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魯迅的《狂人日記》里面有一句話:“從來如此,便對嗎?”短短七個字,道出了批判性思維的本質,敢于質疑現存的觀點就是批判性思維的開始。在現代社會,批判性思維被普遍確立為教育的目標之一。本文闡述了批判性思維的本質以及對批判性思維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做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質疑;批判性思維;英語閱讀
【作者簡介】馮蘊,東臺市實驗中學教育集團城東分校。
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甚至發展中國家委內瑞拉都把批判性思維作為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隨著時代的發展,批判性思維顯得愈加重要,不僅僅是一個成功人士的必備手段,同時也是培養我國棟梁之材的有效途徑,在我國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批判性思維教學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同時還能夠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更加理智地看待問題。
一、 批判性思維的概念
批判性思維又稱明辨性思維或思辨思維,就是通過一定的標準評價思維,進而改善思維,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維。既是思維技能,也是思維傾向。批判性思維指的是技能和思想態度,沒有學科邊界,任何涉及智力或想象的論題都可從批判性思維的視角來審查。批判性思維既是一種思維技能,也是一種人格和氣質,既能體現思維水平,也凸顯現代人文精神。批判性思維要我們學會發現假設,檢驗假設,多角度看問題,最后做出明智的行動。
二、 批判性思維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意義
當今社會是個信息化的時代,每天都有各種各樣的信息在我們身邊傳播。要學會從各種信息中去分辨那些客觀的事實和作者主觀的陳述,同時也要有自己的理解。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求知求真的態度,可以使人獨立思考,使人更加理智地看待問題。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我國也實施素質教育,旨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僅是認知能力和知識的增長,同時也要有沖破盲從,獨立思考的能力,學術的進步來自大膽懷疑、假設以及細致、具體和全面的探討,知識的發展就是學者批判性思維的結果。
三、批判性思維教學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具體實施
1.平等關系的建立是前提。在我國傳統的教育模式下,師生之間的關系就好像上下級,課堂上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極少,一方面學生在面對老師回答問題時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同時會感到緊張、焦慮,所以很少提出問題。另一方面,學生已經習慣了老師給出的就是標準答案。學生們很少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所以,在教書育人的同時,教師要走進學生的生活,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可以通過彼此興趣愛好和關注話題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在與學生交流的同時,逐漸消除學生的緊張和心理負擔。這才是在初中英語閱讀課堂上應用批判性思維教學的關鍵前提。
2.鼓勵質疑,探討。在初中英語閱讀學習中,教師要告訴學生勇于提出質疑,書本上闡述的觀點未必就是正確的。要積極提出自己的看法,要鍛煉學生對學術產生懷疑的能力,批判性閱讀的重點在于對英語文章中作者的一些看法和觀點進行分析。學生要在課堂上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并不是要一味地批評,否定。而是要對原作者的觀點進行科學、合理的判斷,同時大膽的質疑、假設。從多方面去看待這個問題,最后得出更加科學合理的答案。例如,一篇閱讀文章表明了一種觀點:“Chocolate tastes better than mil”,這是在作者看來,學生完全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這個觀點是作者主觀的想法,并不是代表所有人。學生們完全可以在自己實際體驗過后,得出另一種觀點“Butter tastes better than chocolate”。
3.互相討論。在學生們提出質疑,并得出自己的結論之后,可以把學生進行分組,3-5人為一組進行討論,互相討論并不僅僅是簡單的互相合作學習的過程,更是一個同學之間用批判性思維印證彼此觀點的過程。在與彼此討論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客觀的理解對方的觀點,帶有批判性地對觀點進行合理的質疑、假設,來引起更加全面、深入的探討,另一方面也要學會正確的表明自己的看法,在不斷地交流印證過程中,不斷地消除自己的偏見,拓展自己的思維。同時要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觀點并不一定是對的,然后對自己的看法進行反思,從多個角度去看待問題,使學生的批判性閱讀過程更加的高效。
4.教師的正確引導。在這次討論過后,教師可以叫某位同學對這次英語閱讀文章的內容進行總結同時發表自己的觀點。老師要對這名學生總結的不完善之處進行補充,同時積極鼓勵每一位學生都能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由于學生的年齡,經歷等客觀原因,思維的批判性還很不成熟,往往感性大于理性,同時也比較片面。教師在鼓勵學生質疑和發表看法的同時,要在一旁滲透科學質疑,合理假設的重要性,如果只是固執、偏激的質疑,那不僅僅對于學習和個人成長沒有任何益處,也很容易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
四、結語
總而言之,把批判性思維融入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來,不僅可以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還可以讓學生更加理性的思考,同時樹立更加科學合理的人生觀。
參考文獻:
[1]余黨緒.比教學范式建設更迫切的,是改善我們的思維——關于思辨性閱讀教學的思考[J].語文建設,2018(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