分矯正對象,無論是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都適用相同的矯正措施,缺乏針對未成年人犯罪的矯正措施,缺少專門的未成年人犯罪社區矯正機構,無法滿足未成年人犯罪預防的實際需求。
最后,我國現有的矯正機構還不成規模,發展較慢,且國家對其投入較少,大部分還是社會出資,未成年人社區矯正社會關注度較低、資金投入不足。
五是未成年犯罪預防教育制度存在缺陷。社區、家庭等方面對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并沒有很好地執行。在社會層任上,大眾媒體肆意傳播不利于未成年人成長的暴力新聞和事件,社會自身良好的傳播功能被弱化;在學校層面上,學校以升學率為主,對待成績不同的未成年學生不能一視同仁,兩極分化嚴重,開設法治教育課程僅僅是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課程形式單一,上課時間不能夠穩定,大多數的上課時間大都被其他文化課所占據,法治教育不足;在家庭層面上,部分家長自身法制意識淡薄,使未成年人在家庭中不能接受良好的法制教育。同時,在預防未成年犯罪的教育問題上,社會、學校、家庭沒有形成良好的聯動,三者的相互作用并沒有很好的體現。
一是完善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制度的法律法規。國家應該通過立法的形式加強社會公共管理,對未成年犯罪進行明確的法律職能分配和職責落實;制定《未成年人刑法》,明確未成年人犯罪的一系列問題,根據未成年人犯罪的實際情況使用合適的刑罰,同時,應在《未成年人刑法》中規定未成年人犯罪封存制度及其配套措施;建立未成年人取保候審制度,放寬未成年人保釋的條件,提高未成年人的保釋率,避免未成年人在監獄跟過多的犯罪分子接觸;建立暫緩判決制度,對罪大惡極的未成年人犯罪和有前科的未成年人之外的其他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實施暫緩判決,在此過程中達到挽救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建立未成年人獨立拘留制度,考慮到與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身體還沒有發育成熟,心智不健全,司法機關在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過程中要有獨立的程序,限制適用成年人的逮捕程序,對那些社會危害性不大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不實施拘留,保護未成年人的法律權益。
二是調整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和應承擔的罪名。根據未成年人的心智能力、判斷能力重新劃分刑事責任年齡,面對未成年人思想逐漸開放和學習能力逐步提高、心智和生理上成熟加快的現狀,重新調整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年齡,根據未成年人對違法犯罪的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受教育的實際情況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標準;重新確定未成年人應承擔的罪名,在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同時明確未成年人應承當的刑事責任,不僅僅是未成年人嚴重犯罪需要承擔刑事責任,還需要將目前日益嚴重的未成年人傷害他人的現象(如校園霸凌等)、搶劫、盜竊、網絡犯罪等現象加入到未成年人應承擔的罪名之中。
三是構建未成年犯罪預防三方預防協調機制。通過立法建立政府、社區(學校)、家庭三方聯合預防機制,定期溝通、協調,明確規定三方的溝通方式和配套措施。
首先,政府相關部門、社區負責人和家庭代表定期舉行會議,對未成年犯罪預防工作進行認識、反思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有效建議。
其次,政府、社區和家庭應該要處在平等的地位上,互相聽取各方的建議,政府部門整理具體內容,各方共同實施。
最后,實施量化工作制度,政府部門規劃工作計劃,社區和家庭應當配合,定期向政府部門上報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具體問題和情況。
四是完善未成年人社區矯正制度。
首先,制定《未成年人社區矯正法》,對未成年人社區矯正的責任分配、具體措施作出明確規定并嚴格執行,推行未成年人行刑社會化理念,避免未成年人罪犯在監獄中受到不良影響,使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執行服務于未成年人罪犯再社會化的目標。
其次,設立專門的未成年人社區矯正機構,考慮未成年罪犯的心智狀態,根據未成年人犯罪時的狀態和犯罪的后果規定適當的矯正程序和方式,并且配備熟悉未成年人心理狀態的工作人員。
再次,加大未成年罪犯社區矯正機構的資金投入和建設力度,在增加國家經費投入的基礎上,吸引社會支持和第三方投資,保證矯正機構的長期性和穩定性,特別要重視貧困地區和未成年犯罪高發地區的社區矯正機構的建設。
最后,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吸引高水平社會工作者參與社區矯正,為未成年罪犯提供專業的引導,針對未成年身心健康的獨特性提供富有針對性的矯正措施。
五是完善未成年犯罪預防教育制度。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豐富法治課程的形式,定期組織學生法院旁聽,增加學生的法制觀念;社區可定期開設的家庭預防犯罪課程,以家庭為單位參加未成年犯罪預防學習。
參考文獻:
[1]卞菊華.淺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點原因及預防對策[J].法制與社會,2016(23):178- 191.
[2]姬艾佟,禹楓.從五個方面強化未成年人犯罪預防體系[J].人民檢察,2018(11):80.
[3]朱磊.試論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制度的完善[J].中國律師,2015(6):78-79.
[4]柯松江.刑罰視角下未成年人犯罪預防研究[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4(7):105-106.
[5]林慧青,張麗霞.未成年人犯罪預防體系研究——以主體防控為建設基點[J].中國刑警學院學報,2018(2):61-66.
[6]李姍.未成年人犯罪預防的機制優化[J].知識經濟,2018(1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