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間性理論在現代哲學中擁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來,有一些相關的學者把這一理論引入到了教育的領域當中。在當代,如果想要使大學英語得到發展,就必須要對學習共同體進行構建,而間性理論在大學英語學習共同體的構建中發揮著非常突出的作用。本文主要對在間性理論的視域之下大學英語學習共同體的構建路徑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以及相關的研究。
【關鍵詞】間性理論;大學英語;學習共同體
【作者簡介】吳蕓,湖北警官學院。
【基金項目】湖北警官學院2018年度省級教研課題“間性理論視域下的大學英語學習共同體構建研究”;湖北省大外專委會教育科學規劃研究孵化項目。
在現代的哲學研究中,間性理論是一些西方學者所研究出的一個重要的理論成果,這一理論成果在無論是經濟還是社會都呈現著新的發展態勢的現代社會中,對大學英語在教學方面具有非常強大的解釋能力,對大學英語教育工作的進行起著十分強大的促進作用,可以在使大學英語的教學效果得到提升同時,提升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積極性。在大學英語的教學中,通過對學習共同體進行構建,可以使學生的世界公民意識得到有效的培養,并且可以讓他們的眼界得到充分的開闊,變得更加的國際化。學習共同體的建立還可以很大程度上使學生的實踐能力、應用能力以及他們各方面的素質得到綜合性的有效的提升。因此,必須要對間性理論視域之下大學英語在學習共同體構建路徑方面的研究進行高度的重視。
一、間性理論與學習共同體
1.間性理論的概念。間性是一種哲學概念,它被人文科學社會的工作者進行較為廣泛的使用,主要指的是在一般意義上所出現的關系或者是聯系,它只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一觀點有所相通,在其他的生物學的意義上,并沒有與這一觀點有所關聯的地方。間性理論是許多理論觀點的綜合,如主體間性、文化間性等,其中,在理論在哲學范疇中最為主要的一個理論基礎便是主體間性。主體間性主要是指許多個主體在進行相互的交往過程中,各個主體之間會產生一種關系,這種關系通過進一步發展會產生出一種人類所特有的特性。從一些哲學的理論上看,主體間性主要是指各個不同的主體用語言或者是具體行動進行交流,并對其交流的內容進行相互的理解,相關的主體在進行實踐時,會不斷地通過交流形成一種共識,從而使他們的行動變得更加相關,更為一致。
2.學習共同體的概念。在19世紀80年代共同體這一概念便被提出,相關學者用它表示一種社會聯系或者是生活方式,這些社會聯系或者生活方式是在主體的自然情感具有一致性的基礎上形成的。一些生活群體或者是社會團體為了一些特定的目的聚集在一起,這就形成了最早的共同體。隨著共同體這一理論的不斷發展,一些學者把這一概念運用到了教育的領域當中,于是便誕生了學習共同體這一概念。學習共同體是由學習者以及助學者共同構成的,為了一些共同的信念以及一些在學習上的共同目標所聚集在一起,共同構成了一個學習的團體。共同體中的每個成員會對知識進行共享,當同伴遇到困難的時候會主動進行支持以及幫助,他們會開展一系列的交流、合作等活動,并在交流合作以后,對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相關的反思,從而使他們的學習任務得到更好地完成。在學習共同體中,各個成員之間會相互產生影響,在競爭中不斷激勵彼此,促進彼此的發展。
二、大學英語教學在間性視域下轉化的必然性
1.擺脫傳統理論下大學英語教學出現的困難。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當中,主要是把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這一模式把教師看做了一切教學活動進行的基礎,而這與現代的教學理論是不相符合的,在現代的教學理論中是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的。傳統的教學理論中,大學英語的教師在課堂中主要是把一些知識強制性的注入學生的腦海中,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的思維出現僵化,很難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并且會使他們不能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活用。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整個課堂中處于中心地位,他們主宰著整個教學活動的進程,學生只是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的一個對象,他們始終處于從屬的客體地位,他們在接受知識時始終是被動的。這種教學模式就造成了教師陷入到了忽視學生而開展教學活動的困境當中這就造成了大學英語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學效果并不顯著。因此,為了使這一困境得到徹底地擺脫,大學英語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必須要對間性理論進行重視,在間性理論的指導下,對教學模式進行改變,對學習共同體進行構建,使教師與學生能夠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始終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上,從而使大學英語的教學效果得到非常顯著的提升。
2.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要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間性理論是現代哲學在發展過程中一項十分重要的理論成果,在許多的領域中,它都被得到了充分的應用。現如今在教育領域中,對間性理論進行應用已經成為一種潮流。當前,人類正處于信息化的時代當中,人們在這一時代中可以通過網絡對自我情感、自我意識進行充分的表達,網絡化的交流方式使傳統的交往方式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變,這就使得每個個體與其他個體在發展中的關系變得更為的密切,人類的人格獨立以及主體性在不斷地被彰顯出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正在向著和諧互重的方向不斷前進。傳統的大學英語教育模式可以在以往的歷史階段對思想統一產生很大的作用,但是它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要了,這種模式正在逐漸走向衰弱。因此,大學英語如果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必須要在間性理論下對其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對學習共同體進行充分的構建,使學生以及教師在平等的條件下對英語的理論知識進行學習。
3.使大學英語教學得到發展的必然選擇。教育出現的根本目的便是為人們的發展進行服務,而大學英語教育也要本著以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發展這一目的進行開展,用間性理論對大學英語的教學進行指導,可以使教育工作者對教育教學的規律進行尊重,讓他們在進行教學活動時,可以對當代大學生的發展規律進行遵循,把學生放在教育工作進行開展的中心位置。在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活動中,它的改革與實際是相互脫節的,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主要是通過教師進行知識的傳授,并對學生的思想進行相應的教育,這種教學活動是十分單一的,它把老師當作主體,通過主體的一系列活動,對作為客體的學生所開展的社會活動進行影響以及改造。這樣的教學模式缺乏靈活性,不能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決,會使教學的效果得到很大的降低。因此,要對間性理論進行運用,從實際出發,并與大學生的人才培養計劃進行結合,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把學生作為主體地位,構建學習共同體,讓大學英語教育向著全新的方向進行改革。
三、間性視域下大學英語學習共同體的構建路徑
1.對學習共同體文化進行創建。通過對學習共同體文化進行構建,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對共同體的優勢具有切身的體會,也可以使學習共同體在無形之中對學生進行浸潤。一個良好的學習共同體文化會對學生在對大學英語進行學習時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學模式的設計者要鼓勵所有的成員對共同體中的活動進行積極地參與,在對共同體構建之初,要讓共同體中的所有成員進行一系列的自我介紹,而且要讓共同體中的成員進行交流,主要對他們所擅長的領域進行交流,這樣可以便于他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找到合適的人替他們進行解決,同時,還要讓成員在彼此交流中對學習的共同目標進行制定,加強成員之間的信任感。共同體設計者要讓學習者對共同體中的活動進行全面的參與,這樣可以使他們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并對共同體所擁有的非凡的意義以及價值進行充分的了解。除此之外,設計者還要對一些共同體的規則進行制定,在進行討論的過程中,不能發布一些反動的言論,在言語上也要進行注意,不要出現侮辱他人的語言,并且,要建立與之相應的獎罰機制,對于那些積極參與活動遵守規則的成員要進行獎勵,而對于那些不遵守規則的成員要予以懲罰。
2.使學習共同體成員之間進行交流與協作。大學英語的學習共同體開展學習活動的過程中,要把學習知識作為活動開展的中心,要使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進行相互的交流,對于所需要學習的知識,掌握熟練的成員要對掌握不熟練的成員進行帶領,幫助他們對這些知識進行較為熟練地掌握,當成員遇到困難時,其他的成員可以對其進行支持與鼓勵,還要對自己的學習方法進行分享,讓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相互協作,共同成長。
四、結束語
間性理論在教育領域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當代大學英語教學如果想要得到新的發展,就要對這一理論進行運用。學習共同體可以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充分的發展,使學生不但可以在共同體中進行充分的學習,還可以在交流協作中鍛煉與人交往的能力。在間性理論的視域下對大學英語學習共同體進行構建,可以使學習共同體變得更為完善,讓學生在良好的交流氛圍中充分應用英語,鍛煉他們的口語能力以及在實際過程中的應變能力,還可以使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讓教學活動充分圍繞學生進行開展,從而使大學英語的教學效果得到充分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郭永志.學習共同體理論視閾下的大學英語課堂建設研究[J].電大理工,2018(01):46-48.
[2]顧建峰.主體間性理論視閾下的大學生英語網絡多模態學習[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5,35(11):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