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教育”時代的到來與發展,教育的手段和方式也在發生著飛躍式的變革。微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工具,逐漸被更多的人所熟知、掌握和應用。在統編版教材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微課對于學生在自主學習環節中提高學習效率發揮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微課;自主學習;道德與法治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9-015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9.141
微課是以視頻元素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的教與學活動。微課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學生的自主學習相結合,對于學生知識點的掌握和整體學習效率的提高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也對教師和學生的教與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自主學習環節中應用微課的必要性
首先,統編版教材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內容,是以憲法為主線貫穿整本教材,教材中涉及了對憲法的認識,憲法所規定的公民權利和義務,我國的國家機關和國家制度、法治精神等,這些內容具有理論性強、學生不易理解等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將知識內容準確地告知學生,學生才能更準確地掌握知識,進而逐步理解和內化。運用微課進行自主學習,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尤其是第二單元中憲法規定的公民權利和義務,第三單元的國家機關和國家制度。利用微課自主學習,使學生在掌握理論性的知識內容的基礎上知道是什么,然后教師再根據相關內容設置情境,進一步解釋為什么,進而再探究怎么做。使知識內容做到系統化、明確化、清晰化,促進學生的學習實效。
其次,使用微課進行自主學習,能夠豐富教學的手段和形式。有效的教學手段和形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效。
1.微課作為一種以視頻元素為主要載體的教學工具,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重點、難點、疑點內容清晰明了地呈現在學生面前,用簡短、清晰、明確的視頻呈現教學內容,比起教師的口授,更有助于學生掌握理論性較強的知識內容。
2.在利用微課進行自主學習過程中,用與知識內容相對應的情境呈現課程,更能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從而促進學習成效。例如在學習《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時,微課展示相對應的情境,用圖片呈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的表決通過,體現了人民代表大會的立法權,使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印象更加深刻明了。
3.課后練習型微課還能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鞏固,改變學生以往的復習鞏固模式,也就是動筆做題的模式,使學生的學習效果檢測更具趣味性,提升檢測的實效。例如,在學完《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后,以微課形式展示相應的練習活動,學生對照微課視頻中的活動,進行自主檢測,最后對照答案進行自查,使學生的練習形式不再枯燥。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微課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的具體做法
(一)知識復習型微課在自主學習中的應用
知識復習型微課多應用于新課開始前的舊課復習或新課導入環節。知識復習型微課,就是將知識復習與微視頻相結合,通過教師的整理將課程知識點進行整合錄制,使得知識復習型微課呈現出組織嚴密、系統性強、直指重難點、目的明確、便于強化記憶等特點。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觀看此類微課,對學習過的內容進行復習強化。
(二)情境學習型微課在自主學習中的應用
情境學習型微課一般在課程進行時自主學習環節中應運。在微視頻中呈現與學習相關的情境,由學生自主觀看富有趣味性的情境型微課,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明確相關內容,再通過完成教師設計的相關題目來檢測自主學習情境。情境學習型微課呈現簡潔系統性、趣味性等特征。簡潔系統性特征是微課本身就具有的特征。而趣味性特征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情境學習型微課中的特質更為突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理論性較強,只有富有趣味性,才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實效性。如,在講解第六課《我國的國家機構》中國家的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司法機關的關系是什么,就可以通過情境學習型微課進行自主學習,明確三者的關系。當然,這一微課就應富有趣味性,便于學生理解和學習。
(三)練習型微課在自主學習中的應用
練習型微課多應用于課程中的學習檢測環節。練習型微課就是將練習題制作成相應的微課,呈現互動性和趣味性,以一種新穎的方式引導學生自學完成與教學內容相對應的習題,從而夯實基礎知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練習型微課同樣具有可應用與實效性。初中道德與法治內容的理論性特點突出,學生學習之后必須要進行知識內容的鞏固。學生利用微課練習題可進行自主學習和檢測,改變以往的筆答練習模式,使學習更具趣味性,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由興趣為引導,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
參考文獻:
[1]劉陽.多媒體網絡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探索[J].名師在線,2019(8).
[2]康淵雪.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滲透生命教育的思考[J].新課程(中旬),2019(2).
[責任編輯 谷會巧]
作者簡介:張龍(1980.5— ),男,甘肅安定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道德與法治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