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當前大學英語課堂形成性評價中,學習反饋滯后、片面的現狀,利用現代技術如微信等軟件,建立新的大學英語形成性評價模式,提升學習反饋的及時性、全面性、有效性,促進在校學生對大學英語學習的過程的重視,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形成性評價;反饋;大學英語
【作者簡介】楊昕(1980-),女,寧夏醫科大學外國語教學部副教授,應用語言學碩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
【基金項目】本論文源自寧夏醫科大學校級科研項目“微信時代”下大學英語形成性評價新模式的研究。
一、引言
在創新教育與課程改革的背景下,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法蓬勃發展,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中。這一以問題為中心開展的教學法強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注重學習者獲得知識的過程。因此,教師更加重視以學習為目的、注重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價來隨時發現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形成性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同階段、各種學習活動效果的評價,它給師生雙方提供反饋,幫助學習者和教師隨時發現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并及時調整學習進度,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然而,當前的形成性評價的方式并無法滿足學習者和教師的需求。以現階段的大學英語教學為例,形成性評價以課堂問答和課后學習結果的等級評價為主。課堂問答環節的最大優勢在于可以獲得學習者的實時反饋,但是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教師幾乎不可能獲得所有學習者的反饋,教師只能通過部分人的反饋來評價全體學習者的進度。并且在課堂問答的過程中,部分學生容易受到“權威”學生的答案影響,不能提供真實的反饋。因此課堂問答反饋的有效性在當前的傳統教學模式下是大打折扣的。
二、相關研究綜述
相較于國外研究,我國對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研究起步較晚,成果略少。雖然從2000年以來,形成性評價的應用研究也探索了很多值得借鑒的方法,然而缺乏一些具體地有效地操作模式,尤其是針對高效的、實時的形成性評價模式的研究較少。近年來隨著教育技術與高等教育同步迅速發展,為實時課堂教學反饋帶來了新生機。2003年由Tim Stelzer教授的研究小組的發明課堂交互反饋系統(Classroom Response System, CRS,也被稱為clicker)的使用為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工具。在哈佛大學、麻省理工等美國高校和國外高校中被廣泛使用。CRS從技術上實現了全班學生與教師的實時互動。然而CRS功能單一、成本高,并且在教師端和學生端同時登陸某WEB平臺類的課堂應答系統時經常會出現網速慢、屏幕小及學生端無問題記錄等問題。
在移動智能終端不斷完善的今天,微信以其迅捷的實時通訊和良好的用戶體驗滲透到廣大學生的生活與學習中。教育工作者也將微信這一強大功能引入到實際教學中,但是有關微信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主要是基于構建線上學習環境,如劉紅梅和江曉宇的《基于微信平臺的大學英語教學設計與實踐》,劉倩的《利用微信對大學英語教學進行改革的構想》等,而針對形成性評價的研究較少。
三、形成性評價模式簡介
對于本研究中的形成性評價模式,在這里將以國內西北某普通院校非英語專業大一學生的大學英語課堂為例。
本研究中的形成性評價模式分為課上、課下兩個組塊。課上組塊主要強調實時、全面的教學反饋及學生自評,課下組塊主要強調學生在預習、練習部分的實時反饋。
1.課上組塊。
(1)課堂學習反饋。相較于傳統上形成性評價以課堂問答和課后學習結果的等級評價為主的方式來獲取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在我們的課堂上,教學的過程分為學習→在線測試→針對性解決問題→測試的模式,利用微信(如:微助教、問卷星)或其他學習平臺(如:雨課堂,U校園等)等方式及時全面的獲取全體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隨時發現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實現了形成性評價的目標。
(2)學生自評。在2007年教育部公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中,就強調新的教學模式應包括學生學習和自評,并發布了相關量表。學生通過對學習過程的反思,及時發現問題、改進學習方法、提升學習效果。國外也有研究證明自評對于學習效率的提升有積極的作用。依據教育部發布的《學生英語能力自評/互評表》,我們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在每次課后學生利用微信快速自評,反思課堂的學習表現、問題等,促進學生更加重視學習的過程,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2.課下組塊。學生在課下學習效果對于教師來說很難達到及時、有效、全面的反饋,盡管很多學習平臺都對學生上線學習的時間、學習結果有所監控,但依舊存在比如學生“刷”學習時長,抄襲測試來獲得所謂“優異的”線上學習成績。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對于學生的課下學習的形成性評價主要通過問卷的形式來直接獲得反饋。比如,直接在微信上發起投票,學生投票選擇在預習或復習中出現的難點,教師根據投票結果設計后續課堂內容。
四、結論
通過課堂觀察、教師及學生訪談,我們可以發現這樣的形成性評價模式從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傳統的形式向評價模式,利用師生熟悉的軟件、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從課上到課下師生共同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在現代技術的支持下,學習反饋更為具體、實時、全面,老師可以更好地設計課堂學習活動,學生也更加有針對性的解決自己學習上的問題,反思學習過程,從而形成良好的終身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吳秀蘭.形成性評價在國內高校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綜述[J]. 外語界,2008(3):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