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傳統應試教育的教學理念下,高中英語聽說課程沒能得到應有的重視,導致整個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淪為“啞巴”英語和“聾子”英語。為幫助高中英語教學走出這種只注重讀、寫能力培養,忽略聽、說能力培養的誤區,本文指出高中英語聽說課程應從大數據環境出發,通過構建學習共同體來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關鍵詞:大數據;英語聽說課程;學習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G43?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8-0008-02
引? ? 言
大數據,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件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1]。2015年8月31日,國務院在《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建設教育文化大數據,探索發揮大數據對變革教育方式、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的支撐作用[2]。
一、大數據與英語聽說課程教學
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各級各類教育不再局限于教室內,學生可以通過信息分享平臺隨時隨地進行學習[3]。而英語聽說課程是培養學生理解與使用英語語言的一門學科,使學生多聽多說是其最基本的培養方式,該方式正好與大數據的特征相吻合,有利于實現數據資源共享。
二、構建中學英語聽說課程學習共同體
為了跟上時代步伐,也為了提升中學生英語聽說能力,本文認為應為高中英語聽說課程構建學習共同體。學習共同體主要的參與者包括教師、家長、學生,而中學英語聽說課程教學主要發生在學校,所以,為該課程構建學習共同體有賴于學校、教師、家長及學生的共同努力[4]。
1.學校方面
學校應該革新對英語學科的認識,積極營造英語聽說氛圍。任何一種語言,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交流,在諸多交流方式中,口頭交流是最主要的方式[5]。所以,學校應重新修訂英語課程培養計劃,增加聽說課程的課時。為此,學校應充分利用英語角,適當安排口語教師到場指導。英語語言類活動也是營造英語聽說氣氛的好方式,如英語演講比賽、話劇表演、辯論賽等。學校還應充分發揮學校廣播站的作用。例如,在課前或課后播放VOA慢速英語,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聽力,又能幫助學生及時了解時事政治,提高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學校還可以利用大數據平臺豐富英語聽說課程資源,通過構建英語聽說課程資源數據庫來整合、分類教育資源,以供學校師生學習共享。
2.教師方面
首先,要協助學校整理、篩選高中英語聽說教學資源,并對其分類,使這些教學資源系統化。大數據環境下的數據信息量大,系統性較差,種類五花八門,真正有價值的內容可能較少,這就要求教師在學校進行課程資源庫建設時發揮自身專業素養,甄別出經典、有價值的教育資源,再上傳到數據庫中,供師生查閱、學習。為此,教師要提升自身整合、利用各種資源的能力,使之具有系統性,并把它們融合到各教學主題中,承擔起為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責任。其次,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了解教學目標、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構建情景對話等方式營造一種學習共同體的感覺,使他們從內心產生歸屬感,得到尊重與認可。對學生在聽說訓練中犯的錯誤,教師要以寬容的態度接受,給予他們人文關懷,除了指出學生的錯誤外,更應幫助他們分析其中的原因,找到解決辦法。
在學習共同體中,教師應與學生一起圍繞共同的教學目標進行集體式學習,這種課堂氣氛有利于學習共同體參與者進行互動、交流意見,以實現共同體成員間的平等。
3.家長方面
當今,家校合作是中小學教育中的一個熱點詞匯,在高中英語聽說教學中也不例外。學生接受的家庭教育與其在學校的表現有密切的聯系[6]。如果家長及其他家庭成員能夠參與到孩子的學習與發展過程中,孩子將受益匪淺。例如,在孩子回家后,家長可以與他們一起觀看英文原聲電影或者收看CCTV-9國際新聞頻道,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家庭成員間的日常對話也可以用英文,還可以適當購買一些英文原版名著小說供孩子閱讀。
4.學習者方面
無論是哪種教育方式,學生自身才是學習效果好壞的決定因素[7]。為了提升自身英語聽說能力,中學生要充分利用構建起來的學習共同體,發揮學習主觀能動性,充分挖掘學校的大數據教育平臺的作用,廣泛地搜集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積極與其他學習共同體參與者討論,分享自身學習經驗,虛心接受他人建議,博采眾長。
結? ? 語
本文闡述了構建中學英語聽說課程學習共同體的方法及意義,指出在大數據環境下,學校可以利用大數據平臺創建英語聽說課程教學資源庫供共同體參與者查閱,同時也對參與其中的教師、家長及學生提出了不同的建議,希望在以上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高中英語聽說課程能在大數據背景下打造出行之有效的學習共同體,進而提高中學生的英語聽說水平。
[參考文獻]
Bielaczyc.K. & Collins.A. Learning communities in classroom: A reconceptualization of educational practice[J].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 II. 2013: 501-517
鄂翠蓮.大數據時代英語教師自主發展策略研究[J].教育與管理,2016(27):126.
Watkins.C.Classrooms as learning communities: A review of research[J]. London Review of Education. 2005: 47-64
費迪南·滕尼斯.林榮遠譯.同體與社會[M].北京:北京中學出版社,2010.
阮顯政.淺議學習共同體的概念、特征及意義[J].高教學刊,2017(05):193-194.
張杰.探究如何提高高中英語的聽說能力[J].外語·外文:課程教育研究,2016(02):64.
張燕南,趙中建.大數據時代思維方式對教育的啟示[J].教育發展研究,2013(21):31.
作者簡介:郭建良(1977.10—),男,江西贛州人,東華理工大學在讀研究生。