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曉花
摘要: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實踐能力的人才,語文教學中的作文訓練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分發展學生的個性和思想,提升學生的創新精神。
關鍵詞:學生;作文;創新精神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8-0062-01
人才的價值在于創新,沒有創新精神,即使讀的書再多,也難成為一個別具一格的人。小學生的作文訓練就是一塊肥沃的土壤,我們應該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貫穿在整個小學階段的作文訓練教學之中。
1.發展想象,培養學生的個性能力
1.1?在作文教學激發創新想象。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新性勞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象開始的。”我們可以通過讓學生編寫故事、續寫故事、擴寫等富有創造力因素的手段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訓練的過程中時,讓學生解放頭腦,大膽想象,對的不合理想象不要輕易橫加指責,冷嘲熱諷,在鼓勵的同時給予引導。同時,還要讓學生講一講為什么要這樣去想?想象的“原型”是什么?充分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讓其初步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寫作的興趣就自然上來了。
1.2?教給學生聯想的方法。我們可以通過小作文創設情境,結合學生外出參觀,看生動的畫面和場面,即興創作,就一個情景進行聯想比賽,來訓練學生的聯想礎能力。同時可以結合閱讀課,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感知不同的聯想方法。如我在指導學生寫《未來的地球》時,要求學生有條理地記敘我們美麗的家園,然后展開聯想,指導時,教師讓學生運用聯想方法進行散發式聯想,力求不要“重樣”,有的學生越過時代,聯想到星球體積變大;有的憧景發現新的星球,還有的幻想這走出星球,抒發了遠大的夢想;有的還聯想到了在外星球上體育課的情景,有的還聯想到外星球的課外活動的模樣,展現了一代新人的風貌,這樣,既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連貫性和獨特性,又培養了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認識事物、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
2.激發創作興趣,培養非智力因素
創新力和創新精神在培養“創新性”人才中往往起決定作用。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從一二年級的口語訓練、造句訓練和寫活訓練時,就要要求學生獨立自主。對學生在訓練中的新詞、新句等要大加贊揚,鼓勵他們造出最好的句子,能用一個句子從不同角度描述同一事物,以此來激發他們的創新欲望。
2.1?以寫話為抓手,手腦并用,進行寫話活動。具體做法是: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喜愛,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人選擇一副的圖畫(如郵票、畫報或自己畫的畫),小組內多幅組成的一組“圖畫”,讓小組內學生按照觀→想→說→寫的順序,寫成一句、幾句、一段或一篇話。各個年級不同,各個班級的學生不同,學會生個性發展不同,要求也不同。然后在全班舉行比賽,評出創新達人,給予獎勵。
2.2?以繪畫比賽、作文競賽為平臺,開展創作訓練。比如,教師先讓學生繪畫,讓每人創新性地畫出自已最喜愛的事物,然后讓學生進行自由的想象和聯想,然后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子。這是學生的畫作、寫自己最心愛的東西,所以他們都會興致勃勃地去做,這樣就可以寓創新作文于趣味教學活動之中。
2.3?多開展猜一猜游戲。在學過寫人的外表以后,可以在作文訓練中開展“作文”的小練筆活動,讓學生快速構思,從正面任意寫班上一位同學的外表,鼓勵學生用上修辭手法。自己的作文由別的同學朗讀,讓全班同學猜,對一下子猜對并有創新性的,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此活動在高年級也可以提前布置,一周后進行活動,以提高作文質量,這樣做有益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但要要提醒同學們注意從正面描寫,不要描寫對方的缺陷和短處。教師在講評時課大力表揚學生作文訓練中的佳句、佳作,讓新穎的構思、豐富的聯想和創新的表現手法活躍在平時的作文之中,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增強學生的創新氛圍。此外,敩師要逐步引導學生養成敢問、敢象、愛想甚至幻想的習慣,讓學生在爭論中表達自已的觀點,避免重復的習慣。我們要熱愛有創新性的學生,有一些學生是“學困生”,這些學生頑皮、淘氣、幽默,他們發言可能惹得哄堂大笑,但細想之,他們的發言有想象、聯想的“原型”,其中一些還有一定的道理。我們應剖璞見玉,捕提他們的創新的火花,積極引導,不要輕易挫傷他們的創新精神,讓他們創新精神頁騰飛起來。
3.在實踐中創新,在方法上求變
作文訓練中的創新,我認為基本上可以按照解放“頭-雙手-嘴-空間-時間”的思路考慮,并使之轉化為學習創新的方法。
3.1?敢想。對于作文構思要敢想、會想、從多方面、多角度去想,會獨立地標新立異地想、幻想、甚至是“想入非非”的想。比如在一年級看圖作文《小圖運南瓜》時,教師在上課之前不要給學生固定思維,要放手讓學生敢于大膽想象,至于合理與否過后在引導學生,會有不同的運輸方法和途徑,也許會是動畫片的場景,也許會是來自自己的知識儲備進行的創新性想象,說不定會有意外的收獲的。
3.2?愛問。教學中并要注意引導學生從問題解答里增進知識,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例如教學《游樂園》寫作訓練時,學生不知道圖片里的內容是否與生活實際相符,就會問,“老師,小猴子在哪生活?我們這兒動物園的小猴子為什么不爬山?”諸如此類問題看似和作文無關,但只要老師正確引導,把小猴子的生活習性和一一介紹后,學生馬上會對小猴子感興趣,在提問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激發了學生寫作的興趣,又發展了學生的個性。
3.3?解放空間。只有不斷積累材料,才能擴大知識的眼界。生活是最好的素材,也是最重要素材來源。教師在平時要鼓勵學生廣泛地進行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在假期多參加有意義的外出活動,跋山涉水中開闊視野,積累素材,為寫作拓展思路,解放思維的空間。其次在練筆訓中盡量展示生活中的小故事和小事情,把身邊的人和事寫出來,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就有了大作文的素材和創作空間,為創新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4.在集體活動中學習創新
小學生愛模仿,所以在想象中創新因素增長很快。我們可以通過組織集體看電影、尊老愛幼等等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之后以自己獨特的視角來記錄活動的過程,使學生互相啟發,互相模仿,從“學創”到“創作”。在學生逐步掌握以創作方法的基礎上,教師還要進一步組織學生開展作文展覽活動,把每一個人的習作放到大集體中去,把小創作引申到大創新活動之中,找出差距,學習交流,達到以比促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