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娜 羅旭
摘要:以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對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的管理模式改革進行探討。分析了分散型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對其轉型為集中型管理的計算機實訓中心提出了解決策略和優化方案。包括對計算機實訓中心的功能架構進行規劃;對實訓硬件設備進行分層管理;結合虛擬化云計算技術進行資源池管理和擴容,實現資源靈活動態配置;構建實訓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統,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對資源整合優化,為培訓考證、校企合作、社會服務提供更好的支持,力求建成一流的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中心。
關鍵詞: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中心;管理模式;分散型;集中型
中圖分類號:G71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5727(2019)09-0033-05
實訓基地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實操能力的重要場所。不同專業使用的實訓基地各不相同,但計算機實訓室(俗稱“機房”)幾乎是各高職院校都有的實訓場所,是進行教學、實訓和科研的重要基地[1-2]。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計算機實訓室管理模式主要有兩種:分散型和集中型。分散型模式是學校各二級學院(或系)從自身需求出發構建計算機實訓室,主要滿足各二級學院計算機相關課程的教學要求,規模大小不一,實訓資源分散,使用靈活。集中型模式是將全校計算機實訓教學資源整合,建設校級實訓中心,為各系各專業提供計算機相關實訓教學服務,統一排課,統一管理,資源共享。兩種管理模式各有優缺點,分散型管理二級學院主動性強,較為靈活;集中型管理更利于全校資源共享,規范管理。
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一直沿用的是分散型管理模式。我校以前開設的專業較少,需要使用計算機進行實訓的課程也不多,加上以前計算機價格昂貴,計算機實訓室極少,最早是在計算機系建立。隨著計算機成本的大幅降低、學校擴招和各專業課程實訓的需要,其他各系都獨立建立了自己的計算機實訓室。現在,我院有60多個機房,2 000多臺計算機,分散在兩個個校區的9個二級學院。因此,如何對計算機實訓室的管理模式進行改革,探索出更適合我校計算機實訓室發展的管理模式,構建一流的校級計算機實訓中心,為師生提供更好的實訓環境,更好地服務社會,是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分散式管理存在的問題
分散型管理模式,計算機實訓室由各二級學院自行分配使用,雖然較為靈活,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隨著學院的快速發展,對實訓教學環境的要求逐步提高,實訓室構建和管理技術初步提升,在校企合作、社會服務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散型管理模式的弊端也日漸顯現。
(一)資源使用不均衡
在分散式管理中,各二級學院計算機實訓室負荷差別較大,使用不均衡。由于各二級學院專業設置的差異,學生使用計算機的頻率不同,理工科類的計算機實訓室使用率較高,而文科類的計算機實訓室使用率較低。分部門建設、管理計算機實訓室,實訓課均由各二級學院獨立安排,一般使用本學院實訓室,容易造成相互封閉,難以統籌安排,有些二級學院的實訓室負荷過重,一天12節課全滿,有些則經常空閑,使用不足,實訓資源得不到充分高效的使用。
(二)硬件資源使用不合理
計算機實訓使用的不同軟件對計算機的硬件性能要求是不一樣的。大型軟件如果安裝在硬件性能低的計算機中,運行、操作等過程都比較慢,將嚴重影響實訓教學質量。小型軟件對計算機的硬件性能要求不高,較低配置的計算機即可滿足,若使用高端計算機運行,則會浪費計算機硬件資源。在各系分散管理時,文科系擁有的計算機實訓室不多,無論使用的軟件要求如何,都只能安排在僅有的幾間計算機實訓室,難以實現合理優化使用。計算機類專業課程使用的軟件不斷升級,對硬件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只有硬件配置不斷提升才能滿足要求,現在計算機學院部分計算機購入時間已過五年,這類計算機運行新版大型軟件受限,速度很慢,實訓效果打折。
(三)不利于云計算資源的應用和擴展
隨著云計算技術的發展和成熟,部分二級學院新建的計算機實訓室已采用云桌面架構模式,管理靈活,可擴展性強。但由于各二級學院所建的云桌面實訓室使用的是不同廠商的云計算技術產品,相互之間不能兼容,也不能更好地進行匯聚建立資源池進行擴展。
(四)不利于規范管理
各二級學院對自己的實訓室管理都有自己的一套流程和要求,包括實訓室的規章制度、耗材管理制度、開放使用規定等,難以在全校實現統一。不同二級學院的計算機實訓室張貼的實訓管理制度的制作風格和內容不盡相同,計算機桌面圖片、實訓室檔案更是五花八門。
(五)不利于開放管理
分散式管理資源比較分散,使用時間被劃分得較為零散,難以整合適合的時間和資源供學生開放使用。現在各二級學院的實訓室信息基本是閉塞的,除了自己學院的實訓室,對其他學院的實訓室的數量、設備配置、空閑情況等都難以了解,而且溝通困難,不同學院的資源很少互通開放使用。除了正常實訓教學,基本沒有對外進行開放,教師教研科研、學生課余使用極不方便。教務處每年的英語AB級考試,也需要去協調各部門的計算機實訓室來完成上機考試。
(六)不利于實訓室人員管理水平的提升
雖然各二級學院每個計算機實訓室都有實驗員進行管理,但人員專業能力和技術水平有一定差距。部分學院的計算機實訓室較少,是其他類型專業實訓室人員兼管的。各二級學院的實驗員之間無法進行人員流動和技術交流,只有靠自學、摸索以提高管理水平。另外,由于各學院自成體系,各實訓室所承擔的實訓任務有較大的差異,容易造成任務不等、忙閑不均的現象。
每個二級學院的實驗員必須負責所管轄的計算機實訓室的全部,包括實訓室軟件的安裝更新維護、硬件的保養維修、實訓室課程管理、實訓室新建、固定資產管理、設備報廢、耗材采購,還要負責環境清潔衛生、安全管理等。工作任務多而雜,不利于每項工作質量的提升。
(七)不利于專業群建設
高等職業教育“雙一流”建設的核心是優質高職院校建設和一流專業群建設。專業群內各專業分屬不同二級學院,跨院管理限制了資源的合理調配與流動,不利于專業群內資源的集中與共享。實訓資源是教師落實專業群課程內容的場所與載體,加強專業群實訓資源建設,整合專業群內相同或相近的實訓項目,建設共享型實訓室,才能實現專業群內實訓資源的集約化利用。
(八)不利于校企合作和社會服務
“產教融合,服務社會”是高職院校的重要職責之一。在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的過程中,如果所有設備都全部新建,將花費大量的經費,而且申報、采購、建設的流程時間長、效率低。我校雖然計算機實訓資源豐富,但因為過于分散,難以形成合力。通過計算機實訓中心對現有實訓資源進行整合,使優質、適合的實訓資源與企業進行對接共建,將推動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的步伐。
我校利用實訓資源為社會服務還比較欠缺。對我校計算機實訓資源進行整合,還是可以對外提供服務的,特別是假期、周六日設備閑置率比較高的時段。與社會接洽需要一個窗口,計算機實訓中心能更好地作為學校對外溝通協調的窗口,為社會提供服務。
二、集中式管理的優勢及實施策略
分散型管理模式存在的眾多問題在轉換為集中型管理后將有效改善,但在轉換過程中面臨很多的問題。如實訓室地點的分布、實訓室設備的整合、管理人員的調整、組織功能架構的重構等,還涉及各部門的權益。只有積極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使管理模式的轉變得以順利進行。
為了更好地發揮計算機實訓中心集中管理的優勢,對其可承擔的主要職能進行了匯總[3],見圖1。
(一)硬件資源的整合
建立集中管理的計算機實訓中心有利于實現人、財、物的統一調配,對實訓基地重新統籌規劃,對現有硬件資源進行整合使用,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效率,支撐專業群的實訓基地建設。
1.實訓場所的逐步整合
由于分散型管理中各計算機實訓室是由各二級學院自行管理,其地點較為分散,建立計算機實訓中心后,實訓室的地點分布要逐步集中,便于維護管理的同時,更能展示學院豐富的實訓資源。
2.計算機硬件設備的分層整合
集中式管理后,計算機實訓中心管理的計算機較多,這些計算機都是不同時期購入的,硬件配置各不相同,需對其進行分層管理,根據配置分為高端、中端、低端三個層次,以滿足不同檔次軟件的需要,充分發揮計算機設備的潛能。計算機軟硬件的發展和更新換代非常快,計算機類專業的實訓對計算機硬件的配置要求較高,所以每年應按計劃購入一定量的新計算機,才能滿足專業大型軟件的需求。不同層次的計算機實訓室可在最大限度上滿足各類實驗教學的需要,在發揮其最大效率的同時,更能保證學生有最優的實訓環境,達到優化使用。不同層次計算機安裝的軟件和承擔的課程分類如表1所示。
3.運用云計算虛擬化技術,構建資源池
隨著云計算技術和網絡基礎建設的發展成熟,云計算機實訓室將成為未來計算機實訓室構建的主流模式,它能有效解決傳統計算機實訓室存在的各種問題[4]。提供云儲存功能,避免使用U盤感染病毒的風險;學生可擁有獨屬的個性化實訓環境,保存數據和進行連續性實驗;提供開放性的資源與實訓環境,在校園網內可訪問實訓資源。云計算機房是使用服務器+瘦客戶端的結構,其維護和擴展都集中在服務器上,只需維護好云服務器即可。
現在,我校已有多個二級學院建設了云計算機房,但因為使用的云計算平臺不一樣,服務器資源匯聚共享存在一定的困難。如由計算機實訓中心統一管理,可減少新計算機的購置,增加對云服務器資源池的擴充,不斷形成更大的資源池,更好地進行調配。將實訓中心低端電腦作為瘦客戶端連入云計算平臺繼續使用,發揮其最大價值。學生也可使用自己的計算機接入云計算資源池獲取實訓資源。當服務器資源豐富充足時,可加大對教師、學生的開放,教師、學生申請需使用的硬件配置要求、操作系統平臺、軟件,實訓中心使用虛擬化技術為其準備個性化的實訓環境,并提供實訓平臺接口,最終實現教師、學生在校園網內隨時隨地可獲取計算機實訓資源的一流水平[5]。
除了構建云計算硬件資源池,還可建立云端的實訓教學資源庫,包括實訓項目課件、素材、視頻、實訓軟件等,為學生提供云存儲空間。
(二)規范管理
建立計算機實訓中心有利于統一制定和實施各種規章制度,按6S標準進行管理,實現管理的科學性、統一性和規范性。
1.專項管理
建立計算機實訓中心后,實驗室管理維護人員需進行重新調整,挑選計算機專業出身、計算機水平較好的人員進入計算機實訓中心,保障設備的良好運行。同時可將計算機實訓中心常規事務進行分項,各自負責統籌某項工作,如固定資產管理、考試考證管理、實訓室檔案管理、耗材管理等,其他人員配合完成。
2.日常管理
(1)設備維護管理。對實訓室軟硬件設備的日常維護是實訓中心的主要工作,建立以實驗員主為、學生參與的管理維護模式。各實驗員平時分工負責多個實訓室的日常維護,有專項任務(如實訓室新建、考試、系統升級等)時共同協助完成。日常維護包括硬件故障處理、網絡問題處理、軟件安裝、軟件系統維護等。因計算機實訓中心集中了全校計算機的維護管理,維護量較大,可讓計算機協會等學生社團參與維護管理,既減輕實訓中心的維護工作量,又使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得到鍛煉。
(2)開關門安全檢查。由于在從分散式管理過渡到集中式管理的過程中,一開始地點是比較分散的,對于個別位置零散孤立的實訓室,其開關門的管理工作可歸由樓層管理員負責。其他位置集中的實訓室由實驗員負責、學生協助。要求在使用實訓室的較師、學生離開時做好安全檢查,關好門窗,養成良好的習慣,并作為實訓室使用守則之一。
(3)衛生保潔。因實訓室數量較多,且使用率高,實驗員難以承擔完成衛生保潔工作。在嚴格要求使用實訓室的學生保持衛生清潔的同時,定期的衛生清潔工作可由勤工儉學的同學負責或定期組織學生清掃,可由義務勞動站負責組織,參與的學生可計入義務勞動時間。
通過讓學生在不同層面參與到實訓基地的維護管理中,可有效解決人手不足問題,給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又讓實驗員從繁瑣的重復性工作中解脫出來,以更多的精力學習研究新的設備和技術,提高實訓教學環境,提升實訓中心的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6]。
(三)加強信息化建設
現在,我校計算機實訓室還基本停留在手工管理階段。但隨著學院的發展,計算機實訓室的數量不斷增加,承擔的教學任務越來越重,管理日趨復雜,需要加強信息化建設,才能更好地達到一流管理服務水平[7]。
建立“實訓中心信息管理系統”對實訓中心進行管理,實現實訓室信息管理、開放預約管理、固定資產管理、耗材管理、設備借用管理、日常維修管理等功能,其功能模塊結構如圖2所示。通過該系統,教師實現實訓室網上調課、約課。學院管理者可隨時了解實訓中心的運行管理情況,統計獲得各項數據,指導決策。信息管理系統將提高實訓中心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更好地服務師生。
信息化管理還可使用智能IC卡、指紋識別技術、人臉識別系統、網絡考勤等進行管理,統計教師學生使用計算機實訓的情況,為進行學分制改革提供條件。完善門禁系統、監控系統等,提高實訓室的安全管理系數。
(四)做好開放管理
構建計算機實訓中心,能更好地對學院計算機資源進行整合和調配,有利于在完成正常實訓任務的基礎上在空閑時間向教師、學生開放,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入到各個實訓室進行實訓操作訓練或創新制作,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操作技能水平有重要作用。同時為教師科研提供重要場所[8-9]。要做好實訓中心的開放使用,必須完善信息管理系統的建設,使學生、教師能在系統上了解各開放實訓室的基本情況、開放時間、實訓項目等,并進行預約使用。
(五)建立培訓考證管理中心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將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鼓勵職業院校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要做好相關的考證服務,推動該制度更好地實施,可建立培訓考證管理中心對各種考證進行管理和對接。對現在的英語AB級上機考試、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等全國性大型考試也能更好地進行組織和管理。
可調配計算機實訓資源,對計算機相關的考證提供培訓,提升學生的能力,幫助學生獲取證書。如全國計算機等級二級MS OFFIC模塊證書,是對高職院校學生計算機辦公軟件操作水平是很好的體現,也是無論從事哪個行業都必需具備的計算機操作能力。雖然該模塊報考的學生較多,但通過率卻較低,僅為20%左右,可開設相關的培訓班幫助學生提升水平。
(六)建立校企合作、社會服務管理中心
建立計算機實訓中心,可對計算機資源重新進行整合,積極吸收優質和適合的實訓資源,讓企業和社會力量參與,深化產教融合。
建立校企合作、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可更好地與企業進行對接,為社會提供服務,使實訓中心成為一個資源共享,集實訓教學、社會培訓、企業真實生產和技術服務于一體的高水平職業教育實訓基地。
計算機實訓中心集中式管理相比二級學院分散式管理更能整合資源,優化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更好地運用信息化管理和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為培訓考證、企業合作、社會服務提供管理和服務。實訓中心如何更合理有效地進行架構和管理,需要在實際運作中不斷實踐和探索,各高職院校應結合自身特點,對實訓中心的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創新,力求達到一流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振鋒.高職院校實驗室建設和管理模式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34):251-254.
[2]韋崇順.計算機實訓基地一體化管理模式探討[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17):177-178.
[3]張銀歌.新建高職院校實驗室建設與標準化管理體系研究與示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11):15-17.
[4]梁樹杰.教學資源共享服務中心云平臺的構建與應用[J].衡水學院學報,2018(20):1-3.
[5]梁慧娜,周勁樺,洪文圳.分層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計算機實訓云平臺[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8(1):128-132.
[6]黃麗芬,劉道敬.基于物聯網的高職智慧實訓室管理中心建設[J].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4):40-44.
[7]聶昌騰,何志英.“互聯網+”創新創業公共實訓基地建設模式創新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17(12):76-80.
[8]王瞡瑤,金炳堯.實驗室開放運行體系的建構及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8):147-149.
[9]李雙玥.一體化:應用型大學實訓室建設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6(8):46-51.
(責任編輯:楊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