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嬋嬋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進步,在初中教育階段教師不僅僅注重學生自身基礎知識的夯實和掌握,更是從學生未來發展的角度出發,促進了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本文從現階段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現狀的角度出發,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對于讀寫結合中將作文碎片教學系統化的實踐做了一些探究。
【關鍵詞】讀寫結合;作文教學;系統化;時間探究
讀寫結合可以說是語文教學中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教學手段,其主要是通過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之間的共性實現閱讀和寫作之間的互相遷移引導,做到閱讀教學引導寫作,寫作教學激發閱讀的語文作文教學模式的構建。但是由于初中語文教學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一些教師的作文教學往往呈現出碎片化、隨機化等問題,很難真正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現階段初中語文寫作教學的現狀
(一)課文教學任務重,缺乏寫作訓練
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一個明顯的問題就是教師對于作文教學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態度,大部分教師對于作文教學往往采取的依舊是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即教師舉出一個良好的范文進行講解,然后讓學生進行品鑒和仿寫。縱觀初中語文教材,對學生的寫作訓練也是較少的,學生的積累性寫作是學生寫作能力的基礎,只有學生能將寫作素材積累達到一定的程度上,才能夠做到靈感迸發。
就以記敘文為例,寫記敘文離不開對寫作素材的積累,要想流暢的表達出整體的寫作情節,就需要學生進行長時間的積累。
(二)寫作教學碎片化,不注重寫作手法
就現階段而言,大部分初中語文教學課程中都沒有獨立的設計寫作課程,作文教學僅是作為語文教學內容的一部分。這樣就會讓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重視作文教學,讓作文教學過于碎片化,難以形成體系,教師僅僅是想到哪點就教哪點,很難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自身的寫作能力和寫作基礎都是不同的,這就導致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寫作問題也大不相同,教師大幫哄的教學形式很難形成差異化指導。甚至一些教師僅僅將作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審題立意方面,讓整個寫作教學過于碎片化,導致素材積累零散、寫作手法不靈活、難以進行創造性寫作。
二、讀寫結合中將作文碎片教學系統化“三部曲”
(一)一部曲:注重積累寫作,夯實寫作基礎
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積累性寫作的選擇是具有很強的靈活性的,并且積累性寫作往往都是來源于課內或課外的文本閱讀。在閱讀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要求學生寫摘要、縮寫、重寫、概述、讀書筆記等形式借助自己的語言將閱讀文本表達出來,這樣不僅能夠驅動學生的主動性,還能夠深化學生閱讀理解,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筆者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會讓學生填寫閱讀積累表的形式進行素材積累,將閱讀素材表分為敘事文、古文、名人名言、詩句等專題。
比如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筆者會設計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進行材料積累,比如:“用一句話概括整個事件經過。”“主人公身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通過這樣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二部曲:關注模仿寫作,提升寫作技巧
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將寫作手法這些需要學生初步掌握的知識進行講解,然后根據課文進行相關的寫作練習,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模仿作者的寫作手法,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還能讓學生靈活運用寫作手法。
例如,筆者在進行《背影》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首先筆者會和學生一起剖析這篇文章的各種寫作手法、哪一句是點睛之筆及哪一段又是全文的升華,讓學生明白文章的基本結構,然后筆者會讓學生進行模仿性寫作,根據這篇文章進行寫作模仿,真正的實現以讀促寫。將文章的寫作手法“步驟化”,不僅能夠讓學生有層次性的達成寫作目標,還能真正實現學生讀寫能力的綜合發展。
(三)三部曲:著力創造寫作,構建寫作系統
學生在進行寫作的過程中是不能夠脫離實際生活的,因為每個學生的生活經歷是不盡相同的,對于同一個事物或事件的看法也不同,所以只有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實現差異化的指導,才能讓學生實現個性化的發展。
例如,筆者在進行《小石潭記》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會先讓學生明白導游詞應該運用什么樣的形式進行創作,讓學生思考運用怎樣的寫作技巧才能夠讓整篇文章出現閃光點。然后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歷進行一個景點導游詞的創作,通過這樣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讓學生真正在寫作中發揮自身的創造思維,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結語
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能力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傳統教學中教師對于作文教學沒有形成系統化,這就導致現階段初中學生作文的能力較差。在這一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應當積極探究全新的作文教學路徑,真正實現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北生.從“碎片化”走向課程化的作文備課[J].現代化教育,2016
[2]儀曉芹.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研究——以蘇教版教材課后寫作練習.[J].基礎教育,2017
(廣西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