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俊利 豆長江
[摘 ? 要]澳門學前教育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得益于政府資金的大力投入以及出臺的一系列積極政策而發展迅速。目前,澳門學前教育呈現出“免費性、小班化、多元化”的特點。政府通過“經費資助與管理”相結合的方式提高了辦學質量、通過“合作交流、外引與內提”的方式優化了師資隊伍,有效地推動了學前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澳門;學前教育;辦學經驗;啟示
一、澳門學前教育發展現狀
1.服務機構與管理
澳門學前教育分為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預備兩階段,前者的教育對象是3~4歲幼兒,后者的教育對象是年滿5歲的幼兒。全澳門公立幼兒園受政府資助并由政府教育暨青年局(以下簡稱教青局)負責指導和協調運作。公益性的私立幼兒園需納入公共學校網且受政府資助,并須參考教青局的各項指引運作;未納入公共學校網的私立幼兒園不受政府資助,也無須參考教青局的指引實施各項事務。公立、私立學前機構均享有教學自主權。公立幼兒園和入網私立幼兒園提供免費教育,入讀這些入網私立幼兒園的澳門居民只需繳納選擇性服務費(入學時退);不加入公共學校網的私立幼兒園,則依法自行制定收費方案,入讀未入網私立幼兒園的澳門居民則需繳納一系列費用,但可享受政府發放的學費津貼。
教青局統計數據顯示,2017-2018學年,澳門學前教育機構(或幼兒園)共有57所,其中私立機構51所,公立機構6所。可見,澳門的學前教育機構以私立為主。幼兒班級數為643,幼兒人數為18802(見表1),幼兒教師人數為1297(見表2),師幼比約為1∶14.5。就讀公立幼兒園的幼兒共有537人,就讀私立幼兒園的幼兒共有18265人,入讀私立幼兒園的人數是入讀公立幼兒園的34倍[1]。
近十年來,澳門學前教育發展迅速,規模逐年增大。2017-2018學年幼兒人數是2008-2009學年幼兒人數的兩倍還多,相應地,教師人數增長也超過兩倍。
2.政策與資助
澳門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經費投入項目主要體現為免費教育計劃。2006年12月,澳門出臺了《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將幼兒教育納入免費教育范圍[2]。從2013-2014學年起,在讀幼兒(包括“未入網學校”)均可享受政府資助的書簿費,每人每年1500澳門元[3]。2017-2018學年,幼兒教育階段每班的免費教育津貼提升至91.82萬澳門元,每名幼兒的學費津貼提升至1.849萬澳門元、“書簿津貼”為0.2萬澳門元。此外,教青局為在珠海市、中山市、江門市、廣州市、佛山市、深圳市等就讀的澳門籍幼兒提供學費津貼,每人每學年6000澳門元。澳門采用包班津貼的方式對學前機構進行資助,并逐年提高津貼標準。《正規教育“優化班師比或師生比資助計劃”》(2014-2015學年)規定,資助對象為所有已在教青局注冊的非牟利本地學制私立教育機構的正規教育各教育階段的班級;資助條件是“一名教學人員每班教授不多于25名幼兒,幼兒教育一二三年級班師比分別為:1∶1.5、1∶1.7、1∶1.9”。符合上述資助條件的班級可獲發6.58萬澳門元的津貼款項[4]。
3.教師培養
澳門幼兒教師的學歷一般為中等師范(幼師畢業),學歷水平與專業化程度相對較低。2012年,澳門特區政府規定任職幼兒教師須具備教青局認可的幼兒教育范疇的師范培訓資格。截至2016年1月,獲教青局認可的師范培訓資格的課程有三類:一是在澳門開設的包含師范培訓在內的高等教育課程;二是由高等院校在澳門開設的師范培訓證書課程(包括學士后教育證書課程);三是其他證書課程,如圣若瑟教區中學開設的師范課程。但是,2014-2015學年或以后完成圣若瑟教區中學開設的幼兒教育師范課程的學員,不再具有幼兒教育師范培訓資格。
澳門特區政府提出,到2020年,幼兒教師中具備師范培訓資格的比例將達97%。自2011年起,教青局先后推出了“幼兒教育骨干教師研習計劃”和“幼兒教育課程研習班”,不斷提升幼兒園教師專業水平。2018-2019學年的教學人員培訓活動表顯示,幼教培訓內容包括:性教育系列培訓、3~5歲幼兒舞蹈教學、工作坊及教學示范、瞭望幼兒情緒、教師音樂素養與幼兒音樂教育、家園共育與親情教育、兒童行為觀察記錄與分析、幼稚園園本課程建設與品牌發展、幼兒行為的診斷分析、說故事的方法與技巧等[5]。近幾年來,澳門特區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證中高層次人才穩定流入幼教師資隊伍,增強了幼兒教師隊伍的穩定性[6]。
4.課程開發與教學
澳門學前教育的目標是促進幼兒德、智、體、群、美等全面發展。2015年出臺的《幼兒教育基本學力要求》指出:幼兒時期是自我發展的啟蒙階段,幼兒教育課程既應重視幼兒的學習,又要關注幼兒的整體生活,通過各類不同的生活和學習經驗,促進幼兒全面發展[7]。澳門特區政府規定了幼兒教育的課程計劃(見表3)。同時,幼兒的學習領域被劃分為“健康與體育”“語言”“個人、社會與人文”“數學與科學”“藝術”五個部分。每個部分的課程必須以特區政府出臺的《幼兒教育基本學力要求》為標準,其中包括知識、技能等六要素。
澳門幼兒園屬全日制,每周上課五天,學習活動基本集中在上午,下午是午睡及興趣活動或自修時間。部分私立幼兒園在下課后由教師負責監管兒童做功課或溫習,稱為督課。公立幼兒園的五歲班每天還安排了兩小時的葡語活動。
二、澳門學前教育辦學特點與經驗
1.辦學特點
(1)免費性。實行免費學前教育政策是澳門學前教育最為突出的特點。1995年,澳門特區政府開始進行小學教育預備班免費計劃,到2006年逐漸擴展至幼兒三年級,全面推行學前教育免費政策。免費教育范圍由“學費”拓展到“相關費用”,實現了從“部分免費”到“完全免費”。雖然免費學前教育并非面向所有適齡幼兒,但已有82%的幼兒參與了免費計劃,絕大部分澳門籍幼兒均接受了政府不同形式的財政資助。一系列免費學前教育政策的出臺,完善了對經濟困難幼兒家庭的資助機制,全面提高了澳門學前教育質量。
(2)小班化。為提高學前教育質量,澳門特區政府自2001年起實施小班教學,并出臺了《免費教育津貼制度》,對班均人數和師幼比符合標準的幼兒園給予相應的津貼補助,以促使學前教育機構辦學小班額化。2017-2018學年,澳門師幼比為1∶14.5,班師比為1∶2[9]。澳門特區政府通過一系列的小班化改革措施,提高了學前教育的整體質量。
(3)多元化。澳門特區特殊的歷史背景使其成為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是一個具有多元文化的城市。特區學前教育機構種類繁多,如中文幼兒園、葡文幼兒園、英文幼兒園、中葡幼兒園等;學前教育機構大多是私立的,私立機構主要由各宗教組織、社會團體及個人創辦,辦學理念、教材等各有特色,教學語言為中、英、葡三國語言。澳門特區政府鼓勵這樣的辦學,以便讓兒童有多樣的選擇,培養多樣化人才。
2.辦學經驗
(1)通過經費資助與管理相結合的方式提高辦學質量。2000年以前,澳門特區政府對學前教育不太重視,學前教育機構長期由私人、教會等籌辦。政府投入少,辦學條件差,學前教育教師專業水平普遍較低,幼兒班級人數多且幼兒園之間辦學水平差異大。2000年以后,澳門特區政府開始重視學前教育的發展,為每名就讀私立幼兒園的幼兒提供免費教育的投入由之前的約0.65萬澳門元增加至2017-2018學年的2萬多澳門元。一是通過建設公共學校網體系,扶持缺少資金的私立幼兒園可持續發展,以保證其不斷提升教育質量。二是從整個學前教育政策制定上著力降低師幼比,確保有質量的免費學前教育。當前,幼兒園班額已由原來的40人以上降低至25人以下。三是通過資助形式引導在職教師提升學歷水平和培訓質量,以提高澳門特區幼兒園教師整體專業化水平。這種幼師培訓資助模式,極大地促進了教師的專業化。近幾年來,受過專業培訓的幼兒教師比例始終在90%以上。
(2)通過“合作交流、外引與內提”優化師資隊伍。為提高教師學歷及專業水平,澳門特區政府加強與內地和香港特區的合作交流。一是借助華南師范大學等高校的師資力量來培養高學歷的幼兒教師。二是借鑒香港特區教育的成功經驗來發展學前教育。三是在本地大學不斷培養學前教育專業的高學歷人才的基礎上,通過招聘引進我國重點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以保持中高層次人才穩定流入幼教師資隊伍。“外引與內提”使幼兒教師的可持續發展成為可能。
三、啟示
1.增加政府投資,保障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和免費性
自1991年以來,澳門特區政府陸續發布了近十項有關學前教育的法令,通過制定法律法規、施行政策、加大財政投入,保障學前免費教育的有序推進。伴隨經濟社會的發展,澳門特區政府不斷修訂法律法規,加大學前教育津貼補助力度。一方面,實行有傾斜的補償措施,對家庭困難幼兒予以特別輔助,不斷擴大免費教育受益面;另一方面,對于尚未加入免費教育系統的學前教育機構,給予學費津貼補助,致力于提高免費教育的津貼標準。政府投資的不斷增加有力地保障了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和免費性,促使學前教育不斷優化。這對推動內地民辦學前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啟示,即需要進一步加大以政府為主體的學前教育投資力度,尤其是加大對民辦學前教育的投資力度以保障其公益性,進而提升學前教育整體水平。
2.加強教師培訓,嚴格教師準入門檻,提升教師專業化水平
澳門2012年出臺的《非高等教育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規定,任職幼兒教師須修完教青局認可的幼兒教育范疇的師范培訓課程。為鼓勵獲得師范文憑,澳門特區政府按照年資為具有師范文憑的幼兒教師提供津貼。內地也應嚴格幼師入職門檻,不斷加強對幼師的繼續教育,整體提升幼師的專業對口率,多形式、多渠道促進幼師專業發展,以提升幼師的專業化水平。
3.實施小班教學,提高學前教育質量
澳門自2001年實施小班教學以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保障,提升了學前教育的整體質量。比如,按照班級給幼兒園提供免費教育津貼,促使學前教育機構縮減班額。隨著就學兒童年齡結構的改變,澳門特區政府行政會多次討論修改津貼制度,逐年提高包班津貼至每班91.36萬澳門元。內地也可以借鑒澳門按班撥付津貼的形式,促使幼兒園等學前教育機構主動縮減班額,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暨青年局.學校資料統計(2017-2018學年)[EB/OL].(2018-10-26)[2019-3-6].https://portal.dsej.gov.mo/webdsejspace/internet/category/learner/Inter_main_page.jsp#Intermaipagejsp?id=8525.
[2]黃鏡英.持續發展中的澳門特區幼教事業[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0,472(4):25-28.
[3]李輝,劉懿樂,梁成安.澳門特區免費幼兒教育政策研究[J].幼兒教育,2013(30):5-9.
[4][9]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暨青年局.2017年澳門教育年鑒[EB/OL].(2018-11-13)[2019-3-10].https://portal.dsej.gov.mo/webdsejspace/internet/Inter_main_page.jsp# Inter_main_page.jsp?id=64217.
[5]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暨青年局.教師培訓課程(2018-2019學年教學人員培訓計劃——幼兒教育)[EB/OL].(2018-7-1)[2019-3-10].https://portal.dsej.gov.mo/www/portalspace/discuz/dsej_ getcontent_page.php?timeis=Tue Mar 12 10:46:19GMT+08:002019&con=func_activeteachernews_ page.php&.
[6]李思嫻,黃家麗.十年來澳門特區幼兒教育發展情況分析[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6(7):90-92.
[7]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暨青年局.幼兒教育基本學力要求[EB/OL].(2015-7-21)[2019-3-9].http://www.dsej.gov.mo/crdc/edu/requirements.html?timeis=Tue Mar 1211:22:36GMT+08:00 2019&.
[8]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暨青年局.規定幼兒教育、小學教育預備班及小學教育之教育程度課程組成之指導性框架[EB/OL].(2014-9-9)[2019-3-10].https://bo.io.gov.mo/bo/i/94/29/declei38_cn.asp.
(責任編輯 ? 張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