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策略,建設具有開放、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小學語文教學采用合作探究教學方式,既符合語文教學的規律,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又能培養學生的探索和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本文主要論述了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開展合作探究學習,并提出了相應的教育教學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 合作探究 課堂教學
當前,我國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強調在各科教學中開展合作探究學習活動,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是基礎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在小學語文學科中開展合作探究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其過程,獲得深層次的情感體驗、知識建構,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墩Z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也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1]
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積極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不僅可以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還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全面發展。
一.培養自主求知的意識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弊灾髑笾R是合作探究的首要環節,是合作探究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采取的初步內容。[2]在語文課堂上,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創建自主學習環境。寬松、舒適的教學環境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心情愉悅,不會產生厭學心理,積極自覺地投入學習活動中。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多花心思,可通過情境的創設等來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其次,教師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教師應避免過多的講解,而是盡可能地引導學生自我思考,自我感受,自我體驗,在有限的課堂時間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和學習;教師還應幫助學生培養自學能力、形成自主學習的方法。
二.加強課堂內合作交流
課堂活躍氣氛的主要方法是交流互動,在交流中才能讓學生積極主動的表達自己的所想所思,在交流中才能產生思維碰撞的火花。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開展有助于提高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得小學語文教學活動充滿生機和活力。合作學習的過程主要有這幾個環節:教師提出問題、個體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組際交流、集體評價總結,在這個合作交流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充分地傾聽學生并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和幫助。李政濤先生說過:“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3]另外,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采用多種合作方式。分角色合作方式。小學生愛表演,在表演時能全身心投入,他們的想象力豐富,對課文內容所表達的感情能用心體會,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將課文內容表演出來,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互動,既可以加深理解學習的內容,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三.啟發鼓勵學生質疑探究
古人云:“學貴有疑,疑則精進?!笔紫龋處熆梢砸罁W語文學習的規律在課堂中積極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一種積極發現問題、探究答案的心理需求,使學生勤于思考、敢于質疑、樂于表達。其次,教師可以針對學習內容,設定若干個問題,鼓勵學生根據自己感興趣的方面進行學習探究。再者,教師要重視學生探究過程,鼓勵和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同時,當學生學習分歧和方向偏離時,教師要積極給予引導和點撥,拓寬學生的思路,把握好課堂教學的進度;當學生觀點看法不一時,不要輕易否定結論,而是要幫助學生梳理思路,逐一糾正錯誤的觀點和理據,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得到各方面能力的鍛煉和提升,也使得質疑和探討更有意義。最后,教師提供學生將討論和探討結果進行展示和匯報的舞臺,使每個學生都有上臺發言的機會。同時,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師應有“深深的謙虛和忍耐,以一顆充滿柔情的愛心,張開他的耳朵,滿懷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盵4]再加以評價和歸納總結,這樣學生才會真誠的投入課堂學習探究中,才能感受到探究給他們帶來的成就感,享受到探究學習的樂趣。
合作探究學習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和質量的重要方法,也是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人文素質,彰顯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在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能力的方法策略還有很多,需要教師不斷地去思考、探索,加強這一學習方式的實踐應用,一定會激活學生學習語文的激情和興趣,一定會使語文教學迸發出新的活力和生機。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9.
[2]唐文生.合作探究教學在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06):4.
[3][4]李政濤:《傾聽著的教育——論教師對學生的傾聽》,原載《教育理論與實踐》2000年第7期.
(作者介紹:吳佩怡,佛山科學技術學院人文與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