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英語翻譯技能是高職學生跨文化交際的主要能力,對其未來職業發展至關重要。“翻轉課堂”教學方法與實踐性特征突出的高職英語翻譯教學高度契合,通過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環節,以網絡教學資源和翻譯實踐平臺為載體,通過師生高效互動,使學生在譯中學,在學中譯,不斷提高翻譯能力。
【關鍵詞】翻轉課堂;高職英語;翻譯教學;實踐
【作者簡介】李同良(1965.02-),男,漢族,河南新鄉人,嘉興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翻譯實踐與翻譯理論。
翻譯能力是一項必須經過反復實踐訓練才能獲得的語言應用能力,純理論的夸夸其談難以使學生獲得此項技能。而“翻轉課堂”與高職翻譯教學特征高度契合,突出翻譯教學的實踐性,注重學生的學習參與性,能夠極大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
一、翻轉課堂與翻譯教學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 )是一種手段課,是一種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更個性化的教育,此方式下學生必須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從而培養學生更高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在翻轉課堂上,老師不是課堂主宰者,而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信息化環境下,學生更可隨時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預習、學習和復習,學習行為不再被課堂的時空因素局限。翻轉課堂是一種傳統班級授課制下教師直接講解與建構主義生活化教學學習觀所相結合的混合型教學模式。
高職英語翻譯教學因其突出的自主性和實踐性成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最佳的實踐對象。高職英語翻譯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學生語言水平相對較低,對翻譯的認知度較低,翻譯實踐較少。翻轉課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翻譯實踐逐步認識翻譯,運用并掌握翻譯技巧,提高翻譯興趣,積累翻譯經驗,培養翻譯技能。
二、翻轉課堂教學實踐
我們根據高職英語翻譯教學自身的特點和規律為翻轉課堂教學的實施創造了必要的條件,保障其順利高效地實施。
1.在線學習資源構建。在線教學資源是實現翻轉課堂教學的基礎。優質的教學視頻、音頻、PPT,文檔等是翻轉課堂開展的前提,是學生課堂上實現知識內化的源泉和保障。在線教學資源除了自制之外,也可以利用網絡開放的資源,包括情景教學視頻、翻譯范例、翻譯技巧案例講解、翻譯理論應用等。
2.翻譯實踐平臺建設。“做(譯)中學,學中做(譯)”是高職英語翻譯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的核心。“做(譯)”需要平臺,平臺是將翻譯知識轉化成翻譯能力的載體。我們采取了兩個措施完成翻譯實踐平臺(場所)的建設。一是建設校內“網絡化翻譯實踐平臺”,通過安裝翻譯軟件對語言實驗室進行升級改造,使其成為能夠完成整個翻譯流程的實踐平臺。二是“引企入校”,為學生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在強化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的同時,我們還將企業引入校園,縮短教學與實踐的距離,學生不出校門就可以在企業進行頂崗(翻譯)實踐。
3.師資隊伍優化。師資隊伍建設關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英語翻譯教學中實施的成敗。擔任高職英語翻譯教學的老師必須具備較高的翻譯實踐能力,對翻譯理論有一定的研究;此外我們還充分利用引企入校具有的優勢,聘請合作企業中翻譯實踐經驗豐富的業務骨干作為翻譯實踐指導教師,發揮他們翻譯實踐能力強和翻譯經驗豐富的特點,為翻譯實踐課程高質量的運行提供保障。
4.教學材料精選。翻譯實踐材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是突出實用性,選擇未來職場需求的翻譯素材,二凸顯鮮活性,選擇新穎鮮活的翻譯材料。與翻譯理論一起放置于課程網絡平臺,實現“網絡化”,及時更新和補充,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求進行選擇、提取,學生根據自身需求進行自主學習和復習。
5.教學方式變革。摒棄傳統課堂教學方式,以網絡資源帶動學生自主學習,以預習學情分析有效掌握學生預習情況,以課中互動活躍課堂,提高課堂效率,以個性化輔導培優補差,鞏固學習。
以學生為中心,以項目為引導,以平臺(或公司)為載體,在老師指導下使用不同的翻譯技巧,獨立或協作完成委派的翻譯任務。此外,通過任務的差異化分配,為雙語水平較高的學生提供更上一層樓的機會。
6.教學評價重構。我們使用過程性評價對學生參與翻譯教學和翻譯實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行評估,采取翻譯公司(企業)的評價體系,在準確性、規范性、流暢性以及可接受性等方面,對翻譯成果(譯文)進行評價,并借此對學生的翻譯能力做出判定。兩種評價方式的有機結合能夠對學生在整個翻譯課程學習中的表現給予客觀、完整和真實的評價。
三、翻轉課堂教學的實踐效果
將翻轉課堂運用到高職英語翻譯教學中,極大提高了學生的教學參與度,鮮活實用的教學素材使其興趣盎然;師生互動更加密切,即時指導更具實效;譯中學,學中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分工合作,共同進步。
翻轉課堂在高職英語翻譯教學中的運用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一是教師的翻譯實踐能力和翻譯理論水平有待提高;二是學生課前預習需要將強監管和指導,三是翻譯需要耐心和細心,費時耗力,需要采取有效措施維持學生的翻譯實踐積極性。
四、結語
從實際效果來看,將翻轉課堂融入高職英語翻譯教學能夠消除傳統高職英語翻譯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端,通過學習前置,教學場所職場化,以項目為引導,以實踐為手段,通過高效的師生互動,使學生將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有機結合,在譯中學,在學中譯,不斷提高翻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