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巴
摘要:現在注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是已是共識,但目前藏語文教學中,在涉及傳統文化時,僅僅局限于“照本宣科“或因循守舊”,傳統文化的美質被扼殺了。教師強拉硬拽,精疲力竭;學生學得味同嚼蠟,沒有興趣,因此,要在傳承和發場傳統文化與藏語文教學上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找準合適的切入點,將傳統文化與藏語文教學完美結合起來。傳統文化能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根文化觀形態的總體表征,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幾千年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那么,怎樣使藏民族喲修的傳統文化和教學有機結合?
關鍵詞:高中藏語文;人性化教育;傳統文化;培養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39?????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8-0068-01
1.高中藏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對提升學生的藏語文核心素養有著重大意義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和血脈,是一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和精神家園,體現了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失去了民族文化傳統,就如同浮萍,沒有了根,就如同流浪者,失去了家園。文化認同與文化傳承是民族賴以生存的基礎和繼續發展的前提,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使學生感受深厚的中華名族文化底蘊,可擴展學生知識視野,全面提升自身文學修養。梁啟超曾說過:“凡一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國民族獨具之特質。”我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凝結著中華五千年歷史長河智慧的結晶,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也是至今能夠屹立于世界舞臺重要的精神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文化崛起是實現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保證,高中藏語文教師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式,將民族文化瑰寶送到學生智囊之中。高中藏語文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識文斷字,更是強調綜合素養的培養,需要通過繼承與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提高,文化素養得到提升。
2.注重藏族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結合教育
藏族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古老文明的民族。草原的寬廣養育了優秀的藏族兒女,造就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教育改革發展的客觀要求,需要我們在素質教育中開辟新路。素質教育發端于上世紀90年代,是基于傳統教育模式而提出的一種新教育理念,是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產物,是時代發展對教育的要求,是教育事業與時俱進的內化實質。雖然,受現行教育制度的制約,素質教育很大程度上處于“紙上談兵”的尷尬處境,素質教育時至今日仍未形成完整的體系,無成功的先例可借鑒,但面對日益競爭激烈的國際國內環境,推行素質教育是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選擇和必由之路,是大勢所趨。只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才能培養和拓展學生素質,造就高素質的全方位人才,才符合時代發展對人才的要求,學校才會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基于在完成國家課程教學的前提下,實施素質教育、開創素質教育新途徑,在藏區已有堅實的基礎。其一,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為素質教育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只要我們深挖藏區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就一定能找到素質教育與藏族民族民間文化的結合點。其二,現代教育制度的確立,在藏區已形成規模。民主改革、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使藏區實現了一步跨千年的歷史巨變,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現代學校制度隨之建立。目前,藏區已形成門類齊全、結構合理、富有民族特色的現代教育體系,為素質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有效載體。其三,歷史告訴我們,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逐漸衰落甚至滅絕,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其缺乏創新,不能與時俱進,有的甚至固步自封,以致難以適應形勢的發展。時代在發展,民族文化要趁勢而上,主動與時代相融合。學校作為傳播科學文化的場所,是一方文化匯集之地,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重任。一方面,培養學生全面素質,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是教育的內涵和必然選擇。另一方面,學校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載體,在推進民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事業中責無旁貸。
3.在藏語文教學中注重人性化教育的實施
藏語文教學要注意到藏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語文的工具性,在教學課文的結構、理解詞語和句、段的時候已經進行訓練,大多數的老師都會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后再進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在教學中,教師沒必要把學生困在一個道德標準的框架里,讓學生在一個特定的道德框架中發表自己的意見,而是充分體驗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通過自己的思考,配合課文的內容和個人的價值道德取向而發表自己的見解。一直以來,我們在藏語文教學中都要領會藏語文教材中所體驗出來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體會課文中主角的崇高思想品質而得到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培養人格優秀的學生。但是,在我們的教材中,英雄形象的高、大、全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碰到機會幾乎是微乎其微,特別在我們今天所處的經濟社會中,學生身邊的人拜金思想嚴重,功利主義明顯,如果我們在教學中只是一味地為他們創造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沒有顧及到生活中的實際,無論如何,學生都會覺得這樣的人根本不會存在于現實的生活中,只會在課堂上才能找到,從而不會按照老師要求的道德標準行事。所以,《新課程標準》就特意提到了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而學生的獨特體驗可能有時侯與我們教材要求的有所不同,但是,如果當學生的見解有違于我們的教育標準時,教師馬上對其進行教育、訓斥,學生更加會認為自己的見解是正確的,從而在心理上更加鞏固自己的觀點。所以,老師只有讓他們暢所欲言,抒發出自己心中的壓抑,再加上適當的引導,學生還是會懂得如何做是應該的,如何做是不應該的。從而達到了思想教育,而且效果也會比較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